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風景區或庭園里的一種建筑物,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一般兩層,周圍開窗,多建筑在高處,可以憑高遠望。
2.
名詞
舊指女子的臥室。
3.
名詞
指內閣。
4.
名詞
〈書〉放東西的架子。
5.
名詞
(Gé)姓。
1.
擱置食物等的廚柜。
1.出自《禮記·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
2.出自《夢溪補筆談·器用》閣者,板格以庋膳羞者,正是今之“立鐀”。今吳人謂立鐀為“廚”者,原起於此。以其貯食物也,故謂之“廚”。
2.
棧道;復道。用木支架于空中而成的道路。
1.出自《戰國策·齊策六》故為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于城陽山中,王乃得反,子臨百姓。
2.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高廊四注,重坐曲閣。
3.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去輒燒絕棧道。
4.出自《方橋》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
3.
樓閣。
1.出自《淮南子·主術訓》高臺層榭,接屋連閣,非不麗也。
2.出自《和席八十二韻》橫門開日月,高閣切星辰。
3.出自《聊齋志異·蓮花公主》轉過墻屋,導至一處,疊閣重樓,萬椽相接,曲折而行。
4.
指古代的國家藏書樓,屬秘書監。
1.出自《文選·王儉〈褚淵碑文〉》贊道槐庭,司文天閣。
2.出自《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入朝九載,歷官有六,身登三閣,官成兩宮。
3.出自《北史·牛弘傳》魏文代漢,更集經典,皆藏在秘書,內外三閣。
5.
古代中央官署名。內閣之略稱。
1.出自《桃花扇·設朝》圣旨下:鳳陽督撫馬士英,倡議迎立,功居第一,即升補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入閣辦事。
6.
舊指女子的閨房。
1.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2.出自《月蝕》她現在已經二十二歲了,怕已經出了閣罷。
7.
架起;支撐。
1.出自《嶺表錄異》又到野叉國,船抵暗石而損,遂搬人物上岸,伺潮落,閣船而修之。
2.出自《嶺表錄異》康州悅城縣北百余里山中,有焦石穴。每歲鄉人琢為燒食器。但燒令熱徹,以物襯閣,置之盤中,旋下生魚肉及蔥韭齏菹腌之類,頃刻即熟,而終席煎沸。
3.出自《謫居三適·午窗坐睡》詩蒲團蟠兩膝,竹幾閣雙肘。
4.出自《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史弘肇頂著盤子,郭大郎駝著架子,走來柴夫人幕次前,叫聲:“賣肉。”放下架子,閣那盤子在上。
8.
安放。
1.出自《游仙窟》十娘則喚桂心,并呼芍藥,與少府脫靴履,疊袍衣,閣幞頭,掛腰帶。
2.出自《墳·我之節烈觀》決不能將一個絕大題目,都閣在陰類肩上。
9.
擱置;停輟。
1.出自《新唐書·姜師度傳》左拾遺劉彤建榷天下鹽鐵利內之官,免貧民賦,詔戶部侍郎強循與師度并假御史中丞,會諸道按察使議所以榷之之法,俄為議者沮,閣不行。
2.出自《蘭溪解舟》詩只愁灘淺閣行舟,到得江深又不流。
3.出自《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此乃自作孽不可活。這話閣過不題。
4.出自《哭鈍初》詩柳殘花謝宛三秋,雨閣云低風撼樓。
10.
含著,不使流下。
1.出自《八場坪聞猿》詩天寒林深山石惡,行人舉頭雙淚閣。
2.出自《病中言懷》詩愁來強閣東門淚,老去從欹杜甫冠。
3.出自《老殘游記》聽到“或者說話說的不得法”這兩句的時候,那人眼里已經閣了許多淚,未曾墜下。
11.
見“閣閣”。扎縛牢固整齊貌。
1.出自《詩·小雅·斯干》約之閣閣,斀之橐橐。
12.
