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車、船等交通運輸工具。
1.出自《書·益稷》予乘四載,隨山刊木。
2.出自《異苑》卷五縣人樹伯道為吏,得假將歸,於汝南灣覓載,見一朱舸。
2.
特指戰(zhàn)車。
1.出自《墨子·備梯》縣火次之,出載而立。
3.
乘坐。
1.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一》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
2.出自《漢書·溝洫志》禹堙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陸行載車,水行乘舟。
3.出自《感興》詩吾欲載車馬,太行路崢嶸。
4.
運載,裝運。
1.出自《易·大有》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2.出自《漢書·揚雄傳下》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而巨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3.出自《懷仙歌》巨鰲莫載三山去,我欲蓬萊頂上行。
4.出自《楊柳岸》詩滿載的車啊,拉的什么?是種籽、農具、肥田粉?
5.
所裝運的物件。
1.出自《書·盤庚中》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
2.出自《詩·小雅·正月》載輸爾載,將伯助予。
3.出自《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時常攬了載,約莫有些油水看得入眼時,半夜三更悄地將船移動,到僻靜去處,把客人謀害,劫了財帛。
6.
車蓋。
1.出自《管子·問》甲兵、兵車、旌旗、鼓鐃、帷幕、帥車之載幾何乘?
7.
承受。
1.出自《易·坤》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2.出自《三國志·魏志·王基傳》臣聞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3.出自《武陵春·春晚》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4.出自《〈天工開物〉序》天覆地載,物數號萬。
5.出自《秋》他的瘦弱的身子載不起那么多的回憶,那么多的悔恨。
8.
指大地。
1.出自《通志·圖譜一》人生覆載之間,而不知天文地理,此學者之大患也。
2.出自《平滇雅·岳湖逐寇也》詩帝如兩大,以覆以載。
9.
任;擔負。
1.出自《荀子·富國》以國載之,則天下莫之能隱匿也。
2.出自《韓非子·喻老》故不乘天地之資而載一人之身,不隨道理之數而學一人之智,此皆一葉之行也。
3.出自《論衡·效力》身載重任,至於終死,不倦不衰,力獨多矣。
10.
行;施行。
1.出自《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2.出自《國語·周語中》若登年以載其毒,必亡。
3.出自《淮南子·俶真訓》夫天不定,日月無所載;地不定,草木無所植。
4.出自《漢書·曹參傳》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靖,民以寧壹。
11.
陳設;放置。
1.出自《詩·大雅·旱麓》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2.出自《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yǎng)鼻也。
3.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紅鮮紛其初載,賓旅竦而遲御。
4.出自《送薛存義之任序》河東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於俎,崇酒於觴,追而送之江滸。
12.
祭祀。
1.出自《國語·晉語四》重耳若獲集德而歸載,使主晉民,成封國,其何實不從!
2.出自《穆天子傳》癸卯,大哭殤祀而載。
13.
開始。
1.出自《詩·大雅·皇矣》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湯始征,自葛載。
3.出自《扇上彩畫賦》促織兮始鳴,秋蛾兮載飛。
14.
生長。
1.出自《管子·侈靡》地重人載,毀敝而養(yǎng)不足,事末作而民興之,是以下名而上實也。
2.出自《釋名·釋天》載,生物也。
15.
完成;成功。
1.出自《書·益稷》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2.出自《國語·周語上》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
16.
謂平安,安定。
1.出自《老子》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17.
事業(yè);事情。
1.出自《書·舜典》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
2.出自《后漢書·南匈奴傳》永言前載,何恨憤之深乎!
18.
懸;舉。
1.出自《墨子·明鬼下》折紂而系之赤環(huán),載之白旗。
2.出自《禮記·曲禮上》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
19.
充滿。參見“載路”。
1.出自《圣武記》冬春之際,冰雪載地。
20.
增益,積累。參見“載德”。
1.出自《紫巖九章八句上壽張丞相》詩盡臣之道,厚德以載。
21.
攜帶;帶著。參見“載筆”。
1.出自《舊唐書·黃巢傳》傭雇負販屠沽及病坊窮人,以為戰(zhàn)士,操刀載戟,不知??銳。
2.出自《霧晨》月光照在身上和臉上像是載了寒冷。
22.
盟詞。
1.出自《周禮·秋官·司盟》司盟,掌盟載之法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載在盟府,太師職之。
23.
裝飾。
1.出自《淮南子·兵略訓》載以銀錫。
24.
數詞。最大的計數單位。萬萬正為載。
1.出自《孫子算經》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壤,萬萬壤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正,萬萬正曰載。
2.出自《原強》夫在中國,言富以億兆計,可謂雄矣,而在西洋,則以京垓秭載計者,不勝僂指焉。
25.
量詞。一車所載的容量為一載。
1.出自《穆天子傳》食馬九百,羊牛三千,穄麥百載,天子使??父受之。
2.出自《齊民要術·種葵》一畝得葵三載,合收米九十車。
3.出自《對玉梳》如今有東平府客人柳茂英,裝二十載綿花來這松江貨賣。
4.出自《農政全書》擬賣者純種九英,一頃取葉三十載。
26.
