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急促呼吸。
2.
動詞
氣喘的簡稱,尤指哮喘,一種呼吸困難的疾病。
3.
名詞
(Chuǎn)姓。
1.
亦作“歂”。
2.
指氣喘。
1.出自《素問·五常政大論》其發咳喘。
2.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診脈,以為痹,根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氣不能食。
3.
氣息。
1.出自《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2.出自《乞數珠贈南禪湜老》詩我老安能為,萬劫付一喘。
4.
輕聲說話。
1.出自《荀子·臣道》禮義以為文,倫類以為理,喘而言,臑而動。
5.
急促地呼吸。
1.出自《漢書·丙吉傳》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2.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3.出自《泰山極頂》山路越來越險,累得人發喘。
6.
泛指呼吸。
1.出自《東觀漢記·敬隱宋皇后傳》聞有兒啼聲,憐之,因往就視。有飛鳥,紆翼覆之,沙石滿其口,鼻能喘,心怪偉之。
1.指精美的巾帕。
1.鮫人接淚成珠之盤。
1.神話傳說中的人魚。
2.捕魚者,漁夫。
1.亦作"鮫鯋"。
2.鯊魚的一種。
1.見"鮫鯊"。
1.見"鮫綃"。
1.謂鮫人水中居室。
1.鮫綃。
1.以鮫魚皮裝飾馬肚帶。
1.亦作"鮫鮹"。
2.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亦借指薄絹﹑輕紗。
3.指手帕﹑絲巾。
1.鮫魚皮所作之盾。
1.喻指精美的帳子。
1.指鮫綃。
1.神話傳說中鮫人淚珠所化的珍珠。
2.比喻淚珠。
3.比喻雨珠﹑水珠。
1.礁石。
1.亦作"巄巆"。
2.峻峭;高聳。
3.指高山。
1.驕橫兇暴。
1.驕橫不馴。
1.方言。謂生氣。
1.因憂傷﹑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1.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之一。
1.謂談吐﹑言論。
2.咳而吐出。
1.咳嗽吐唾液。
2.《莊子.漁父》"竊待于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后以"咳唾"稱美他人的言語﹑詩文等。
1.《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后以"咳唾成珠"比喻言語不凡或詩文優美。
1.小兒笑。借指初生之子。
1.呼吸道出血由咳嗽咯出。痰血相雜﹑痰中帶血絲或純血無痰。為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癌等疾病的癥狀之一。中醫學認為多因風熱傷肺﹑肝火犯肺﹑肺陰虧損等所致。
1.指幼兒剛會笑尚需哺乳。
1.咳嗽嘆息。
1.比喻為文措辭優美。
1.令人悲痛。
2.可憐。
令人喜愛孩子活潑~。
1.值得珍愛。
不變價格。
1.謂可以預料其必然如此。
1.便,就。可,助詞,無義。
2.猶言可要。
3.豈能。
4.戲曲襯字,無義。
表示附和贊同對方的話您老有七十歲了吧?~,今年五月就整七十啦!也說可不是。
1.答人之語。表示附和﹑贊同之意。
2.豈不是。
1.可怕。
1.形容物體磨擦碰擊聲。
1.可悲。
1.亦作"可擦"。
2.象聲詞。多形容打﹑砍﹑劈﹑折等聲音。
1.令人氣憤。
1.粗劣。
2.羞辱。
1.可以利用。
1.可笑。
應當認為羞恥節約光榮,浪費~。
1.可以傳后;可以傳授。
2.可以流傳。
1.方言。難堪,可羞。
1.象聲詞。
1.見"可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