指建閣。
1.出自《盔山馀霞閣記》因山之高下為屋而閣于其嶺,曰余霞,因所見而名之也。
13.
指夾室。
1.出自《五雜俎·地部一》閣,夾室也,以板為之,亦樓觀之通名也。
14.
見“閣閣”。象聲詞。象蛙鳴聲或皮鞋聲等。
1.出自《步步嬌·夏景》曲閣閣蛙聲池塘曉,水面荷錢小。
2.出自《三省邊防備覽·策略》蛟將起時有聲閣閣似雉鳴而較閎。
3.出自《子夜》高跟皮鞋聲閣閣地由外而來,在廂房門邊突然停止。
1.即竹皮冠。秦末劉邦為亭長時以竹皮所作之冠﹐后亦于宗廟祭祀時戴用。
1.有竹葉圖案的絲織物。
1.方言。梭標。
1.亦稱"竹葉清"。古代酒名。今指由汾酒加多種名貴藥品配制而成的酒﹐含酒精少﹐酒味醇美。亦指不經焦糖著色的一種紹興原酒。
2.一種毒蛇。頭呈三角形﹐頭頂青綠色﹐體背和側面草綠色﹐從頭的下部沿著腹部兩旁到尾端有黃白色條紋﹐尾端紅褐色。生活在溫帶和熱帶地方的樹上。
1.見"竹葉青"。
1.以竹葉為原料制作的紙﹐薄而質脆。
1.唐李玫《異聞實錄》載江南人陳季卿游長安﹐十年不歸。一日于青龍寺訪僧不遇﹐見壁間有寰瀛圖﹐嘆曰"得此徑歸﹐不悔無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難。"乃折階前竹葉﹐置圖上渭水中﹐謂陳曰"注目于此﹐如愿矣。"陳熟視之﹐恍然登舟﹐至家團聚。待復返青龍寺﹐山翁尚擁褐而坐◇用為送人歸里的典實。
1.謂竹叢生不相離異。比喻有情義。
1.指傳送山泉的竹筒。
1.謂竹林中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1.魚名。
1.竹轎。
1.竹林茂盛的小島。
1.落在竹葉上的雨滴。
1.種竹之園。
1.即竹林精舍。
1.栽竹的庭院。
1.竹林中的月色。
1.指風吹竹子而形成的特有聲音。
1.引舟的竹索。笮﹐通"筰"。
1.粗篾席。
1.用竹子編造的柵欄。
1.室外植竹的書齋。
1.用竹子修筑的棧道。
1.竹制的手杖。
1.用竹篾編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來在湯里撈東西。
1.甘蔗的一個品種。皮綠色似竹﹐故稱。
1.古代繅車上集絲成縷的部件。
1.竹制的枕頭。
1.指繁密整飭的竹林。
1.竹子的小枝。
2.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詩人劉禹錫據以改作新詞﹐歌詠三峽風光和男女戀情﹐盛行于世◇人所作也多詠當地風土或兒女柔情。其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輕快。
3.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單調十四字﹐分平韻﹑仄韻兩體。
①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②詞牌名。又名《竹枝子》。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單調十四字,分平韻、仄韻二體。
1.即竹枝。
1.指唱竹枝詞的女歌手。
1.即竹枝。
1.用竹筒做成的酒杯。
1.用嫩竹做原料制成的紙。
1.謂竹林中的隱者。
1.竹筏。
1.將竹片置之水池中浸泡若干天﹐取出晾干后用以為照明之物﹐故稱。
1.竹筷。
1.竹筷。
1.指寫在竹簡上的蝌蚪文。蝌蚪文又稱蝌蚪篆。
1.方言。竹片。
1.用篾條做的小竹匣子。
1.竹筆。
1.即竹。
2.竹筍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竹筍》。
1.帶有筍芽的竹鞭。亦借指老竹。
1.指竹醉日。
1.栽竹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