連詞。表示假設關系。
1.出自《法言·先知》或問曰:“載使子草律?”曰:“吾不如弘恭?!?/p>
27.
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起加強語氣的作用。
1.出自《詩·鄘風·載馳》載馳載驅,歸唁衛(wèi)侯。
2.出自《唐鐃歌鼓吹曲·靖本邦》皇謨載大,惟人之慶。
3.出自《孔林圖詩》載瞻載思,罔不由圣。
4.出自《秋懷》詩有爝者螢,載飛載揚。
5.出自《平滇雅·湘東》詩載辟載帗,會于中權。
6.出自《原強》息肩於唐,載庶載富。
28.
通“再”。兩次;第二次。
1.出自《呂氏春秋·異寶》五員載拜受賜曰:“知所之矣?!?/p>
2.出自《霹靂琴贊引》是琴也,既良且異。合而為美,天下將不可載焉。
3.出自《投柴殿院三十韻》金臺雖載筑,珠履未成行。
1.細麻布。貲,通"?"。
1.賬簿。
1.錢財,財物。貲,通"資"。
1.儲藏的財物。貲,通"資"。
1.財產。貲,通"資"。
1.積蓄,儲備。貲,通"資"。
1.錢財費用。貲,通"資"。
1.資助,供給。貲,通"資"。
1.富戶。貲,通"資"。
1.財物。貲,通"資"。
1.資財貨物。貲,通"資"。
1.積聚的財物。貲,通"資"。
1.計量;計算。
1.賦稅。
1.《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謂因家富資財而被朝廷任為郎官◇即稱出錢捐官的人為"貲郎"。貲,通"資"。
1.資力。貲,通"資"。
1.亦作"貲糧"。
2.糧食。泛指錢財糧食。貲,通"資"。
1.古時對匈奴的蔑稱。
1.細麻布。貲,通"?"。
1.錢袋。指錢財。貲,通"資"。
1.漢代對未成丁者所征收的人口稅。
1.給資遣送。貲,通"資"。
1.錢財。貲,通"資"。
1.放錢財的箱子。借指資財。貲,通"資"。
1.向使用者收取罰款的土地。
1.漢代朝廷規(guī)定的納官錢數。貲,通"資"。
2.計算。
1.見"貲橐"。
1.亦作"貲槖"。
2.裝財物的袋子。借指財物。貲,通"資"。
1.資財物品。貲,通"資"。
1.財物器械。貲,通"資"。
1.積蓄的錢財。貲,通"資"。
1.本指西漢時,除有市籍的商人外,凡向政府繳納一定資財的,可到京師長安等候政府選用◇凡出錢捐官都稱"貲選"。貲,通"資"。
1.財產;產業(yè)。貲,通"資"。
1.錢財費用。貲,通"資"。
1.即貲郎。
1.資產財物。貲,通"資"。
1.猶輜重。
1.積存的資財。貲,通"資"。
1.貲,通"資"。資財。
2.貲,通"資"。行裝,盤纏。
1.口賦和田賦。泛指賦稅。
1.求愛。
1.依附;依傍。
1.資金和裝備之物。
①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貨幣或生產資料本身并不是資本,只有當它們被資本家用作剝削雇傭工人手段并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時,才轉化成為資本。按不同性質可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借貸資本和銀行資本;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等。②即資金”。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投入企業(yè)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不體現剝削與被剝削關系。
1.占有生產資料,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人。
中國企業(yè)會計中指企業(yè)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注冊資金。按投資主體,可分為國家資本金、法人資本金、個人資本金和外商資本金等。
馬克思畢生研究的成果和最主要著作。從對商品的分析開始,通過大量歷史資料和事實,闡明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學說,揭露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和根源,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論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的客觀規(guī)律,把社會主義學說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標志著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立。
又稱長期資金市場”。進行一年以上的中、長期資金借貸融通活動的市場。包括銀行兩年至二十年以上的中、長期貸款市場;證券公司發(fā)行和買賣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的證券市場。
產業(yè)資本依次經過購買、生產、銷售三個階段,實現資本增殖的運動。購買階段,即以貨幣資本形式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生產階段,即以生產資本形式,把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結合起來,生產出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銷售階段,即以商品資本形式投入市場。商品銷售后,資本又回復到原來的出發(fā)點,并實現資本的增殖。為了連續(xù)不斷地生產,三種資本形式就必須按一定比例同時并存,并形成各自的循環(huán)。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前通過暴力積累貨幣資本并形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過程。對農民的土地剝奪如14-18世紀英國的圈地運動,是這一過程的基礎。被剝奪了土地而破產的農民淪為雇傭勞動者。西方殖民主義國家還用武力征服殖民地,販賣奴隸和鴉片,殺戮土著居民,搶劫金銀財寶;同時國家通過發(fā)行國債、建立現代稅收制度、保護關稅等手段積累資本。這證明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