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吃足了。與(餓、饑)相對。
2.
形容詞
充足的;充分的。
3.
形容詞
滿足;裝滿。
4.
名詞
(Bǎo)姓。
5.
形容詞
中飽。
6.
形容詞
飽滿;鼓脹(跟”癟“相對)。
1.
滿足了食量。
1.出自《書·酒誥》爾乃飲食醉飽。
2.出自《復志賦》豈朝食之不飽兮,寧冬裘之不完?
3.出自《陳奐生上城》這時車站上人數不少,但陳奐生知道難得會有顧客,因為這些都是吃飽了晚飯來候車的。
2.
使吃足。
1.出自《墨子·魯問》籍而以為得一升粟,其不能飽天下之饑者,既可睹矣。
2.出自《與米元章書》昨夜通旦不交睫,飽蚊子耳。
3.出自《奈何天·師捷》喜糧充米饒,羨人雄馬驕,飽饑民,繞路皆歡笑。
4.出自《書信集·致夏傳經》偶翻書箱,見有三種存書,為先生所缺,因系自著,毫無用處,不過以飽蟫蠹。
3.
滿足。
1.出自《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2.出自《日出堂上飲》詩指此堂上柱,始生在巖幽。雨露飽所滋,凌云亦千秋。
3.出自《桃花扇·阻奸》昨日寇逼河南,竟不舍一文助餉,以致國破身亡,滿宮財寶,徒飽賊囊。
4.出自《秀露集·畫的夢》要得到這種大規模的,能飽眼福的欣賞機會,就只有年集。年集就是新年之前的集市。
4.
充足;充分。
1.出自《文心雕龍·事類》有學飽而才餒,有才富而學貧。
2.出自《金瓶梅詞話》到半夜打發兩個丫鬟睡了,飽哭了一場。
5.
飽滿。
1.出自《次韻沈長官》風來震澤帆初飽,雨入松江水漸肥。
2.出自《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尤辰作謝下船。清早順風,拽起飽帆,不勾大半日就到了吳江。
6.
姓。宋代有飽安盈。見《萬姓統譜·巧韻》。
1.出自《萬姓統譜?巧韻》飽,宋飽安盈。
7.
特指精神足,士氣盛。
1.出自《左傳·僖公十八年》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
2.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
8.
特指動物豐滿肥壯。
1.出自《慎鸞交·狠圖》他到第二日身上沒得穿,口里沒得吃,怕他不來尋你,你到那時節呼假慈哀,做個饑貓救鼠相貸,少不的飽兔償鷹自會來。
2.出自《東風集·游閔行》蟹飽魚肥紅米熟,日高風定白云綿。
1.廣泛閱覽。
2.謂見識廣泛。
1.普遍地蔓延。
1.屋檐下的通道。猶回廊。
1.曠達開朗。
1.普遍的法式。
2.指輩分﹑地位相同的人。
3.猶總共;全部。
1.通行的禮儀。
2.指官編頒行的禮書。如清《大清通禮》等。
1.通曉事理。
2.共通的道理。
3.猶統理。
4.連通的紋理。
1.佛教謂無所不至的神力。
2.一齊出力。
1.共同出力,一起來做。
1.總共經歷。
1.猶登臨。厲,通"歷"。
1.通暢,無阻礙。
1.常規;慣例。
1.相通連接。
2.串通勾結。
1.通訊聯絡。
1.謂閱歷多而通曉人情世故。
2.通曉熟悉。
1.運送糧食。亦為古代負責運糧之官。
1.通達聰敏。
2.透亮。
1.豁達剛烈。
1.謂互相接近。
1.通于神靈。
2.善于應變;不拘泥。
3.消息來得快;來源廣。
4.靈驗。
5.靈敏。
1.忍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忍冬》。
1.漢武帝為其妃鉤弋夫人所建之臺。
1.總管,統領。
1.傳達命令。
2.把同一命令發到若干地方。
3.發到若干地方的同一命令。
1.指通行。
2.謂貨物流通。
3.往來走動,交往。
1.亦作"通朧"。亦作"通籠"。
2.猶曈昽。光線微弱貌。
1.見"通昽"。
1.見"通昽"。
1.與北方的外族勾結。
1.猶通賄。
1.開通道路。
2.通暢的路;大路。
3.解決問題的途徑。
4.猶對路。
1.舊時婚俗,男方請媒人向女方通報結婚日期時所擺設的款待媒人的酒席。
1.謂通過人情辦事。
1.猶行旅。
1.通曉詩律。
1.曠達坦率。
1.私通淫亂。
1.謂通航輪船。
1.通達的議論。
2.貫通諸說的言論。多用于書名。
1.全部遮擋起來的帷幔。
1.兩眉相連。
1.謂豁達友善。
1.通行的大門。
2.顯達之門,權貴之家。
3.猶同門。謂同出一師門下。
1.猶托夢。
1.通達聰慧。
1.古代稱戶籍。
2.通報姓名。
3.總稱。
4.通用的名稱。
1.開通而賢明。
2.通曉明了。
3.十分明亮。
4.喻指明月。
5.方言。猶通陳。
1.為國謀利。
1.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