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房屋或車、船、飛機、院子等的出入口,也指裝置在這些出入口、能開關的屏障物。
2.
名詞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
3.
名詞
方法;途徑。
4.
名詞
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xiàn)在指一般的家庭。
5.
名詞
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
6.
名詞
傳統(tǒng)指稱跟師傅有關的。
7.
名詞
一般事物的分類。
8.
名詞
(Mén)姓。
9.
名詞
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如原生動物門、裸子植物門等。門以下為綱。
10.
量詞
量詞,用于炮、功課、技術和親戚、婚姻等。
11.
名詞
進行壓寶等賭博活動時的一種方位。
12.
名詞
借指引起公眾關注的消極事件。
13.
名詞
門巴族,我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qū)。
1.
亦作“閅”。
2.
房屋、圍墻、車船等出入口。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2.出自《三國志·吳志·張昭傳》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權(quán)(孫權(quán))恨之,土塞其門。
3.出自《望遠行》詞人欲別,馬頻嘶,綠槐千里長堤。出門芳草路萋萋。
4.出自《上海的早晨》金懋廉站在民建上海分會第三會議室的門口愣住了,以為走錯了門。
3.
稽查、征稅的關卡。參見“門征”、“門市”。
1.出自《左傳·文公十一年》宋公於是以門賞耐班,使食其征。
4.
門前,門口。
1.出自《論語·憲問》子擊磬於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2.出自《與侍郎曹長思書》德非陳平,門無結(jié)駟之跡。
3.出自《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5.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
1.出自《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
2.出自《望岳》詩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3.出自《重修孫公橋記》爾乃九門閎達,積塊修延,如雄虹青霓,下飲乎潭瀨。
4.出自又如:爐門;電門;閘門。
6.
人身的孔竅。
1.出自《管子·心術上》潔其宮,開其門。
2.出自《景德傳燈錄·大安禪師》汝諸人各自有無價大寶,從眼門放光,照山河大地;耳門放光,領采一切善惡音響。
3.出自《保衛(wèi)延安》每一個指戰(zhàn)員的心都提到喉嚨門上了,眼睛也望得酸痛。
4.出自又如:產(chǎn)門;肛門。
7.
陸路、水路必經(jīng)的出入口。故關塞、河流、海灣的險要處,多以“門”名之。
1.出自《后漢書·段颎傳》羌眾潰,東奔,復聚射虎谷,分兵守諸谷上下門。
2.出自《劍閣銘》惟蜀之門,作固作鎮(zhèn)。是曰劍閣,壁立千仞。
3.出自《長江》詩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4.出自如:玉門、雁門;龍門、三門;澳門、虎門。
8.
門徑;竅門。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事君而不貳兮,迷不知寵之門。
2.出自《書品論一》是以鷹爪含利,出彼兔毫;龍管潤霜,游茲蠆尾。學者鮮能具體,窺者罕得其門。
3.出自《徐州上皇帝書》若德不足而才有余者,困於無門,則無所不至矣。
4.出自《三千里江山》他們一生從來沒聞過火藥味,乍上戰(zhàn)場,樣樣事都不摸門。
9.
事物的起點;關鍵。
1.出自《易·系辭下》乾坤其《易》之門邪。
2.出自《淮南子·原道訓》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
3.出自《釋私論》夫公私者,成敗之途,而吉兇之門乎!
4.出自《鐵拐李》誰想那百姓每的口也是禍之門。
10.
西周、春秋、戰(zhàn)國卿大夫的家。后指家庭,家族。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何暇討?
2.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3.出自《興元少尹房君墓志》自太尉管以德行為相,相玄宗、肅宗,名聲益彰徹大行,世號其門為太尉家,宗族子弟皆法象其賢。
4.出自《隔膜·一生》伊公公說伊命硬,招不牢子息,怎不絕了他一門的嗣。
11.
門第。
1.出自《三國志·魏志·賈詡傳》男女嫁娶,不結(jié)高門。
2.出自《北史·劉昶傳》唯能是寄,不必拘門。
3.出自《宋處士墓銘》處士昆弟四人以行藝為名人,始大其門。
12.
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
1.出自《后漢書·鄭興范升等傳贊》中世儒門,賈鄭名學。
2.出自《文心雕龍·風骨》然文術多門,各適所好,明者弗授,學者弗師。
3.出自《正譯第五》夫佛一代時教,立此一門,顯此一境,標此一諦。
13.
