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力從嘴里吐出來。
2.
嘆詞
表示唾棄、斥責或辱罵。
1.
嘗;飲。
1.出自《禮記·雜記下》自諸侯達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嚌之。眾賓兄弟,則皆啐之。
2.出自《詩》衣單為舞穿,酒盡緣歌啐。
2.
謂發出唾聲。表示鄙棄或憤怒。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桂娘啐了一啐道:“虧你不羞!”
2.出自《紅樓夢》寶玉聽了,啐了一口,罵道:“真是個沒用的殺材,這點子事也干不來!”
3.出自《歐幺爸》他陡然感到一種不能抑制的惱怒,啐了一口,車轉身走掉了。
3.
嘆詞。表示輕蔑、斥責。
1.出自《西游補》﹝小童﹞手中拿著一封書,一頭走,一頭嚷道:“啐!吾家作頭好笑,天大家里事,與你一人甚么相干,多生疑惑。又拿甚么書札到王四老官處去!”
2.出自《劫后拾遺》“啐!”女郎生氣似的把身子挪開些,低聲說,“沒良心的鬼!頭上還有天哪!”
4.
吐。
1.出自《四世同堂》他的胸口發癢,喉中發甜,他啐出一口鮮紅的血來。
無事居住家中;獨自居住家中閑居三年|閑居齋戒。
1.監名『太仆屬官。養馬之所。
1.亦作"閑局"。
2.閑而無事之官署。
3.清閑的境界。
1.亦作"閑劇"。
2.清閑和繁忙。
1.亦作"間距"。
2.兩者之間的距離。
1.亦作"閑嗑牙"。亦作"閑磕牙"。
2.講閑話﹑空話;多嘴。
1.亦作"閑可"。
2.猶等閑,不要緊。
1.亦作"閑客"。
2.清閑的人。
3.白鷴的雅稱。
1.亦作"閑嗑"。
2.方言。閑話。
1.見"閑磕牙"。
1.亦作"閑空"。
2.閑暇無事。
3.空閑的時候。
1.亦作"閑口"。
2.閑話。
1.空口閑談。
1.同"閑口論閑話"。
1.同"閑口論閑話"。
1.亦作"閑曠"。
2.安靜空闊。
3.指空闊而無人使用(的地方)。
4.悠閑放達。
5.清閑無事。
1.亦作"間闊"。
2.久別;遠隔。語本《漢書.諸葛豐傳》"元帝擢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京師為之語曰'間何闊﹐逢諸葛。'"
1.亦作"閑拉談"。
2.猶閑扯。
1.亦作"閑來"。
2.平時。
1.亦作"間闌"。
2.干犯關禁。
1.亦作"閑嘮"。
2.方言。猶閑談。
1.亦作"閑冷"。
2.清閑冷落。亦指清閑冷落的官職或處境。
3.幽閑冷寂。
4.無關緊要。
1.亦作"間離"。
2.猶離間。
3.脫離。
1.無事生非;惹事。
1.亦作"閑吏"。
2.職務清閑的官吏。
1.亦作"閑麗"。
2.嫻雅美麗。閑,通"嫻"。
3.安靜優美。
1.亦作"閑練"。
2.熟練;熟習。閑﹐通"嫻"。
1.亦作"閑良"。
2.嫻靜美好。閑,通"嫻"。
1.亦作"閑涼官"。
2.宋元時奉命外出宣慰﹑察訪的官員。
1.亦作"閑涼官"。
2.見"閑良官"。
1.亦作"間量"。
2.方言。房間的面積。
1.亦作"閑聊"。
2.閑談。
1.亦作"閑了"。
2.熟悉了解。閑,通"嫻"。
1.猶言閑磕牙。
1.亦作"閑蹓"。
2.方言。閑逛;散步。
1.清閑官職的俸祿。
1.亦作"間路"。
2.偏僻的﹑抄近的小路。
1.亦作"閑邁"。
2.優雅高遠。閑,通"嫻"。
1.亦作"閑慢"。
2.清閑而無足輕重者。
3.無關緊要(的話)。
1.亦作"閑美"。
2.嫻雅美好。閑,通"嫻"。
1.亦作"閑媚"。
2.閑雅嫵媚。閑,通"嫻"。
1.亦作"閑靡"。
2.閑緩柔靡。
1.亦作"間苗"。
2.為了使作物的每一棵植株有一定的營養面積,按照一定的株距留下幼苗,把多馀的苗去掉。
1.亦作"閑民"。
2.周代指未被授田,與人為役,無常職者。
3.泛指無業的人。
1.亦作"閑敏"。
2.閑雅敏捷。閑,通"嫻"。
1.亦作"閑明"。
2.熟悉。閑,通"嫻"。
3.純熟清楚。閑,通"嫻"。
1.亦作"閑磨牙"。
2.謂白費口舌,無謂地爭吵。
1.安靜沉默。
1.亦作"閑暮"。
2.指寂寞的晩年。
1.亦作"閑男女"。
2.詈詞→涂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