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軰”。
2.
車百輛。亦指分行列的車。
1.出自《說文·車部》若軍發車百輛為一輩。
2.出自《風俗通·過譽·汝南陳茂》因詣府門,移辭乞恩,隨輩露首入坊中,容止嚴恪,須眉甚偉。
3.
同一類群的人、事、物。
1.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
2.出自《游仙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3.出自《大唐新語·著述》《御覽》之輩,部帙既大,尋討稍難。卿與諸學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類相從,務取省便。令兒子等易見成就也。
4.出自《夢溪筆談·藥議》設若欲攻堅積,如巴豆輩豈得不為君哉。
5.出自《桃花扇·修札》在下柳敬亭,自幼無藉,流落江湖,雖則為談詞之輩,卻不是飲食之人。
6.出自《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4.
行輩;輩分。
1.出自《論盛孝章書》今之少年,喜謗前輩。
2.出自《答侯生問〈論語〉書》愈昔注解其書,而不敢過求其意。取圣人之旨而合之,則足以信后生輩耳。
3.出自《黑籍冤魂》一家之中,尊長吃了煙,也難怪子侄輩學樣。
4.出自《子夜》大客廳里,姑奶奶在那里和小一輩的吳為成絮絮談話。
5.
比并,比類。
1.出自《后漢書·循吏傳序》邊鳳、延篤先后為京兆尹,時人以輩前世趙張。
2.出自《上東宮啟》雖每想南皮,書憶阮瑀,行徑北館,歌悼子矦,不足輩此深仁、齊慈舊愛。
3.出自《新唐書·鄭元璹傳》帝勞曰:“卿不辱于虜,可輩蘇武、張騫矣。”
6.
代;世代。
1.出自《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今番見蔣世澤帶個孩子到來,問知是羅家小官人,且是生得十分清秀,應對聰明,想著他祖父三輩交情,如今又是第四輩了。
2.出自《中共中央關于西藏工作方針的指示》在請愿書內批評了十四輩達賴,使達賴在政治上不負此次示威的責任。
7.
量詞。古代六十騎為一輩。
1.出自《六韜·均兵》三十騎為一屯,六十騎為一輩。
8.
量詞。個。多指人。
1.出自《新唐書·薛元賞傳》元賞到府三日,收惡少,杖死三十馀輩,陳諸市。
2.出自《同陳子長坐氈帳中話吳門舊游愴然作歌》就中少年三五輩,徐郎顧子稱風流。
9.
量詞。批;群。
1.出自《史記·張耳陳馀列傳》使者往十馀輩,輒死,若何以能得王?
2.出自《后漢紀·靈帝紀中》二月,角等皆舉兵,往往屯聚數十百輩,大者萬馀人,小者六七千人。
3.出自《南柯太守傳》有群女,或稱華陽姑,或稱青溪姑,或稱上仙子,若是者數輩。
4.出自《隨園詩話》吏教促至再,扶鞭上馬,比至,則促召之使已四輩矣。
10.
量詞。度;次。
1.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翦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
2.出自《新唐書·封常清傳贊》欲入關見天子論成敗事,使者三輩上書,皆不報,回斬于軍。
11.
量詞。艘
1.出自《奉和襲美太湖詩·練瀆》戰艦百萬輩,浮宮三十馀。
12.
量詞。頭;只。
1.出自《太平廣記》頃間,群象五六百輩,云萃吼叫,聲徹數十里。
2.出自《謝何十三送蟹》詩寒蒲束縛十六輩,已覺秋興生江山。
13.
量詞。塊。
1.出自《游鐘山記》復折而西,入碑亭,碑凡數輩。
1.造鎧甲的工匠。
1.沾濡潤澤。
1.見"函谷塞"。
1.謂包含天﹑地﹑人三氣。
1.泛指今陜西一帶。
1.通過書信商量。
1.猶眾生。
1.造鎧甲的工師。
1.《孟子.公孫丑上》"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后以"函矢"比喻互相矛盾。
1.古時傳遞書信﹑文件的人。
1.用信函下達的指示。
2.謂以信函方式指示或通知別人。
1.用匣子裝盛人頭。
1.猶容納;包容。
以通信輔導為主的教學方式(區別于‘面授’)~生丨~教材。
1.以通信為主要教學方式的學校。教學方法以自學函授教材為主,定期由函授學校給予輔導和考核,有時也進行短期的集中面授或就地委托輔導’授學校導源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英國的大學推廣運動。八十年代后各國始設函授學校。我國解放后為適應廣泛的科學文化技術和業務學習的需要,也設立了各級各類的函授學校,如函授大學等。
1.書信。
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兩個變量x、y,對于某一范圍內的x的每一個值,y都有確定的值和它對應,y就是x的函數。這種關系一般用y=f(x)來表示。
實函數論和復變函數論的總稱。實函數論是研究函數的連續性、可微性和可積性的理論;復變函數論是研究復變數的解析函數性質的理論。刀(fdd1)部
1.猶含義,文思。
1.用書信委托。
1.函谷關與渭水的并稱。古代指長安一帶。
1.指書信。
2.用通信的方式向對方詢問。
1.犀牛皮制的甲。
1.講席,講學的坐席。
2.謂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1.謂置物于匣中。
2.盛物的匣子。
1.《漢書.揚雄傳上》"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顏師古注引服虔曰"函夏,函諸夏也。"后以"函夏"指全國。
1.軍隊行進中的保護性的方形陣勢。
1.函谷關與崤關的并稱。
1.猶言有心。
1.以書信方式查詢﹑詢問。
1.掩藏。
1.猶覆育。庇護養育。
2.涵養,能控制情緒的修養功夫。
1.用書信方式邀請。
1.含義。
1.掩蓋,隱匿。
1.形容珠寶光澤閃爍耀眼。
1.指車轎類乘坐之具。亦泛指天之所覆﹑地之所載。
1.謂宇內,四海之內。
1.容納化育。
1.函谷關與辳轅關的并稱。
1.用書信約定。
1.書信。
1.見"函丈"。
1.亦作"函陳"。
2.方陣。
1.猶言函告。
1.亦作"函鐘"。
2.十二律之一,即林鐘。
1.卷軸。
1.包裝,裝箱。
1.象聲詞。
1.形容悲傷哀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