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關上;合上。
2.
動詞
堵塞不通。
3.
動詞
停止;結束。
4.
名詞
(Bì)姓。
1.
亦作“閇”。
2.
插門閂的孔。
1.出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修鍵閉,慎管龠。
3.
閉合。
1.出自《九嘆·思古》心嬋媛而無告兮,口噤閉而不言。
2.出自《木蘭花》詞閉寶匣,掩金鋪,倚屏拖袖愁如醉。
3.出自《丁跛公》直到老頭兒的眼睛閉了,他就接替了父親的職務。
4.
關押;幽禁。
1.出自《后漢書·竇憲傳》后事發覺,太后怒,閉憲于內宮。
2.出自《小重山》詞一閉昭陽春又春。夜寒宮漏永,夢君恩。
3.出自《明妃曲》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5.
禁止。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
2.出自《孟子·離婁上》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
3.出自《南史·梁紀下·敬帝》壬辰,改四柱錢,一當十。丙申,復閉細錢。
6.
阻隔;壅塞。
1.出自《易·坤》天地閉,賢人隱。
2.出自《登廬山絕頂望諸嶠》詩積峽忽復啟,平涂俄已閉。
7.
遮蔽。
1.出自《重云一首李觀疾贈之》詩重云閉白日,炎燠成寒涼。
2.出自《說岳全傳》霎時間烏云閉日,黑霧迷天。
8.
隱覆;埋沒。
1.出自《三國演義》吾聞越之西子,善毀者不能閉其美。
9.
防守。參見“閉修”。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臣閉其外也已遠矣,而守其內已固矣。
10.
結束;停止。
1.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腹脹溏泄,瘕水閉。
2.出自《聊齋志異·長亭》喪既閉,石始杖而能起,相與營謀齋葬。
3.出自又如:閉幕;閉會。
11.
收藏;隱藏;埋藏。
1.出自《管子·禁藏》故春仁、夏忠、秋急、冬閉,順天之時,約地之宜,忠人之和。
2.出自《莊子·繕性》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
3.出自《列女傳·趙靈吳女》章以其徒作亂,李兌乃起四邑之兵擊章。章走主父,主父閉之。
4.出自《和王微之〈登高齋〉》詩臨春美女閉黃壤,玉枝白蕊繁如堆。
12.
古指立秋、立冬。
1.出自《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
2.出自《新刻漏銘》時乖啟閉,箭異錙銖。
13.
農歷十二月月建的別稱。
1.出自《淮南子·天文訓》子為開,主太歲;丑為閉,主太陰。
14.
指解不開的結。
1.出自《呂氏春秋·君守》魯鄙人遺宋元王閉,元王號令於國,有巧者皆來解閉。
15.
通“?”、“柲”。弓檠。
1.出自《詩·秦風·小戎》竹閉緄縢。
16.
通“比”。
1.出自《書·大誥》敷前人受命,茲不忘大功,予不敢閉。
17.
姓。
18.
指關閉門戶之事。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丹鳥氏,司閉者也。
2.出自《墨子·號令》門有吏,主者門里,管閉。
19.
指憋、抑制或堵住不讓出來。
1.出自《銅墻鐵壁》他就不顧敵人的警告,閉住一口氣,扯開大步向堰口奔。
20.
指把鳥獸等關起來。
1.出自《鸚鵡賦》閉以雕籠,翦其翅羽。
21.
關閉門戶等。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七年》閉門而索客。
2.出自《荀子·儒效》四海之內,莫不變心易慮以化順之,故外闔不閉,跨天下而無蘄。
3.出自《花月痕》﹝癡珠﹞用手推那破門,卻是閉得緊緊的,無縫可窺。
1.牽累;束縛。
1.難解的條例。
1.停滯;停留。
2.謂有才德的人長久不得官職或不得升遷。
1.郁積的煩悶。
1.郁悶。
稅務機關對逾期未繳納稅款的單位或個人依法征收的罰款。
1.拘泥;固執。
1.言行遲緩。
1.凝結在心中的思念。亦泛指牽掛。
1.凝結;不活動。
1.積于心中的憤怒。
1.水灑落貌。
1.舊謂游蕩而無所依歸的魂魄。
1.郁積之氣。
1.指遺漏未用的人才。
1.積聚于胸中的感情。
1.指滯淹窮困的人。
1.拘禁未審決的囚犯。
1.謂賢人沉抑,不得升進。
1.中醫謂體內積熱。
1.阻塞不通。
1.見"滯澀"。
1.指應賞而長久未賞的人。
1.積壓或難決的事。
1.難通的說法。
1.猶滯想。
1.積壓的訟案。
1.白天埋伏,夜晚活動。
1.白天隱伏,夜里行走。一種隱蔽行動。
1.猶晝伏夜動。
1.日夜勤勉戒慎。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1.指白晝的時間。
1.古代朝會儀中白晝舉行的宴會。
1.白日光線昏暗。
1.亦作"晝昏"。
2.白晝昏暗。
3.白晝行婚禮。
1.白日雞鳴聲。
1.白晝晉見。
2.白晝看見。
1.見"晝日三接"。
錦錦繡衣裳。形容高貴顯赫的人榮歸故鄉建晝錦之堂于后圃。
1.謂白晝時間增加。
1.白晝的日光。
1.日夜警惕戒慎。
1.謂門白晝關閉。
1.白天止息;白晝閑居。
1.猶言公開搶奪。
1.謂白天的時間。漏,漏壺,古代計時的器具。
1.晝冥,白晝昏暗。
2.眼疾名。患者于光線暗弱時目能視物,而在白晝光線充足之際反不能見。
1.白晝睡眠;午睡。
1.白晝昏暗。
1.白晝睡覺。瞑,通"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