

1.
名詞
田地里用埂分成的整齊的小塊地。
2.
量詞
用于計算種在畦上的作物的數量。
1.
古代土地面積單位,通常為五十畝。
1.出自《莊子·天地》﹝子貢﹞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
2.出自《史記·貨殖列傳》若千畝巵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2.
有一定界限的長條田塊。
1.出自《楚辭·招魂》倚沼畦瀛兮,遙望博。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還廬樹桑,菜茹有畦。
3.出自《齊民要術·種葵》畦長兩步,廣一步。
4.出自《紅樓夢》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一望無際。
3.
泛指田園。
1.出自《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序〉》灌畦鬻蔬,為供魚菽之祭。
2.出自《和沈祭酒行園》霜畦紛綺錯,秋町郁蒙茸。
3.出自《徐霞客游記·游武彝山日記》有地一區,四山環繞,中有平畦曲澗,圍以蒼松翠竹。
4.出自《蜂》詩莫愁花易落,轉眼菜畦黃。
4.
田界。
1.出自《莊子·人間世》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
2.出自《帝京歲時紀勝·豐臺芍藥》今揚州遺種絕少,而京師豐臺,於四月間連畦接畛,倚擔市者日萬余莖。
5.
分畦種植。
1.出自《楚辭·離騷》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2.出自《種萵苣》詩堂下可以畦,呼童對經始。
3.出自《畦桑詞》縣官要備六事忙,村村巷巷催畦桑。
6.
用作田地的量詞。
1.出自《漢書·循吏傳·龔遂》勸民務農桑,令口種一樹榆……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
2.出自《送考》路兩邊全是荒地,一個草棚也不見,只有些土堆和點綴品似的一兩畦菜地。
3.出自《母親》么媽在那里摘了好些白菜,又走到另外的一畦上,蹲著去掘蘿卜。
7.
特指鹽田。參見“畦戶”、“畦夫”。
1.出自《宋史·食貨志下三》引池為鹽,曰解州解縣、安邑兩池。墾地為畦,引池水沃之,謂之種鹽,水耗則鹽成。
1.謂詳加審察。語出《孔子家語.弟子行》"孔子曰'欲能則學,欲知則問,欲善則詳,欲給則豫。'"
1.吉祥,吉兆。
1.猶精通。
1.善良的心,好心腸。
1.善守信用。
2.謂對佛法虔誠信仰。
1.歲星的別名。即木星。
1.美好的品行;美好的行為。
2.善于行路。
3.慈善的舉動。
1.謂人善良的本性。語本《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又"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漢趙岐注"謂生而有善性也。"
1.猶佳穗。
1.善于學習。
1.語本《詩.衛風.淇奧》"善戲謔兮,不為虐兮。"后因以"善謔"謂善于戲言,亦指笑談的資料。
1.有益之言;好話。
2.善于言談,巧于言辭。
1.良藥。
1.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動稱為"三業",這些"業"又分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種,能引起善惡等報應。善業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業。
1.指朝祭時穿的禮服。
2.泛指好衣服。
1.好心;好意。
2.善于推測﹑計慮。
3.佛教指同佛門結下緣分。
4.拉丁文bonafides的意譯。"惡意"的對稱。指不知存在足以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而進行的行為。
1.善于應對。
2.猶吉兆。
1.友善,引為友好。
2.指交好友朋。
3.指佛教教友。
1.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1.善于誘導;好好誘導。
1.即單于。王莽于天鳳二年改稱匈奴為恭奴,單于為善于。見《漢書.匈奴傳下》。
1.謂擅長駕馭車馬。亦指擅長駕馭的人。
2.善于驅遣,使人或物服從自己的意志行動。
1.善于教喻。
2.好的比喻。
1.善加禮遇,優遇。
1.善于保持沉靜。
1.佛教語。指與佛門的緣分。
2.泛指好的緣分。
3.猶言布施。
1.佛教對正﹑五﹑九三個月的稱謂。謂此三月,世人宜持長齋,慎言行,特修善業,故又稱齋月。
1.《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后因以"善藴"喻指待機施展才能。蘊,通"韞"。
1.樂府瑟調曲名。古辭首句為"來日大難,口燥唇干"。曹操父子均有作。曹植改題為《當來日大難》,李白亦作有《來日大難》,蓋以古辭首句名篇。參閱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善哉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瑟調曲》。
1.善于作戰。
1.謂能洞徹事理。
1.吉兆。
1.妥善的法則。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
3.良好的政績。
4.泛指良好的管理。
1.佛教語。梵語意譯。聞名為"知",見形為"識"即善友﹑好伴侶之意◇亦以泛指高僧。
1.猶稱職。
1.善于記述。
1.善于治理;好好治理。
2.猶善政。
好死。指人正常死亡,不死于刑戮或意外的災禍不得善終。
1.良種。
1.好的事跡。
2.指行狀。
3.唐時吏部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見《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舊唐書.職官志二》。
1.謂文章中優美的詞語。
1.善于為自己謀畫。
1.唐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稱職。見《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因亦以指優異的政績。
1.閹割。
1.從事騸割職業的工匠。
1.閹割過的馬。
1.閹割過的貓。
1.古西域國名。本名樓蘭。故址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昭帝時改稱鄯善。
1.整治武備。
2.供給軍隊食糧。繕,通"膳"。
1.見"繕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