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待人或物的深厚真摯感情。
1.出自《莊子·山木》﹝孔子﹞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於前,其愛益加進。
2.出自《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3.出自《原道》博愛之謂仁。
4.出自《祭施行人母文》豈曰能相,亦教弗弛;愛不掩嚴,是成令子。
5.出自《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結論》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2.
指具有深厚真摯的感情。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
2.出自《后漢書·陳敬王羨傳》肅宗性篤愛,不忍與諸王乖離,遂皆留京師。
3.
仁惠。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2.出自《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回首楚樓千里,遺愛滿瀟湘。
4.
喜歡;愛好。
1.出自《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2.出自《戲為六絕句》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3.出自《過金山和人韻》我愛長天漢家月,照人依舊一輪明。
4.出自《復士龍悲二母吟》近聞此孫不愛讀書,稍失色養于二大母。
5.出自《準風月談·夜頌》愛夜的人要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5.
指所喜愛的人。
1.出自《韓非子·主道》是故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
2.出自《送元錫楊凌》詩端居意自違,況別親與愛。
6.
仰慕。
1.出自《鹖冠子·能大》一者,德之賢也;圣者,賢之愛也。
2.出自《與鄂州柳中丞書》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適機宜,而風采可畏愛故也。
7.
愛護,關心。
1.出自《荀子·王制》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
2.出自《顏氏家訓·慕賢》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
3.出自《又答高旭堂書》前辱手書,具悉愛我厚意。
4.出自《論衡·吉驗》夫后稷不當棄,故牛馬不踐,鳥以羽翼覆愛其身;昆莫不當死,故烏銜肉就而食之。
8.
憐惜;愛惜。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2.出自《晏子春秋·諫上四》公曰:章諫吾曰:“愿君之廢酒也!不然,章賜死。”如是而聽之,則臣為制也;不聽,又愛其死也。
3.出自《淮南子·修務訓》夫雁順風以愛氣力。
9.
舍不得;吝惜。
1.出自《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出自《焚驢志》殺我而有利于人,吾何愛一死。
4.出自《讀〈隋書〉》史稱帝於賞賜有功,并無所愛。
10.
指男女間之愛戀。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三》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
2.出自《詩》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11.
容易發生某種變化;常常發生某種行為。
1.出自《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時時愛被翁婆怪,往往頻遭伯叔嗔。
2.出自《敦煌變文集·王昭君變文》陰坡愛長席箕草,陽谷多生沒咄渾。
3.出自《姚良成》咋不是!那壞蛋們盡壓低價錢,不賣,果子擱著愛壞;賣,不合算。
4.出自又如:這孩子愛哭。
12.
對別人的女兒的尊稱。
1.出自《唐故清河郡夫人張氏墓志銘》夫人張氏,府君賈秀曾孫,游擊利休之愛。
2.出自又如:令愛。
13.
通“薆”。隱蔽;障蔽。
1.出自《法言·吾子》劍可以愛身。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通人暗於好惡兮,豈愛惑之能剖。
14.
通“曖”。參見“愛景”。
1.出自《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群臣酒行歌》玉墀留愛景,金殿藹祥煙。
2.出自《代翰林侍讀學士錢藻遺表》犬馬之質,難駐于頹齡;日月之光,尚攀於愛景。
1.即不律。筆的別稱。
1.不生育;不養育。
2.猶言夭折。
1.謂病重不起。帝王病重的諱稱。
1.不得志;不被賞識。
2.沒碰到。
1.謂不圓滿,不周全。
1.不甘,不甜。
1.象聲詞。
1.不混雜,不混淆。
2.猶言不奇異。
1.不主宰。
1.死的婉辭。
1.謂不在某個職位上,就不過問該職位的事務。
1.猶不得安生。
2.指對某種事情或某種業務缺乏知識和經驗。
1.不放在心上。
1.不然;要不。
2.亦作"不則"。置于動詞后的語氣助詞。
1.不善,不良。
2.猶不吉。
1.不逢時。謂未遇良機。
1.謂谷未精舂。
1.早晩,遲早。
1.深灰色。
1.不幸。
2.不往,不至。
1.同"否則"。
2.猶言則,就。不,助詞,無義。
3.不循法度。
4.不只;不止。
5.見"不咱"。
1.不拒絕。
2.不躱避。
3.不區分。
4.不挑選。
1.猶言不擇手段。
副詞。①表示不存在星期天我不曾出過門|稻子還不曾成熟。②表示情況從未經歷過他從來不曾去過北方|九月以后游泳池一直不曾開放。
烹調時遇黏稠物質不易粘底的炊具。鍋內涂覆一層耐炊事溫度不軟化而臨界表面張力摩擦系數小的材料,如氟塑料。但氟塑料的硬度較金屬低,如接觸金屬較易劃損,一般以硬度較低的木制鏟烹調。
1.不眨眼。
1.謂沒志氣。
2.指缺乏勇武的氣概。
1.不打折扣。原為商業用語,商品照標價減去若干成數出售,叫做打折扣。
2.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1.古代南楚謂疾病少愈而加劇為不斟。
1.不至;不到。
2.不到,不周全。
1.不震動;不震驚。多比喻穩固。
①不爭奪不爭名利|其民不爭。②沒有爭議不爭的事實。③不計較也不爭那幾個銀錢。④不在乎;沒關系我死不爭,可憐這一雙兒女。⑤連詞。如果不爭折損了,深為可惜。
1.同"不多爭"。
1.不爭意氣。
2.不自振作向上。
1.不端正,不整齊。
1.不端正;不正派;不正當。
2.無政,謂政治混亂。
3.猶不準確。
4.不純正。
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如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采用各種不正當手段侵犯他人的商業秘密等。
1.不能支撐。謂力量不夠。
1.猶言不曉事。
1.謂愚昧無知。
1.不知道甜味與苦味。
2.指對事情的艱難缺乏體會。
1.猶言不管好歹。
2.謂說話或做事不知輕重。
3.不知究竟,不明內情。
1.不了解內情。
1.《莊子.齊物論》"嚙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謂不知何者為利,何者為害。今語"不知利害"出此。
1.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1.猶言廢寢忘食。形容異常專心﹑努力。
1.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羞恥的事情。常用以斥責無恥之徒。
1.不明白水的深淺的程度。
2.常用以比喻說話或做事沒有分寸。
1.謂不知利害,冒昧從事。
1.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