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昄大(Bǎndà),地名,在江西。用于地名。
2.
形容詞
大。
1.
大。參見“昄章”、“昄宇”。
1.出自《說文·日部》昄,大也。
1.周代掌管狩獵之官。
2.指探子。
1.謂尋蹤射擊。
1.亦作"跡水"。
2.腳印中的水。形容水小。
1.亦作"跡索"。
2.跟蹤搜索。
1.見"跡象"。
1.亦作"跡響"。
2.蹤紀聲響。
1.亦作"跡行"。
2.指行為。
3.停止不前。
1.痕跡。
1.亦作"跡兆"。
2.蹤紀征兆。
1.亦作"跡狀"。亦作"跡狀"。
2.行跡,跡象。
1.指刻板印書的經營人。
1.傳說中的西方部落名。
1.見"剞劂氏"。
1.見"剞劂"。
同‘嘰咕 ’。
同‘嘰嘰嘎嘎 ’。
1.低聲說話而絮叨不休。
1.象聲詞。
1.見"唧"。
1.形容蟲低鳴。
1.蟲鳴聲。
1.亦作"唧溜"。
2.機靈;聰明。
3.俊俏嬌媚。
4.謂身體舒適無恙。
5.指尖聲吟唱。
1.即周文王姬昌。
1.指周公姬旦。
2.指周文王姬昌。
3.泛指周天子。
1.姬姓之國。指周王朝。
1.周朝和漢朝。
2.借指漢族建立的國家。
1.謂周文王姬昌的德化。
1.春秋時,周王室姓姬,齊國姓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為貴族婦女之稱。
2.稱美婦女的宗族。
3.泛指美女。
1.周公姬旦與孔子的并稱。
1.周朝和漢朝。周,姬姓,漢,劉姓,故稱。
1.周公姬旦和呂尚的并稱。喻賢能的輔弼之臣。
1.家妓;婢妾。
1.妾。
1.郊祭和祼祭。
1.城外,郊外。
1.唐代孟郊﹑賈島之詩,清峭瘦硬,好作苦語,故有此謂。
2.喻寒酸相。
1.國都外圍的廣大地區。
1.古代天子祀上帝諸神于郊外。
1.見"郊境"。
1.亦作"郊竟"。
2.國境。
3.城邑之郊區。
1.郊外的住所。
2.居住郊外。
1.到郊外迎接并慰勞。
1.《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鄭玄注"壘,壘壁也。"后即以"郊壘"指構筑于郊外的防敵營壘。
1.周代指遠郊至國中六鄉居民所居之處。
1.帝王燒柴祭天。
1.猶郊關。
1.古帝王祭天地百神和祖先宗廟所用的樂章『武帝時,司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用于郊祭;又有《安世房中歌》十七章,薦之宗廟。此后歷代均有制作。這類作品,多為稱述功德和祝神祈福之詞。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搜輯頗多。參見"郊祀歌"。
1.郊野的道路。
1.郊外牧地。
1.猶郊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