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感動。
2.
動詞
感謝,對人家的好意表示謝意。
3.
動詞
中醫指感受風寒。
4.
名詞
感覺;情感;感想。
5.
動詞
外界事物再情緒上引起反應;使在意識、情緒上起反應。
6.
動詞
(攝影膠片、曬圖紙等)接觸光線而發生變化。
7.
名詞
(Gǎn)姓。
1.
感應;相互影響。
1.出自《易·咸》天地感而萬物生。
2.出自《明水賦》豈不以德協于坎,同類則感。
3.出自《正蒙·太和》其感遇聚散,為風雨,為雪霜。
4.出自《天工開物·磚》磚瓦百鈞,用水四十石,水神透入土膜之下,與火意相感而成。
2.
感動。
1.出自《書·大禹謨》至誠感神,矧茲有苗。
2.出自《論衡·累害》德不能感天,誠不能動變,君子篤信審己也,安能遏累害于人?
3.出自《碧雞漫志》故曰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
4.出自《蔣伯孚字說》以誠感民則有不言而信者矣。
3.
感謝,感激。
1.出自《演連珠》天下歸仁,非感玉帛之惠。
2.出自《宋史·岳飛傳》張所死,飛感舊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
3.出自《醒世姻緣傳》那個舒秀才感李大郎的相待,恨不得把那吃奶的氣力都使將出來。
4.出自《書信集·致羅清楨》蒙允為拙作刻圖,甚感。
4.
感慨,感傷。
1.出自《別賦》是以行子斷腸,百感凄惻。
2.出自《太平廣記》常以鰥曠多感,或謀新匹。
3.出自《秋后五日應物無詩豈年志俱壯未解傷秋耶以詩挑之》情知寇公子,不作感秋詞。
5.
思念。
1.出自《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2.出自《后漢書·劉平周磐等傳贊》周能感親,嗇神養福。
3.出自《太府少卿福建運判直寶謨閣李公墓志銘》上感公忠實,久而聽順。
6.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1.出自《南史·儒林傳·皇侃》平西邵陵王欽其學,厚禮迎之。及至,因感心疾卒。
2.出自《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感冒》肺主皮毛感邪風,發熱憎寒頭痛疼。
3.出自《燕青博魚》燕青被打了六十,感了一口氣,壞了眼也。
4.出自《老殘游記》誰知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時氣,到了八月半邊,就一命嗚呼哀哉死了。
7.
觸;觸動。
1.出自《莊子·山木》睹一異鵲……感周之顙而集於栗林。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后來許家盲子死了,感著老夫妻念頭,又添上幾場悲。
8.
迷惑。
1.出自《呂氏春秋·有度》使人不能執一者,物感之也。
9.
謂使感動。
1.出自《英雄鉆井隊》快把這場面拍下來,那真是感天地而泣鬼神!
1.謂士卒精銳而行動快速。
1.招致傷害。
1.謂戰爭在短期內迅速取得勝利。
1.快餐店。一種專門供應預先做好的﹑食用迅速方便的飯食的餐館。
1.又名方便面。一種烘干的熟面條。沖上熱開水或稍煮即可食用。
1.謂農作物生長期短﹑成熟較快。
1.招致訴訟。
1.猶迅速。
2.鄙陋貌。
3.疏遠貌。
1.指利用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進行較快的加減乘除運算。這種運算方法稱為速算法。
1.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譯。今譯作蘇丹,意為君主或統治者。伊斯蘭教國家或地區的統治者廣泛使用這一稱號。
1.迅速消滅。
1.請帖。
1.猶捷徑。
1.招致喜慶之事。
1.一種香木。即黃熟香。
1.謂產品銷售得快。
1.見"速效"。
1.亦作"速効"。
2.指短期內很快就取得的成效。
含有兩種以上營養元素的肥料。因其含總有效成分高達60%~70%以上,肥效顯著快速而得名。多用作追肥。
①繪畫術語。用簡練的線條在短時間內扼要地畫出人和物體的動態或靜態形象。一般用于創作的素材。②一種篇幅短小、文筆簡練生動,扼要描寫生活中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的情況的文體。也指用概括有力的筆墨描寫人物或生活場景的表現手法。
1.亦作"速寫圖"。
2.素描的一種。
1.見"速寫畫"。
1.《禮記.檀弓上》"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本謂迅速腐朽,后用以指薄葬。
2.迅速腐朽;很快磨滅。
1.急整行裝。
1.瑟縮。畏縮貌。
1.植物名。產于嶺南。果實外殼稱縮砂,仁稱蕑。新鮮者稱縮砂蕑,干者稱砂仁。入中藥。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縮砂蕑》。
1.形容吃驚得說不出話。
1.蜷縮身體;退轉身子。
1.袖手;停手。
1.因寒冷而四肢不舒展的樣子。
2.形容做事顧慮多,不敢放手。
1.畏懼無言貌。
1.縮減水流。
2.指新的織物或衣服等浸水之后縮短長度。
1.收藏;斂縮。
2.畏縮貌;恭謹貌。
3.羞愧貌。
1.畏縮小心的樣子。
1.畏縮而不敢出頭。
2.以竹之根節部分為端所作之笞,舊時用為刑具。
1.見"縮項鳊"。
1.見"縮頭縮腦"。
1.形容畏縮。
1.詈詞。比喻畏事者或妻女不貞但畏于管教羞于見人者。
1.猶縮影。
1.縮回退卻。
1.《詩.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傳"昔者顏叔子獨處于室,鄰之厘婦又獨處于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顏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后因以"縮屋稱貞"頌揚對危難中的婦女不加侵侮的美德。
1.古代的一種煉金術,燒煉錫一類金屬。
1.恐懼貌。
1.亦稱"縮頸鳊"。亦稱"縮頭鳊"。
2.魚名。以肥美著名。
1.即縮項鳊。
1.由大變小。
1.使用拼音文字的語言中,對于常用的詞組(多為專名)以及少數常用的詞所采用的簡便的寫法。
2.把原來的著作加以改寫,使之減少篇幅。亦用于比喻。
1.行動遲緩貌;退縮不前貌。
1.見"縮衣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