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停留。
2.
動詞
查考;考核。
3.
動詞
計較。
4.
名詞
姓。
1.
考核,查考。
1.出自《易·系辭下》于稽其類。
2.出自《漢書·司馬遷傳》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衰之理。
3.出自《小滄浪筆談·孔編修〈大戴禮記補注〉序》曲阜孔編修顨軒,乃博稽群書,參會眾說。
2.
計算。
1.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簡稽鄉民,以用邦國。
3.
計較;爭論。
1.出自《漢書·賈誼傳》上書陳政事曰:“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稽。”
2.出自《新唐書·王縉傳》猥屑相稽,若市賈然。
4.
治理。
1.出自《書·梓材》若稽田,既勤敷菑。
5.
留止。
1.出自《管子·君臣上》是以令出而不稽。
2.出自《雜詩》閑居執蕩志,時駛不可稽。
6.
延誤;延遲。
1.出自《新唐書·郭虔瓘傳》秦隴以西,多沙磧,少居人,若何而濟?縱有克獲,其補幾何?儻稽天誅,則諉大事。
2.出自《書信集·致李秉中》三月廿九日來信,到已多日,適患感冒,遂稽答覆。
7.
至;到。參見“稽天”。
1.出自《莊子·逍遙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2.出自《晉書·后妃傳論》南風肆狡,扇禍稽天。
3.出自《明史·熊明遇傳》且山東大祲,人相食,黃河水稽天。
4.出自《和朱德》稽天大浸人猶醉,有客高歌戴手仇。
8.
卜問。參見“稽疑”。
1.出自《書·洪范》明用稽疑。
2.出自《文心雕龍·議討》夫動先擬議,明用稽疑,所以敬慎群務,弛張治術。
3.出自《洪范傳》謀及乃心,卿士、庶人,而命龜諏筮,則謂之稽疑。
4.出自《管子·君臣下》故正名稽疑,刑殺亟近,則內定矣。
9.
相合;相同。
1.出自《禮記·儒行》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
2.出自《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
3.出自《問進士策題》問漢宣中興,丙魏為相,后之人言相之賢者,必稽焉。
10.
法式;準則。
1.出自《經法·四度》周遷動作,天為之稽。
11.
姓。秦代有稽黃。見漢應劭《風俗通》佚文。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稽氏,黃帝臣太山稽之后。
12.
引申為囤積。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下》而不軌逐利之民,畜積余贏以稽市物。
1.爆竹的一種。因摔在地上即爆炸﹐故稱。
1.舊時喪禮。主喪者摔一瓦盆﹐然后靈柩起杠﹐叫"摔喪"。亦稱"摔老盆"。
1.甩動手臂。
1.指打官司。
1.使列車的部分車廂或全部車廂脫離機車。
1.撇開,擺脫掉。
2.放開手。
1.方言。謂板起面孔,以不愉快的臉色示人。
1.舊時商店標榜減價,大量拋售貨物。
1.手向前后擺動。行走時的一種自然動作。常指把事情或別人扔下不管。
1.甩掉;擺脫。
1.方言。講不滿意的話。
1.把衣袖一甩。比喻丟下應擔負的工作,甩手不干。
1.首領。
1.宋代諸路安撫司的長官稱帥臣◇泛稱統帥,主將。
1.將士。
1.相率歸從。
1.亦作"帥道"。
2.猶領導。
1.見"帥導"。
1.公邑的大夫。
1.率爾。疾遽貌。
1.猶帥服。
1.相率而歸服。
1.將帥的府署。
1.遵循教導。
1.鎮撫一方的軍事首長。
2.指帥府。
1.率領激勵。
1.急遽貌。
1.宋代安撫使的別稱。
1.引導指示。
1.軍隊中的主帥。
1.宋代在諸路置安撫司或經略安撫司,以朝臣充任,掌一路軍政之事,稱帥司。
1.帥使。
1.謂站在前頭,作榜樣。
1.遵循實行。
1.遵循。
1.謂循其意志。
2.隨意;率意。
1.遵從;遵循。
1.猶言鎮撫一方。
1.遵守職責。
1.帥使。
1.出租車輛。
1.捆扎;約束。
1.收拾;捆縛。
1.勾結;串通。
1.傣族在棕結婚或新生嬰兒時舉行的一種儀式。通常是由年長的人將一根紅線拴在被棕的人手上,表示吉祥。
1.塞入肛門﹑尿道或陰道內的外用藥。多為棒狀或球狀。在室溫下為固體,在^溫下溶化或軟化,發生藥物效用。中醫叫坐藥。
1.落葉喬木。葉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種子圓卵形。樹皮的木栓層特別發達,稱為"栓皮",用途廣泛。
1.某種物質或異物,隨血流帶到血管較窄處,引起管腔的阻塞。阻塞物稱"栓子"。常見的栓子有脫離管壁的血栓﹑腫瘤細胞﹑細菌團﹑寄生蟲﹑脂肪﹑空氣泡等。
1.堵塞血管使之發生栓塞的物質。血栓和異物都能形成栓子。參見"栓塞"。
1.詳"涮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