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整頓,使整齊。
2.
形容詞
〈書〉謹慎。
3.
動詞
命令。
1.
整治;整頓。
1.出自《易·雜卦》蠱則飭也。
2.出自《扶風郡夫人墓志銘》有事賓祭,酒食祗飭。
3.出自《西青散記》松蓮歸省母,軼容飭行李,戒舟楫。
4.出自《乞復襄陽札》厲兵飭士。
2.
謹慎;謹嚴。
1.出自《玉篇·食部》飭,謹皃。
2.出自《南史·程文季傳》文季臨事謹飭,御下嚴整。
3.出自《霞外捃屑·雜觚·幕府擬稿》《文定繩庵內外集》亦雍容雅飭。
3.
命令;告誡。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2.出自《漢書·循吏傳·黃霸》宜令貴臣明飭長吏守丞,歸告二千石,舉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務得其人。
3.出自《廣雅·釋詁》飭、戒……備也。
4.出自《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已戒??本路將吏,申嚴賞罰,加意拊循。
5.出自《小滄浪筆談》曲阜魯恭王幕前二石人,薶折土中,不護將毀。元於甲寅春飭教授顏崇規、縣尉馮策以牛車接軸,徙置瞿相圃中。
6.出自《書信集·致宋琳》書面已陳舊,則請兄飭人換較好之書面,作一布套寄下。
4.
教誨;教導。
1.出自《國語·齊語》令夫工,群萃而州處……論比協材,旦暮從事,施於四方,以飭其子弟。
2.出自《袁氏先廟碑》今祭,既不薦金石音聲,使工歌詩,載烈象容,其奚以飭稚昧於長久?
3.出自《送江小帆同年視學湖北序》蓋亦欲守土者日教民以孝弟仁義之經,不率而后刑之。其率教而有文者,則以進於學使者而登之庠序。既登之矣,則以授於校官而常飭之。
5.
指責;斥責。
1.出自《紅樓夢》還求奶奶勸勸那些姑娘們少挑飭就好了。
2.出自《歸田瑣記·致劉次白撫部書》繼聞此事,已奉中旨再三駁飭。
6.
用同“坼”。參見“飭散”。
1.出自《唐慶萬年縣令制》執事言爾慶,榷束池鹵,生息倍稱。布露飭散於羅落之間,而盜賊終不敢近。
7.
舊時亦指上級對下屬的一種公文。參見“飭令”。
1.出自《蔡文姬》曹操:好,子桓!你給我記下一道飭令!
1.《易.臨》"甘臨,無攸利。"宋祚胤考辨"'甘臨',是以臨為甘,即認為周厲王的治理很不錯。"后以"甘臨"指以仁政治民。
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1.《后漢書.黨錮傳序》"初,桓帝為蠡吾侯,受學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為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人為之謡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此為士大夫樹黨之始◇成典實,用以泛指朋黨。
1.指雨。
甜美的露水。
1.佛家對廚房的稱呼。也稱香積廚。
1.甘美的露水。
1.佛教語。喻超脫生死,引入涅盤的無上妙法。
1.佛教語。猶涅盤,寂滅。
1.寺名。在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上。相傳三國吳甘露年間建。唐李德裕加以增辟。唐盧肇有《題甘露寺》詩。
2.在陜西省華縣東南少華峰之西。唐鄭谷有《少華山甘露寺》詩。
1.鹽水。
戰國時秦相甘茂之孫。十二歲時為秦相呂不韋的家臣。呂不韋企圖攻趙,他自請出使趙國,說服趙王割五城給秦國,并將趙所攻取的部分燕地給秦,因功任為上卿。
1.謂甘愿冒著生命危險。
甜美~的果汁。
1.蜂蜜。
1.酣睡。
1.見"甘瞑"。
1.亦作"甘冥"。
2.甘眠。
1.傳說中的不死樹。
2.佳樹。
1.烏賊的別名。
1.美味的烤肉。
1.甘雨。
1.束縛牽制。
1.猶傳染。
1.糾纏攪擾。
1.纏擾。
1.我國西北部纏回之經商者。
1.糾纏住身子。形容不能解脫。
1.樂調中重疊的和聲。
1.謂事情難辦或疾病難治。
1.纏繞扎束。
1.纏繞解說。
1.瑪瑙之有紅白絲者。
1.見"纏絲馬腦"。
1.繩索。
1.糾纏不清。
1.見"纏頭"。
1.用作纏頭的羅錦。借指買笑尋歡的費用。
1.舊指尋花問柳者。
1.送給妓女的財物。
1.纏繞牽扯。
1.琴弦的一種。
1.纏擾陷溺。
1.纏繞。
1.纏繞紆回。
1.纏繞扎束。
1.纏繞扎束。
1.纏繞。
1.亦作"纏賬"。亦作"纏障"。
2.糾纏;攪繞。
1.見"纏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