師門。
1.出自《孟子·告子下》愿留而受業(yè)於門。
2.出自《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14.
類別。
1.出自《后漢書·儒林傳贊》斯文未陵,亦各有承。涂分流別,專門并興。
2.出自《舊唐書·杜佑傳》書凡九門,計貳百卷。
3.出自《輟耕錄·莊蓼塘藏書》經(jīng)史子集、山經(jīng)地志、醫(yī)卜方伎、稗官小說,靡所不具。書目以甲乙分十門。
4.出自《春在堂隨筆》刪繁就簡,分門別類,幾閱寒暑,始得成帙。
15.
攻門或守門。
1.出自《左傳·莊公十八年》巴人叛楚而伐那處,取之,遂門于楚。
2.出自《左傳·哀公四年》﹝公孫翩﹞以兩矢門之,眾莫敢進。
3.出自《公羊傳·宣公六年》勇士入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
4.出自《聊齋志異·小謝》渭南姜部郎第,多鬼魅,常惑人,因徙去。留蒼頭門之而死。
5.出自《書〈杜襲喻繁欽語〉后》健者門焉,嚴扃深居,盜惡得取。
16.
指守門人。
1.出自《晉書·忠敬王遵傳》右將軍桓伊嘗詣遵,遵曰:“門何為通桓氏?”
2.出自《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諸公貴人既志得,皆樂熟軟媚耳目者,不喜聞生語,一見輒戒門以絕。
17.
砌建門戶。
1.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其門久塞,嘉靖乙卯,大將軍周于德,舒壅閉而門之。
2.出自《重修白云寺碑記》中書舍人吳興君辟之為廬一廛,覆之以茅,以棲游僧。既一年,始門焉,而堂其中,置臥佛一。
18.
古代祭祀名。
1.出自《禮記·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19.
南門星的省稱。
1.出自《氣出唱》詩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20.
圍棋術語。
1.出自《圍棋義例》門,閉也,閉之使不得出曰門。隔一路曰行門,二路曰大門。
2.出自《棋經(jīng)·名數(shù)》夫弈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見,有沖,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札,有粘,有頂,有尖,有覰,有門……用棋之名三十有二。
21.
量詞。用于炮。
1.出自《銅墻鐵壁》山炮連長手里的旗子一揮,石得富兩手把耳朵一按,好幾門小炮齊轟了起來。
22.
語助詞。猶般,么。
1.出自《南歌子·茉莉》詞半鉤新月浸牙床,猶記東華年少那門相。
2.出自《緋衣夢》心緒澆油,足趔趄家前后,身倒偃門左右。
3.出自《苦學生》鬧了這門一件笑話。
23.
用在人稱代詞或指人的名詞后面表示復數(shù)。今作“們”。
1.出自《千年調(diào)·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詞學人言語,未會十分巧。看他門,得人憐,秦吉了。
2.出自《三國志平話》曹公曰:“咱門急之。”
3.出自《官場現(xiàn)形記》稿案門再出去問了問,才知已被雜務門?喝住,只等老爺坐堂審問,不敢啰唣了。
24.
姓。北魏有門文愛。見《魏書》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門氏:周禮,公卿之子入王端門,教以六藝,謂之門子,其后為氏。后魏有門文愛,今望出河南。
25.
特指生物分類學上所用的范疇之一。
1.出自《墳·人之歷史》又集與此相似者,謂之貓科;科進為目,為綱,為門。
2.出自又如:原生動物門;裸子植物門。
26.
量詞。用于學科、學問等。
1.出自《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怎樣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敵我矛盾和人民內(nèi)部矛盾,這是一門科學,值得好好研究。
2.出自《上海的早晨》紡織這門學問,英國是有名的,學好了,回來也好幫我管理這份產(chǎn)業(yè)。
27.
量詞。用于婚姻、親戚等。
1.出自《救風塵》今日特到他家去,一來去看望媽兒,二來就提這門親事。
2.出自《儒林外史》學生卻不曾有這門親戚。
3.出自《春》這門親事是祖父起意而由她的父親克明親手辦理的。
28.
量詞。用于款項。
1.出自《代理縣長》﹝縣長﹞一來就清查這門款子,那門款子,看出沒有指望,就溜了!
29.
