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足。飽。
2.
動詞
〈書〉宴食;飲酒。
1.
亦作“秗”。
2.
古代家族的私宴名。
1.出自《詩·小雅·常棣》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3.
古代立著舉行、昭明大節的宴禮。參見“飫禮”。
1.出自《國語·周語中》郊禘之事,則有全蒸;王公立飫,則有房蒸。
2.出自《國語·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大節而已,少典與焉。
4.
宴食;宴飲。參見“飫宴”。
1.出自《城南聯句》食家行鼎鼐,寵族飫弓旌。
2.出自《初授拾遺獻書》每宴飫無不先及,每慶賜無不先沾。
5.
飽食。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樂只衎而歡飫無匱,都輦殷而四奧來暨。
2.出自《王十五前閣會》詩病身虛俊味,何幸飫兒童。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餓鬼得飫壺觴。
6.
引申為盡情地舔。
1.出自《絳守居園池記》白豹元斑,飫距、掌、胛,意相得。
7.
足;飽。
1.出自《楚辭·嚴忌〈哀時命〉》時厭飫而不用兮,且隱伏而遠身。
2.出自《河陽歌》觥船飫口紅,蜜炬千枝爛。
3.出自《答董牧唐書》先生處己之高,進道之勇,同志往來,久飫聽聞。
8.
指飫聞。
1.出自《葉嘉傳》吾久飫卿名,但未知其實爾。
9.
肥美。
1.出自《隋書·音樂志》九州土腴非一族,玄芝碧樹壽華木。終朝采之不盈掬,用拂腥膻和九谷,既甘且飫致遐福。
2.出自《送從弟亞赴西安判官》詩黃羊飫不膻,蘆酒多還醉。
10.
賜予(食物)。
1.出自《書·舜典》帝厘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稿飫》。
1.油炸供神用的食品。
1.比喻情緒激動或大發脾氣。
1.亂喊叫;吆喝。
1.比喻侵吞;硬扣下。
1.指爆炸后形成的土坑。
1.方言。震耳的響雷。
1.即炸彈。
1.用甑蒸食物。
1.指谷物幼苗破土而出。
1.方言。發脾氣;發怒。
1.指動物受驚各自離群逃散。
1.方言。即痄腮。患者腮腺腫大發炎。
1.鬧市上人們因受驚擾而四處亂跑。
1.即炸彈。
1.在油中炸熟的丸形食品。
1.鳥或蜂群受驚擾從巢里向四處亂飛。
2.比喻慌亂。
1.形容雷聲﹑鞭聲等響亮。
1.形容冷得刺牙。
1.馬﹑驢等牲畜突然見到生人或其他不熟悉的東西而驚恐﹑嘶鳴或狂奔。
受到外界能量作用時能發生爆炸的藥劑。按所用能量不同,分化學炸藥和原子核炸藥兩大類。按用途,分起爆藥、猛性炸藥、火藥和煙火藥四類。炸藥爆炸的三要素為快速性、放熱性和生成大量氣體。廣泛應用在生產建設和國防軍事上。
1.一種槍彈。彈頭射入人體后爆炸,破壞范圍較大。
1.創口不合。比喻不相合。
1.舊稱流行性腮腺炎。
1.蟬的一種。體大﹐色黑﹐有光澤﹐翅透明﹐鳴聲直而長。
1.即蚱蜢。
1.竹的一種。
又稱莖用芥菜”。雙子葉植物,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芥菜的一個變種。肉質莖肥大,嫩而脆。因大多經鹽腌、榨出菜汁后食用,故名。是中國特產蔬菜之一。
1.榨糖﹑榨油等器具的底座,是榨的主要部件。
1.榨取蔗糖的器具之一。
1.榨的部件之一。
①擠壓而取得榨取油脂|榨取糖汁。②比喻殘酷剝削、搜刮帝國主義榨取殖民地財富供養本土。
1.擠壓。
1.鳥名。一名鷑鳩。
1.舊時酒坊中用來濾糟制酒的布袋。
1.即缽。僧尼的食器。
1.元代國子學中學舍的舍長。
2.明代亦稱國子監的班長為齋長。沿用為塾師的敬稱。
1.齋祭的場院。
1.齋戒時所用的車。
1.齋戒虔誠。
1.見"齋廚"。
1.即齋艦。
1.供齋醮時誦讀的文詞。
1.齋戒祭祀。
1.齋戒祈禱。
1.布施給僧尼吃的飯食。
1.齋戒的居室。
1.運載齋庫物資的船。
1.舊時學舍中的仆役。
1.齋戒沐浴,祓除穢惡。
1.在齋室中執役的童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