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傳授。
1.出自《論語·子張》君子之道,孰先傳焉?
2.出自《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銘》其說汪洋奧美,……學者就傳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3.出自《西游記》你這潑猴,十分無狀!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
2.
指所傳授的東西。
1.出自《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
轉授;遺留。
1.出自《淮南子·精神訓》故舉天下而傳之於舜。
2.出自《喻巴蜀檄》終則遺顯號於后世,傳土地於子孫。
3.出自《哭孫中山》詩誰說他沒有遺產傳給后人?他有未竟之業讓大家繼承。
4.
讓位;傳代。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孝公﹞疾且不起,欲傳商君。
2.出自《商君書·修權》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于治亂之道也。
3.出自《曹成王碑》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國曹,絕復封,傳五王,至成王。
4.出自《汪氏耕蔭義莊記》汪氏系出魯潁川侯汪,其后以名為氏,三十有一傳為漢龍驤將軍文和。
5.
延續;繼承。
1.出自《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2.出自《陽給事誄》忠壯之烈,宜自爾先;舊勛雖廢,邑氏遂傳。
3.出自《唐故監察御史衛府君墓志銘》家世習儒,學詞章,昆弟三人,俱傳父祖業。
6.
傳達;傳送。
1.出自《浣溪沙》詞青鳥不來傳錦字,瑤姬何處瑣蘭房?忍教魂夢兩茫茫。
2.出自《小倉浪筆談》庶子許國鐫杯二,玉以贈吳,兕以贈趙……后趙傳之門人黃端伯。
7.
傳揚;流布;傳播。
1.出自《墨子·所染》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后世。
2.出自《石鐘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
3.出自《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是為醫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
4.出自《小二黑結婚》大家就嘻嘻哈哈傳為笑談。
8.
傳說;傳聞。
1.出自《荀子·非相》其所見焉,猶可欺也,而況于千世之傳也!
2.出自《禮記·樂記》有司失其傳也。
3.出自《祭十二郎文》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4.出自《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后經東海吾了翁重訂,題曰《兒女英雄評話》,相傳是太平盛世一個燕北閑人所作。
9.
移動;轉移。
1.出自《禮記·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幾不傳,杖屨祗敬之,勿敢近。
2.出自《漢書·王嘉傳》初,廷尉梁相與丞相長史、御史中丞及五二千石雜治東平王云獄,時冬月未盡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獄有飾辭,奏欲傳之長安。
10.
說;描述;表達。
1.出自《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2.出自《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3.出自《〈友鷗堂集〉序》嗟呼!蓄數十年之學力……乃一無所用,而困頓流離,以終獨借此詩以傳其不得已之懷抱,豈不傷乎!
11.
以畫、寫、拓等方式臨摹原件。
1.出自《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詩明公出此圖,無乃傳其狀。
2.出自如:傳寫;傳?。粋髡?。
12.
遞解;逮捕。
1.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宋留以軍降秦,秦傳留至咸陽,車裂留以徇。
2.出自《后漢書·王允傳》靈帝責怒讓(張讓)……讓懷協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傳下獄。
3.出自《新唐書·吳元濟傳》居二日,門壞,執元濟,舉族傳之長安。
13.
傳訊;召喚。
1.出自《儒林外史》假如老爺將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
2.出自《小二黑結婚》飯還沒有吃罷,區上的交通員來傳她。
14.
猶招致。
1.出自《漢書·武五子傳贊》千秋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人之佑助云。
15.
傳染。參見“傳人”。
1.出自如:這種病傳人。
16.
傳導。如:傳電、傳熱。
17.
通“轉”。改換方向;輾轉。
1.出自《墨子·節葬下》然則姑嘗傳而為政乎,國家萬民而觀之。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
3.出自《讀書雜志·墨子二》“傳”與“轉”通。
18.