語助詞。詞尾,無義。
1.出自《張協(xié)狀元》我門直是孤苦。
30.
房屋、圍墻、車船等出入口能開關的障蔽裝置。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
2.出自《菩薩蠻》詞回塘風起波紋細,刺桐花里門斜閉。
3.出自《人到中年》她記得自己好像沒有敲門,就推開門徑直往里走。
1.謂參與謀議。
1.判處絞刑。
1.謂雙方問候應答。
1.指經(jīng)過審問并結(jié)案。
2.清代稱判決納金贖罪的案件。
1.初至異地,先訪問其政教風俗的禁忌,以免觸犯。
1.指學習或請教有關經(jīng)書的問題。
1.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很長,從根莖的節(jié)上長出直立的莖。春季長出的莖沒有分枝,頂端有筆頭狀的穗,嫩時可以吃;夏季長出的莖有分枝,綠色,有退化的葉片。利用孢子進行繁殖。
調(diào)研人員將所要調(diào)查的問題,編制成表格(即問卷),來搜集調(diào)查對象的回答的方法。一般包括說明信、填表說明和調(diào)查項目三個方面。
1.《三國志.魏志.胡質(zhì)傳》"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晉陽秋》"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厲操清白。質(zhì)之為荊州也,威自京都省之……臨辭﹐質(zhì)賜絹一匹﹐為道路糧。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質(zhì)曰'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后遂用"問絹"作為人清慎之典。亦以詠歸覲省親。
1.充軍。古代刑罰之一。
1.謂請教課業(yè)。
1.求親。定婚前的一種禮俗。
1.問候;慰問。
1.詢問禮法;學禮。
1.審理。
1.比喻狎妓。
1.玩賞春景。
2.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問柳尋花"謂狎妓。
1.猶問聘。
1.舊時婚禮中六禮之一。男家具書托媒請問女子的名字和出生的年月日。女家復書具告。
1.聘禮。
1.試題。
2.對罪犯的起訴文書。
1.詰問駁辯。
詰問辯駁問難經(jīng)義|師生互相問難,教學相長。
1.審問罪犯,擬定罪刑。
1.問安。
1.《漢書.丙吉傳》載丙吉為相,見人逐牛,牛喘吐舌。吉問牛行幾里。或謂牛喘為細事。吉曰"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jié),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diào)和陰陽,職當憂,是以問之。"后以"問牛"為稱頌官員關懷民間疾苦的典故。
1.行聘;訂親。
1.問罪發(fā)配。
1.求親,提親。
1.問候尊長起居。
1.見"問安視膳"。
1.問,詢問。取,助詞,無義。
1.古禮,父母進食,人子侍側(cè)﹐問膳食如何。語本《禮記.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jié);食下﹐問所膳。"鄭玄注"問所食者。"
1.置屋買田。多形容只求個人小利,沒有遠大志向。語本《三國志.魏志.陳登傳》"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1.猶詢問。
1.問候尊長的起居。
1.猶言問一答十。
①新產(chǎn)品首次出現(xiàn),上市跟消費者見面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了。②著作出版,與讀者、觀眾、聽眾見面作品問世|問世不久的影片獲獎了。
1.謂過問國家大事。
2.執(zhí)杖行刑之役卒。
3.刑具。
1.古時官吏往往坐在簾子內(nèi)問案,這簾子叫做"問事簾"。
1.刑杖。
1.占問運數(shù)。
1.見"問諸水濱"。
1.訪問風俗。
1.亦作"問墜"。
2.詢問水中可涉的途徑。
1.求討。
①要求解答的題目考卷上有六個問題|我提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②需要研究解決的疑難和矛盾交通問題|不成問題|沒問題|寫什么是一個問題,怎么寫又是一個問題。③關鍵;重點問題在于廉政|問題在于資金。④意外事故出問題|發(fā)生問題。
在身心方面有障礙且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來的兒童。表現(xiàn)為缺乏道德感,常有偷竊、斗毆等不良行為,焦慮,消沉,逃學,不愿與人交往,違逆,倔強,有多動癥,甚至精神分裂癥等。
也稱社會問題劇”。一種以社會問題為主題的戲劇作品。19世紀中葉歐洲民族民主運動發(fā)展時期興起,體現(xiàn)了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文藝思潮。如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
1.謂心有委屈而訴問于天。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