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譯。今譯作蘇丹,意為君主或統治者。伊斯蘭教國家或地區的統治者廣泛使用這一稱號。
1.猶錄事。
1.古代高麗語◆人取物曰"都啰"。
1.古韃靼族的部族名。
1.見"都縵"。
1.我國南方少數民族以橫幅布繞腰的一種服飾。
1.京都城門。
2.都中里門。
3.借指京都。
1.方言。嘟起嘴巴不吭聲。
1.古代湘貴地區少數民族酋長對其所部頭領的稱呼。
1.內府,國家的金庫。
2.掌管國庫的官吏。
1.見"都念子"。
1.京城,國都。
1.大的釀造作坊。
1.對他人坐騎的美稱。
1.要義﹑要領。
1.倘然,若然。
1.指居于京師有士行的人。
1.花名。
2.牡丹的一種。
3.菊花的一種。
4.芍藥的一種。
5.山茶品種名。
1.漢以仆射總理六尚書,謂之都省。唐垂拱中,改尚書省曰都省◇亦以指尚書省長官或尚書省政事堂。
2.都察院。
1.盛放文具的器皿。
1.《周禮》官名。掌理都家獄訟事。
2.京都或大城市的人。
大城市。
1.漢代的閱兵制度。用以考試講武。以立秋日總試。翟義誅王莽后,于每年九月間舉行。
1.總數。
1.顫栗貌。猶哆嗦。
1.官署名,即尚書省。唐垂拱元年,武后改稱尚書省為"都臺"。
1.古天竺伎樂器名。
1.唐尚書省署居中,東有吏﹑戶﹑禮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書省的左右仆射總轄各部,稱為都省,其總辦公處稱為都堂。宋金沿之。
2.明代稱都察院長官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派遣到外省的總督﹑巡撫都帶有都察院御史銜,亦稱都堂。
1.尚書省的總辦公廳。
1.都邑中的傳舍。秦法,十里一亭。郡縣治所則置都亭。
武官名。始置于十六國時期,為統兵之將官。唐代沿用,至后期因諸道行營統兵長官皆稱都統,又在其上加置都都統。宋遼金時皆為統兵主帥。清代時為八旗組織中每旗的最高長官。清末實行軍銜制,上等軍官(將官)皆稱都統,有正、副、協三級。
1.貯藏各種茶具的大籠子。
1.軍職名。都將的別稱。唐末田令孜募神策新軍為五十四都,諸都以都將率領,亦稱都頭。五代沿之。宋時禁軍有都頭﹑副都頭,位次指揮使。
2.舊時稱衙役﹑捕快頭目。
3.泛指頭領,頭腦。
1.謂富貴至極。
1.《宋史.袁燮傳》"浙西大饑,常平使羅點屬任振恤。燮命每保畫一圖,田疇﹑山水﹑道路悉載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間,凡名數﹑治業悉書之∠保為都,合都為鄉,合鄉為縣,征發﹑爭訟﹑追胥,披圖可立決。"此為有"都圖"之治◇因以指標明鄉村區劃﹑四至的地圖。
1.舊時區﹑鄉政權機關。
武官名。始置于戰國,位略低于將軍。秦時設郡,掌郡內軍事。西漢時為郡守之輔佐,掌全郡軍事。東漢時廢,但在邊郡仍設置,或遇有戰事時臨時設置。唐代至明代為勛官稱號,有輕車都尉、騎都尉等。清代時為三四品武散官。
1.倘無,若無。
1.宋時緝捕盜賊的治安機構。
1.見"都咸"。
1.明都察院﹑都御史的別稱。
1.猶坊廂。
1.東漢所封侯國名,在列侯之下,關內侯之上。
1.美好閑雅。
1.為眾人做飯燒菜。
1.美艷,漂亮。
1.都邑與郊野之地。
2.古湖澤名。
1.傳說中的食物名。
1.城市。
2.指京城,京都。
1.謂檢閱操練士卒。
1.舊時日本國西京民間的一種風俗。青年男女于七月十五至三十日,跳舞達旦,謂之都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