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茅草或蘆葦蓋屋頂。
2.
名詞
蒺藜。
1.
用茅草、蘆葦等蓋屋。
1.出自《書·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
2.出自《莊子·讓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
3.出自《新唐書·宋璟傳》廣人以竹茅茨屋,多火,璟教之陶瓦筑堵。
2.
茅屋的頂蓋。
1.出自《谷梁傳·成公二年》壹戰綿地五百里,焚雍門之茨。
2.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
3.
蓋屋用的草。
1.出自《荀子·禮論》屬茨倚廬,席薪枕塊。
2.出自《和謝靈運》采茨葺昔宇,翦棘開舊畦。
4.
蒺藜。
1.出自《詩·鄘風·墻有茨》墻有茨,不可埽也。
2.出自《詩·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3.出自《祭馬仆射文》茫茫黍稷,昔實棘茨。
5.
堆積;填塞。
1.出自《墨子·備梯》敢問客眾而勇,堙茨吾池,軍卒并進……為之奈何?
2.出自《淮南子·泰族訓》水之性,淖以清……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決而高之,使得循勢而行。
6.
通“餈”。米餅。
1.出自《周禮·天官·籩人》糗餌粉糍
7.
姓。漢有茨充。見《后漢書·循吏傳》。
1.出自《萬姓統譜?支韻》茨,周茨芘,晉人。漢茨充,字子和,靖州人,建武中為桂陽太守。
1.約束克制。
1.聚集眾人。
1.集資,湊錢。
〈書〉收住腳步,不往前走。
1.謂玉相連屬。以喻逶迤的雪峰。
1.面頰。
1.眼波。形容女子目光清澈﹐流轉如波。
2.借指淚光。
1.見"臉皮薄"。
1.臉上泛起的紅暈。
1.臉皮厚﹐不害臊。多指女子。
2.指面子大。
1.顏面;臉蛋。
1.顴骨。
指害臊說這話也不~?
1.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
1.見"臉紅耳赤"。
1.形容發急或發怒時面部紅脹﹐青筋暴起的樣子。
1.指笑容。
1.猶言變臉﹐多指生氣。
1.方言。喻指虛偽的表面。
1.臉;臉上的表情。
1.面貌﹐相貌。
①臉①~消瘦。②情面;面子看我的~,不要生他的氣了。
1.猶臉蛋;相貌。
1.即臉。腦﹐助詞。
1.洗臉巾。
1.猶臉蛋。
指臉的形狀、輪廓圓~ㄧ大~。也說臉盤子。
1.洗臉用的盆。
①臉上的皮膚白凈~ㄧ黑黃的~。②指情面撕不破~。③指羞恥的心理,容易害羞叫臉皮薄,不容易害羞叫臉皮厚。
1.形容不容易害羞。
1.比喻文藝創作中刻劃人物的公式化傾向。
1.形容臉部傷勢重。
1.比喻重情面。
1.腮頰。
1.形容風雨中花柳憔悴﹑黯淡的情景。
山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青島及附近地區。
1.柳蔭下的橋。古代常折柳贈別,因泛指送別之處。
1.對唐柳璨的譽稱。篋子,指書箱。
1."娘"的歇后語。因曲牌有《柳青娘》,故云。指鴇母。
小說家。陜西吳堡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在延安陜甘寧邊區文協工作。抗戰勝利后,在大連任大眾書店主編。建國后,曾任中國作協西安分會副主席、長安縣縣委書記。著有長篇小說《種谷記》、《銅墻鐵壁》、《創業史》等。
1.曲牌名。屬北曲中呂宮。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四﹑六﹑四﹑六﹑七﹑七﹑七﹑六﹑六(九句)。一般用在中呂或正宮套曲內。或加以變化,作為樂隊使用的嗩吶或胡琴伴奏樂曲。
1.形容女子的媚態。
1.見"柳球"。
1.猶言柳巷花街。
1.我國傳統風俗,清明節用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謂可去毒避邪。
1.清蒲松齡的號。
2.地名。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東山谷中。泉流谷底,谷內綠柳成蔭,故名。為蒲松齡故居,因而聞名于世。
1.柳絮的別名。
1.形容女子苗條妍美。
1.泛指邊塞的軍營。
1.宋柳永的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