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不亮,光線微弱,跟“明”相對。
2.
形容詞
不公開的,隱藏不露的,跟“明”相對。
3.
形容詞
〈文〉糊涂;不明白。
4.
形容詞
(顏色)濃重,不鮮明。
5.
形容詞
悄悄地;默默地。
1.
亦作“晻”。亦作“隌”。
2.
夜;天黑。
1.出自《晉書·職官志》車駕逼暗乃還,漏已盡。
2.出自《詠雪贈張籍》誤雞宵呃喔,驚雀暗徘徊。
3.出自《七國春秋平話》〔蘇代〕夜出齊南門,逢韓大將捉住,見張奢。奢問:“為何暗出齊城?”
3.
隱蔽,不顯露;秘密,不公開。
1.出自《和侯協律詠筍》縱橫公占地,羅列暗連根。
2.出自《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3.出自《天雨花》巡撫暗里從頭看,心內嗟吁暗忖論。
4.出自《暴風驟雨》地主是明的,美蔣反動派還派了些特務,這玩藝是暗的,暗胡子不追干凈,終久是害。
4.
不顯達。
1.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先賤而后貴者,和隋之珍也;時暗而久章者,君子之真也。
2.出自《北夢瑣言》于時司空圖侍郎方應進士舉,自別墅到郡謁見之后,更不訪親知……及知舉日,司空一捷,列第四人登科。同年訝其名姓甚暗,成事太速。
5.
猶遮蔽。
1.出自《妾薄命》詩嚴霜封碣石,驚沙暗井陘。
2.出自《隴頭水》霧暗山中日,風驚隴上湫。徒傷幽咽響,不見東西流。
3.出自《北夢瑣言》是年果為三軍扶立為留后。歸別墅,而庭樹婆娑,暗北舍矣。
4.出自《白溝行》萬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葉暗川原。
6.
藏,包藏。
1.出自《喬牌兒》套曲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兇,兇暗吉。
7.
猶言不知不覺。
1.出自《雜纂》京官似冬瓜,暗長。
2.出自《清平樂》詞野花香草,寂寞關山道。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
3.出自《望遠行》詞休暈繡,罷吹簫。貌逐殘花暗凋。
8.
顏色幽深。
1.出自《寒食日作》詩紅深綠暗徑相交,抱暖含芳被紫袍。
2.出自《送胡學士知湖州》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
3.出自《海燕》遠處,暗藍色的大海正在波動著,波動著。
9.
謂失去光澤。
1.出自《瘦馬行》東郊瘦馬使我傷,骨骼硉兀如堵墻……皮乾剝落雜泥滓,毛暗蕭條連雪霜。
10.
謂視力差。
1.出自《長安少年行》淚盡眼方暗,髀傷耳自聾。
2.出自《書序》口以傳授
11.
猶默。參見“暗記”“暗書”。
1.出自《后漢書·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兒童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
2.出自《先府君行狀》五歲能讀書,自辯章句,年十余,暗記五經,為文有奇語。
3.出自《隋唐嘉話》太宗令虞監寫《列女傳》以裝屏風,未及求本,乃暗書之,一字無失。
12.
昏亂;愚昧;不明白。
1.出自《荀子·天論》上暗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
2.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
3.出自《甘澤謠·紅線》不知汝是異人,我之暗也。
4.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蓋不知神話,即莫由解其藝文,暗藝文者,於內部文明何獲焉。
13.
黑暗。比喻社會腐敗落后。
1.出自《野草·題辭》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2.出自《“五四”二十九周年》暗了南方,亮了北方。
14.
見“暗藹”。眾多貌。
1.出自《文選·揚雄〈甘泉賦〉》儐暗藹兮降清壇,瑞穰穰兮委如山。
2.出自《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煥兮棽離,儐兮暗靄。
15.
通“窨”。參見“暗約”。忖度。
1.出自《一枝花·安慶湖雪夜》套曲鏡里端詳,心下暗約。
2.出自《虎頭牌》告相公心中暗約,將法度也須斟酌。
16.
指隱蔽的地方。
1.出自《晉書·庾彬傳》溫嶠嘗隱暗怛之,彬神色恬如也。
17.
光線不足;不明亮。與“明”相對。
1.出自《韓非子·解老》以為暗乎,其光昭昭;以為明乎,其物冥冥。
2.出自《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3.出自《生查子》詞燈暗錦屏欹,月冷珠簾薄。
4.出自《我的青年時代》到大觀樓登岸的時候,天已經快要暗下來。
1.頭和翅膀上的羽毛為紅色的鳳鳥。
2.喻下達詔書的使者。亦指詔書。
3.指丹鳳城或丹鳳闕﹑丹鳳門﹑丹鳳樓。亦借稱帝都﹑朝廷。
4.喻杰出者。
1.帝闕;京城。
1.繡有丹鳳的鞋。亦指仙鞋。
1.眼角上翹的一種眼型。因似丹鳳之眼,故稱。
1.指紅色的花托。
1.帝王的符信。
1.赤色的蔽膝。古時諸侯之服。
1.冒著炎熱。
1.亦作"沖陽"。
2.中醫針灸穴位名。屬足陽明胃經,位于足背最高點。
1.犯夜。違禁夜行。
1.亦作"沖夷"。
2.沖和平易。
1.猶調養。
1.亦作"沖挹"。
2.謙抑,謙退。
1.亦作"沖逸"。
2.淡泊超俗。
1.潰決泛濫。
1.精深玄妙之言。
1.謂高深奧秘。
1.亦作"沖盈"。
2.充盈。
1.語本《老子》"道沖,而用之久不盈。"后以"沖用"指謙和;中和。
1.亦作"沖幼"。
2.年幼。
1.宮觀名。在福建省武夷山。始建于唐天寶年間。歷代數易其名,宋稱"沖佑觀"。為道教活動中心之一。宋代退職官員常主管觀事,以領入俸。朱熹﹑陸游﹑辛棄疾等都先后主管過沖佑觀。
1.冒雨。
1.謂積氣于中,沖口發聲。形容嘯聲撮口而出。
1.晉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茂德淵沖,天姿玉裕。"本謂道德深厚,姿容溫潤◇以"沖裕"稱頌人君的美好儀容。
1.恬淡閑適。
1.亦作"沖遠"。
2.沖和高遠。
1.淡泊儉約。
1.童年。
1.亦作"沖帳"。
2.應收應付的帳目或款項互相抵銷。
1.亦作"沖真"。
2.淡泊純凈的本性。
3.指淡泊純凈。
1.中和雅正。
1.猶圣旨。
1.見"沖州撞府"。
1.指在江湖上到處漂蕩,行止無定。
1.年幼的君主。
1.指水流沖擊。
1.沖人。
1.年幼無知。
1.猶碰撞。
1.憂傷惆悵。
憂愁的樣子憂心忡忡|心中忡忡。
1.憂慮不安貌。
1.憂傷。
1.猶瘁弱。
1.憂懼。
1.益母草。
1.同"茺蔚"。
1.水深廣貌。
1.充耳。古代冠冕兩旁下垂到耳的玉飾。
1.美玉,多用作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