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慈愛,和善。
2.
動詞
〈書〉(上對下)疼愛。
3.
名詞
指母親。
4.
名詞
(Cí)姓。
1.
上愛下;父母愛子女。
1.出自《詩·大雅·皇矣》克順克比
2.出自《新書·道術》親愛利子謂之慈。
3.出自《冬望》詩嘗聞古者禹稱智,過門不暇慈其孩。
2.
愛惜;仁愛。
1.出自《韓非子·解老》慈於子者不敢絕衣食,慈於身者不敢離法度,慈于方圓者不敢舍規矩。
2.出自《禮記·曲禮上》兄弟親戚稱其慈也。
3.
慈母的省稱。多用以自稱其母。
1.出自《寄虔州江陰二妹》詩庶云留汝車,慰我堂上慈。
2.出自《呻吟床笫聞家慈病》詩空啼譴吏城頭血,莫慰衰慈夢里身。
4.
指對父母的孝敬。
1.出自《莊子·漁父》事親則慈孝。
2.出自《禮記·內則》父子皆異宮,昧爽而朝,慈以旨甘。
3.出自《困學紀聞·左氏傳》子之於親亦曰慈。
5.
佛教語。指佛、菩薩愛護眾生,給予歡樂。參見“慈悲”。
1.出自《智度論·釋初品中·大慈大悲義》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2.出自《究竟慈悲論》慈悲之要,全生為重。
3.出自《燕子龕禪師》詩救世多慈悲,即心無行作。
4.出自《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尼師曰:“出家人以慈悲方便為本,此分內事,不必慮也?!彼叵惆葜x。
5.出自《家》太太,請你發點慈悲,可憐可憐我罷。
6.
通“磁”。參見“慈石”。
1.出自《呂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鐵,或引之也。
2.出自《慈石贊》慈石吸鐵,母子相戀也。
3.出自《本草綱目·金石四·慈石》慈石取鐵,如慈母之招子,故名。
7.
姓。漢代有慈仁。見《隸釋·漢殽阮君神祠碑》。
1.出自《急就篇》慈仁他。
1.鴆鳥。
1.黑色黏土。
1.冠名。即獬豸冠。為御史法冠。
1.宋時指金。
1.黑色物體;黑的底色。
1.皮膚的黑色或棕色斑點或乳頭狀突起,由黑色素細胞聚集而成。
指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尼格羅—奧大利亞人種。
1.昏暗沉悶。
1.竹的一種。莖初長時綠色,以后遂漸變成黑色,葉子披針形,背面微帶白色,生在小枝的末端,花穗綠色而略帶紫色。莖堅韌,可以做手杖﹑書架等。也叫紫竹。
1.指罪惡之手。
1.古代婦人以杉木灰研末抹其額,或飾眉。
1.匿名訴狀。
2.誣陷不實之狀。
1.人影搖晃貌。
2.人﹑物矗立貌。
1.色黑而污濁。
1.黑黑的樣子。
1.形容黑。
1.形容黑而密。
①〈書〉黑色的痣。②見〖太陽黑子〗。
1.深紫色。
1.黧黑貌。
1.黑色的寬絲帶。
1.嘆詞。表示感嘆。
1.謂不敢定奪。
1.沉默無言貌。
1.象聲詞。馬叫聲。
1.謂靜觀默會。
1.謂心里領會。
1.不出聲地記在心里。
1.互相吹噓。
中國歷史上對于同外國和同周邊各民族進行貿易的通稱『朝初年就同南越和匈奴進行貿易。東漢開始用此稱呼。
1.亦省稱"互市郎"。亦省稱"互郎"。
2.古時互市交易的中間介紹人。
1.互有差失。
1.《易》卦上下兩體相互交錯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如《觀》為《坤》(a)下《巽》上,取其二至四爻則為《艮》(f),三至五爻則為《坤》(a)。
2.舊體詩修辭手法之一。謂一聯上下兩句文意互相映襯補充。
互相溝通、交換~消息 ㄧ~有無。
1.謂上下文義互相闡發,互相補足。
2.指錯綜使用同義詞以避免字面重復的修辭手法。
3.指互有歧義的條文。
1.甲殼類動物的總稱。
副詞,表示彼此同樣對待的關系~尊重 ㄧ~幫助ㄧ~支持。
1.相互校正。
1.上下文義互相闡發,互相補足。
2.交錯使用同義詞以避免字面重復的修辭手法。
1.彼此不同。
1.互相調換。
1.交錯運用。
2.相互代替使用。
1.交互曲折。
1.相互證明。
兩個正整數只有公約數1時,它們的關系叫做互質。如3和11互質。
經濟上互相幫助的群眾性組織,多由基層工會組織領導。
1.即互助組。
①在生產、工作或學習上互相幫助的小集體。②我國農業合作化的初級形式,由若干戶農民自愿組織起來,在勞動力、農具、牲畜等方面進行互助合作。
1.交錯連綿。
1.嚇唬,使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