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移動物體的位置(多指笨重的或較大的)。
2.
動詞
遷移。
3.
動詞
照原樣移用。
1.
亦作“搫”。
2.
移動物體的位置,搬運。
1.出自《冬至郊祀大赦天下制》江西湖南見運到襄州米一十五萬石,設法搬赴上都,以救百姓荒饉。
2.出自《紅樓夢》林姑娘的東西可搬進來了?
3.出自《偽自由書·頌蕭》闊人們會搬財產進外國銀行,坐飛機離開中國地面。
3.
遷移,搬家。
1.出自《種蠟梅喜成時欲暫住梁溪》詩搬處側從新徑里,種時還向舊堂邊。
2.出自《水滸傳》你一面便搬,一面快去請人來陪話。
3.出自《儒林外史》你作速看下一所房子……你同弟婦搬進去住著。
4.出自《雷雨》您怎么來過?他們二十年前才搬到北方來,那時候,您不是還在南方么?
4.
搬嘴,挑撥。
1.出自《殺狗勸夫》每日著這兩個幫閑鉆懶,搬的俺兄弟不和。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怎當得張郎憊賴,專一使心用腹,搬是造非,挑撥得丈母與引孫舅子日逐吵鬧。
3.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再論“文人相輕”》嵇康的送命,并非為了他是傲慢的文人,大半倒因為他是曹家的女婿,即使鐘會不去搬是非,也總有人去搬是非的。
5.
扳。
1.出自《五侯宴》我哭啼啼搬住臂膊,淚漫漫的扯住衣服。
2.出自《紅樓夢》鳳姐兒聽說這話,哭著,兩手搬著尤氏的臉緊對相問道:“你發昏了?”
3.出自《上海的早晨》郭彩娣搬著手指,嘴里默默數著。
6.
搬演。參見“搬演”。
1.出自《紫云庭》風流公案風流傳,一度搬著一度新。
2.出自《宣德寫本金釵記》﹝白﹞眾子弟每,今夜搬甚傳奇?﹝內應﹞今夜搬劉希必《金釵記》。
3.出自《巾箱說》家太守紫庭公于兗署餞予南旋,姑蘇名部搬《節孝記》。
7.
謂不根據具體情況,生硬移用。
1.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學習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不管我國情況,適用的和不適用的,一起搬來。這種態度不好。
2.出自《馬石山上》你他媽的少搬教條,什么是紀律,救老百姓就是紀律!
8.
武術用語。
1.出自《儒林外史》只一雙手指卻像講究勾、搬、沖的。
不順從違拗老人心意。
1.亦作"違憆"。
2.傲慢;不順從。
1.違抗。
1.謂雜亂失常。
違反;違拗違背大義|違背良心。
1.違背。倍,通"背"。
1.違背。
1.猶貶斥。
1.改變;變故。
1.違反;違抗。
2.離別。
1.放下武器。
1.謂不遵占卜所示。
1.亦作"違材"。
2.謂委屈其才能;屈才。
1.見"違才"。
1.違反常規﹑常情。
1.見"違傲"。
1.耽誤行程。
1.謬誤;差錯。
1.違背與順從。
2.猶言何去何從。
1.失誤;錯亂。
2.違反;不遵從。
1.猶去世。
1.違背懈怠。
1.違背正義。
1.違反道德。
1.失度,反常。
1.違背人的意愿而迫使改變。
1.違逆輕慢。
1.背離;有二心。
2.背叛者,有二心的人。
1.抵觸;矛盾。
1.違犯法規。
1.違反法規,擾亂紀律。
亦稱非法行為”。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違法行為中只有違反刑事法規,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才是犯罪。對一切違法行為,都要按其性質和程度依法處理,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
不符合;不遵守違反原則|違反勞動紀律。
1.違反。
1.違背和觸犯。
1.違背法則。
1.是非。違,通"韙"。
2.悖逆。
1.背離﹑廢弛。
1.猶違拂。
1.見"違拂"。
1.亦作"違咈"。
2.違背,不順從。
1.違反,背棄。
2.相差;虧欠。
1.謂反復研充。違,通"回"。
1.違抗冒犯。
1.違反法律規定。
1.阻隔;隔絕。
1.違反,背離。
1.避開禍害。
1.避開禍害,追求利益。
1.避開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