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河流;水道。
2.
名詞
平原;山間或高原上的平地。
3.
名詞
四川的簡稱。
1.
河流。
1.出自《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
2.出自《西廂記》東西潰九州,南北串百川。
3.出自《晚歸》詩岸迥重重柳,川低渺渺河。
4.出自《過太行山書懷》詩吁嗟乎!黃河東走匯百川,自來表里太行山。
2.
平川;原野。
1.出自《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2.出自《山墅閑題》詩邐迤前岡壓后岡,一川桑柘好殘陽。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莫道男兒心如鐵,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
4.出自《迎春橘頌》萬里東風古塞紅,一川春花帶雪開。
3.
道路。
1.出自《劉順清》劉順清,我再走進這一條川,進溝來站定了抬起頭來看。
4.
引申為旅途。見“川資”。
1.出自《庸盦筆記·馬端敏公被刺》忽有跪伏道左求助川資者,乃一武生,端敏同鄉也。
2.出自《〈吶喊〉自序》我的母親沒有法,辦了八元的川資,說是由我的自便。
5.
四川省的簡稱。見“川鹽”。
6.
“巛”的今字。同“巛”。
7.
用同“穿”。
1.出自《儒林外史》蕭云仙迎入川堂,作揖奉坐。
1.謂整頓內務。
1.依照法令(行事)。
1.興復廢業。
1.修繕供奉。
1.指道教的修煉服氣。服氣,即吐納。
1.行善積德,以求來世及子孫之福。
1.舊時稱送給老師的禮物或酬金。修,通"修"。干肉。
1.忠于職守以輔佐其君。
1.修整使恢復原樣。
2.恢復。
1.制定賦稅之法。
1.修建(房屋)。
1.改正革新;改變。
1.遙遠而阻隔。
1.連綿不斷。
1.汲水用的長繩。
1.向神佛供獻物品。
1.東漢時,官員就職,要出買官錢,謂之"修宮錢"。
1.獻納貢品。
1.修建。
1.遵行古道。
1.古代傳說中的國名,民皆長腿,故名。
1.修面刮臉。
1.選任賢能。《左傳.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脄為傅……改服,修官,焌于曲沃。"一說"修官"為修理館估。見清俞樾《群經平議.左傳二》"改服修官"。修,一本作"修"。
1.長而寬闊。
2.長度和寬度。
1.寫信。
1.枝條長而節少。
1.長的毫毛。
2.指毛筆。
3.良犬名。
1.指國與國之間結成友好關系。
2.指人與人之間表示友好。
3.方言。行善積德。
1.謂施教化以和合之。
2.謀求和好。
1.高大。
1.美好。
1.修理更換。
2.修改調換。
1.修竹,長竹。
1.行善積德。
1.編纂整理。
2.修繕。
1.謂有操守且言行激切果決。
1.修整備置。
1.自我修養。
1.整治其家。
1.用剪子修(枝葉﹑指甲等)。
2.喻修改潤飾。
1.編撰核查。
1.謂培養忠誠正直的品性。蹇,通"謇"。忠直。
1.建造;建筑。
1.指竹。
1.修剪腳趾甲或削去腳上的趼子。
1.實行教化。
1.道士設壇作法事禳除災祟。
1.整齊潔凈。
2.謂使整潔。
3.高尚純潔。
4.秀美而整潔。
5.指精美簡潔。
1.謂拘守現狀。
1.送給教師的酬金。修,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