通“?!薄<性谝患律?。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無自恃計,傳恃楚之救,則梁必危矣。
1.繁復解說。
1.見"繁弦急管"。
1.繁雜的思緒。
1.繁瑣庸俗。
1.繁雜瑣碎。
2.繁密細碎。
①筆畫未經簡化的~字。②指繁體字‘車 ’的~是‘車’。
已有簡化字代替的漢字,例如‘秠’是‘禮’的繁體字。參看〖簡化漢字 〗。
1.茂密的枝條。
1.繁復瑣碎。
2.指繁復的事務。
1.繁多;繁瑣。
1.繁多茂盛貌。
1.富有文采。
2.繁瑣復雜的文辭。
3.繁瑣的禮儀。
煩瑣而不必要的禮節,也比喻其他煩瑣多余的事項。也說繁文縟禮。
1.謂繁瑣的儀式或禮節。亦比喻其他繁瑣多馀的事項。
1.繁雜紊亂。
(文字等)繁多蕪雜。
1.茂盛;繁盛。
1.猶繁廡。
1.繁劇的事務。
1.繁密急迫貌。
1.見"繁弦"。
1.謂繁密的響聲。
1.紅色巾帕。
2.借指美女。
3.見"紅巾軍"。
①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全稱中國工農紅軍。參看〖中國工農紅軍〗。②指1946年以前的蘇聯軍隊。
1.同"赤口白舌"。
1.見"紅口白舌"。
1.亦作"紅臘"。
2.紅燭。
1.蘭草的一種。
1.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三四尺,其葉似藍。夏季開紅黃色花,古代以之制胭脂及紅色顏料。中醫以之入藥,稱紅花。
1.豺狗的俗稱。
1.謂以朱筆勾涂文字。
1.用紅帛制的腰帶。
2.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士人劉幾累為國學第一人,驟為怪崄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懲……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公曰'此必劉幾也',戲續之曰'秀才剌,試官刷。'乃以大朱筆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幾也。"后因謂以朱筆涂抹文字為紅勒帛。
1.晉王嘉《拾遺記.魏》"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蕓,常山人也……靈蕓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后因以"紅淚"稱美人淚。
2.猶血淚。
①指企業分給股東的利潤或分給職工的額外報酬。②參加集體生產單位的個人所得的額外收益。
1.米。
2.粒狀的紅蕊。
1.痢疾的一種?;颊吒雇?,大便次數增多,中雜血和黏液。
1.紅色荷花。
2.指女子的紅鞋。
3.早稻名。
1.《南史.庾杲之傳》"﹝王儉﹞用杲之為衛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后因以"紅蓮幕"為幕府之美稱。
1.蓼的一種。多生水邊,花呈淡紅色。
1.盛開紅花的樹林。
2.指眾多的紅旗。
又稱赤磷”。磷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到紅紫色的無定形或結晶型粉末。無毒。416°c時升華?;瘜W性質不及白磷活潑,在高溫時與氧氣、氯氣等反應而發生燃燒和爆炸。將白磷和稀有氣體放在密封容器內加熱到260°c時可得。主要用于有機合成,制安全火柴、磷的化合物等。
1.古代的一種珍貴的餅餌。以紅綾裹之,故名。
1.見"紅綾餅饅"。
①紅色的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少年先鋒隊員的標志。②指少先隊員。
1.形容血的顏色。
原名《石頭記》,清末書坊重印時曾改名為《金玉緣》。長篇小說。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為清代曹雪芹作◇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續補。主要描寫封建世家大族賈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及賈寶玉、林黛玉等青年男女的婚姻愛情悲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生活。作品結構宏大,語言優美、生動、傳神,刻畫人物尤為成功,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藝術形象。是中國古代優秀長篇小說中的杰出作品。
1.燒得很旺的火爐。
2.今亦指打鐵爐。
1.紅爐上著一點雪,立即融化。比喻一經點撥,立即悟解。
1.指揮交通的信號燈§燈指示停止,綠燈指示通行。
1.舊式婚姻所用的訂婚憑證。用紅﹑綠二色紙書寫,故名§帖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的求帖,綠帖是女家同意允婚的允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