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錢財費用。貲,通"資"。
1.視貌。
2.驕詐貌。
1.方言。即蚱蜢。
1.形容安靜無聲。
1.寂寞。孤單冷清。
1.寂寞冷落。
1.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地區。
1.鰨f,稠密貌。
1.冷淡;不經意。
1.密布貌。
2.輕視,不在意。
在黑龍江省北部、黑龍江上游南岸,額木爾河流貫,嫩林鐵路通達境內。屬漠河縣。富森林、金礦等資源,為黑龍江定期航運的終點。是中國最北的市鎮。氣候寒冷,有中國的北極村”和寒極”之稱。
1.渾沌不分貌。
1.混沌不分貌。
①寂靜無聲的樣子漠漠門長掩,遲遲日又西。②緊密分布或大面積分布的樣子云漠漠,風瑟瑟|階草漠漠,白日遲遲|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樹木囀黃鸝。③迷茫的樣子秋天漠漠向昏黑。
1.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的地區。
1.不經意地放在一邊。
1.猶漠然。冷淡,不關心。
1.指我國北方沙漠地區。
1.漠然置之。
1.傳說中一種跑得極快的猛獸。
1.陌刀,長刀。驀,用同"陌"。
1.見"驀地"。
1.見"驀地里"。
1.忽然。
1.陌路人。指路上碰到的不相識的人。驀,用同"陌"。
1.恍惚不安貌。
副詞。表示受某種情景引起的行為驀然舊事上心來|驀然回首。
1.詞牌名。又名《上陽春》。雙調八十二字﹐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屬大石調。字數均與詞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1.陌生。驀,用同"陌"。
1.當頭,迎頭。
1.超越。
2.指跨越。
1.一徑;筆直。
1.古代北方貊地生產的布匹。
1.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習俗﹑制度的貶稱。
1.即帞頭,頭巾。貊,通帞。
1.古代北方貊地出產的良弓。
1.見"貊盤"。
1.古代男子束發的頭巾。貊,通"帞"。
1.見"貊鄉鼠攘"。
1.舊謂民風澆薄﹑宵小橫行的地區。
1.泛稱少數民族歌謠。
1.獸名。
1.烤豬。
1.兵器。
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周時稱肅慎,漢魏時稱挹婁,北魏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靺韍,五代時稱女真。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下游,東至日本海。
2.亦稱"靺羯芽"。寶石名。即紅瑪瑙,色紅,隱晶質,產靺韍,故稱。
1.亦作"靺韐"。
2.赤色皮蔽膝。
1.見"靺鞈"。
1.見"靺韍"。
1.見"墨版"。
1.亦作"墨板"。
2.印書的木版。因印刷時須在版上刷墨,故名。
珍貴的字畫。也用于敬稱別人的字畫作品傳世墨寶|敬求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