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關口;險要的地方。
2.
形容詞
狹窄,狹小。
1.
亦作“塧”。
2.
狹窄;狹小。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
2.出自《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3.出自《唐西浦記》又行數十步至唐西浦,來徑甚隘,至此地開數畝,高高下下,樹數百株,竹數千個。
4.出自《如夢令·元旦》詞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
3.
險要處。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
2.出自《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
3.出自《明史·忠義傳二·王斧》乃用小艇數十躡倭,倭夾擊之隘中,獨耆長數人從,皆力斗死。
4.
指人氣量褊狹,見識短淺。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2.出自《南史·張弘策傳》國權當歸江劉。而江甚隘,劉又暗弱。
3.出自《文史通義·書〈靈壽縣志〉后》陸氏以削而不載,示其衛道,何所見之隘乎?
4.出自《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待人以誠而去其詐,待人以寬而去其隘。
5.
窮困;窘迫。
1.出自《莊子·讓王》陳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2.出自《荀子·王霸》生民則致貧隘,使民則綦勞苦。
3.出自《新序·雜事四》此言常思困隘之時,必不驕矣。
6.
通“溢”。充盈;堆積。
1.出自《草堂》詩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2.出自《登鐘山館》詩野市魚鹽隘,江村竹葦深。
3.出自《好事近》詞夾岸隘桃花,花下蒼苔如積。
1.沖沒,淹沒。
2.指漂沒溺死。
1.沖刷浸蝕。
1.浣衣女。
1.漂浮的水泡。
1.漂流。
1.漂泊。謂飄轉如同飛蓬。
1.漂流。
2.漂浮,浮動。
3.漂泊。
4.飛揚貌;高飛貌。
5.淺青色。 6.古代傳說中南方山名。 7.投小瓦片或小石片掠水面跳躍向前的一種游戲。
1.形容余音繚繞而相擊。
1.漂流不定的浮萍。比喻人東奔西走,行止無定。
1.漂泊,行止不定。
1.輕飄;不堅實。
1.高遠貌。《漢書.楊惲傳》"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遺風﹐漂然皆有節?﹐知去就之分。"一說為凜然。漂﹑凜形近而誤。參閱楊樹達《漢書管窺》卷七。
2.流滴貌。
3.浪游貌。
1.漂白染色。紡織品生產的一道工序。
1.飄灑沾濕。
1.飄零灑落。
1.淹死。
1.漢代西域西夜國之別名。
1.見"漂沉"。
1.猶游說。
1.水田。
1.沖沒。
1.漂洗絲棉絮。一說在水中擊絮。
1.水流的漩渦。
1.即巢菜。豆科植物,嫩苗可食用,全草入藥。
1.隨風搖動。
2.飄流,漂泊。
1.飄擺,搖曳。
1.指漂浮在酒面上的泡沫。
1.猶漫溢。
1.謂聲音輕揚悠長。
1.猶浮游。
1.漂浮,漂流。
2.漂泊不定。
1.古渡口名。故址在今天津市東。晉末石虎遣師伐遼西鮮卑段遼,曾至此。
1.漂泊寄居。
1.舊時謂欠賬不還。
1.漂散,衰敗。
1.淡青色的被。
淺青色江水縹碧,千丈見底。
1.淺青色酒瓶。
1.淡青色帶子。
1.見"縹緲"。
1.見"縹緲"。
1.亦作"縹眇"。亦作"縹渺"。
2.高遠隱約貌。
3.隨風飄揚;隨水浮流。
4.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5.虛浮;渺茫。 6.峰名。
也作飄渺”、飄眇”、飄邈”。隱隱約約,似有似無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1.用淡青色的絲綢制成的書囊。亦借指書卷。
1.猶飄飄。輕舉貌。
1.淺綠色。
2.淡青色。
1.淡青色。
2.常用以形容酒的顏色,亦代指酒。
1.琉璃瓦。
1.指書卷。縹,淡青色;緗,淺黃色。古時常用淡青﹑淺黃色的絲帛作書囊書衣,因以指代書卷。
1.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