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古代的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
2.
名詞
書法上曾指漢字筆形中的捺。參看“永”字條“永字八法”。
3.
動詞
古代分裂牲體以祭神。
1.
古代祭祀時分裂牲畜肢體。
1.出自《禮記·月令》〔季春之月〕九門磔攘。
2.出自《夷堅丙志·蔡州禳災》邦人口相傳,皆以為巨怪。請於官,每坊各建禳災道場三晝夜,繪其狀,祠而磔之。
2.
古代的一種酷刑。以車分裂人體。
1.出自《荀子·宥坐》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
2.出自《漢書·景帝紀》改磔曰棄市,勿復磔。
3.
五代時始置的一種凌遲酷刑,俗稱剮刑。
1.出自《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六》李嗣源遣使部送潞州叛將楊立等到闕,并磔於市。
2.出自《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二年》〔呂頤浩、韓世忠〕聯騎造其壘,曉以逆順禍福,執其主謀劉彥,磔於揚子橋。
3.出自《花月痕》這日到了常州,曉得果齋業經破越沼吳,恰好榮合解到,問過口供,傳令磔死梟首。
4.
斬殺;捕殺。
1.出自《許國公神道碑銘》磔其梟狼,養以雨風;桑谷奮張,厥壤大豐。
2.出自《九井》詩中官系龍沉玉冊,小吏磔狗澆銀觥。
3.出自《贈粉鼻》詩連夕貍奴磔鼠頻,怒髯潠血護殘囷。
5.
截斷。
1.出自《感遇詩》黃金能繞指,不如寸寸磔。
6.
張開。
1.出自《晉書·桓溫傳》溫眼如紫石棱,須作猬毛磔。
2.出自《斗雞聯句》磔毛各噤?,怒癭爭碨磊。
3.出自《夜譚隨錄·蘇仲芬》僮支扉作榻,當戶高眠。夜半時睡初覺,聞庭中有女人笑語聲,不禁毛發如磔猬。
7.
投擲;砸。
1.出自《梁書·元帝紀》挾辀曳牛之侶,拔距磔石之夫。
2.出自《玄怪錄·曹惠》〔王氏〕伺宣城嚴顏,則磔石拄關,以為威脅。
3.出自《尊隱》非但不受,又裂而磔之。
8.
用釘釘住。
1.出自《舊五代史·周書·許遷傳》遷切於除盜,嫉惡過當,或釘磔賊人,令部下臠割。
2.出自《癸巳類稿·天主教論》天主教則言耶蘇行教,國王磔之十字架上。
3.出自《吉順》他的心正如磔在十字架上受刑。
9.
見“磔卓”。陡削高聳的樣子。
1.出自《南山》詩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癯瘦。
2.出自《九日登縹緲峰》詩就中一峰起天半,孤撐磔卓無朋仇。
10.
象聲詞。參見“磔索”、“磔磔”、“磔格”。
1.出自《奉和襲美古杉》磔索珊瑚涌,森嚴獬豸窺。
2.出自《十一月忽見雪片》詩瓦溝聲磔索,珠琲亂衣襟。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出林后,沿溪而去,水禽亦磔格亂鳴,似有所見。
11.
漢字書法的捺筆。
1.出自《書法通釋·八法篇》八法者,永字八筆是矣。一曰側,二曰勒,三曰努,四曰躍,五曰策,六曰掠,七曰啄,八曰磔。
2.出自《夢溪補筆談·藝文》作字亦然,雖形氣不同,掠須是掠,磔須是磔,千變萬化,此不可移也。
3.出自《四庫全書總目·詞曲一·白石道人歌曲》宋代曲譜,今不可見,亦無人能歌,莫辨其似波似磔,宛轉欹斜如西域旁行字者,節奏安在?
1.猶遠揚。
1.謂遠去漂泊。
2.猶遙遠。
1.遠大的事業。
1.指遠方的少數民族。
1.背離仁義。
1.謂想念遠方的人。
1.遠方的珍異之物。
2.遠別;遠相別異。
1.謂到遠方服役,戍守邊疆。
1.遠方的驛站。
1.古人的原意。
2.遠方人的心意。
3.高遠的意趣。
1.猶言后世子孫。
2.邊遠地區。
1.久遠的原因。
2.指不是直接造成結果的原因。與近因相對。
1.遠去;遠游。
1.謂大作用。
1.深遠的憂慮。
1.謂從遠道走。
1.猶遠猷。
1.亦作"遠游"。
2.謂到遠方游歷。
3.見"遠游冠"。
4.見"遠游履"。
1.亦作"遠游冠"。
2.古代冠名。秦漢以后歷代沿用,至元代始廢。
1.古代履名。
1.長遠的打算;遠大的謀略。語出《書.康誥》"顧乃德,遠乃猷。"孔傳"遠汝謀,思為長久。"
1.猶超越。
1.邊遠地區。
1.統治遠方。
1.謂長久的聲譽。
1.謂遙遠的源頭。
2.猶遠祖。
1.遠大的志愿。
1.見"遠岳"。
1.見"遠韻"。
1.舊謂作惡人遲早會得到報應。
1.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1.猶遠祖。
1.指路途遙遠而難行。
1.指離現時很遠的事。
1.貶到邊遠的地方。
1.遠方的珍品。
1.征伐遠方;遠道出征。
2.長途行軍。
1.謂遠離正道。
1.宗族關系較為疏遠的支派。
1.猶遠行。
1.深遠的旨意。
1.遠大的志向。
1.謂日后能大成。
1.遠方來歸附,近民安居樂業。形容政治清明,國家大治。
1.遠大的志向。
2.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細,葉子互生,線形,總狀花序,花綠白色,蒴果卵圓形。根入藥,有安神﹑化痰的功效。又名小草。
1.謂遠方均來歸附。
2.謂從遠方招引﹑求取。
3.猶遠至。
4.謂高遠的情致。
1.指離突鏡的中心遠。
1.遠處傳來的鐘聲。
1.指帝王或貴族的后裔。
1.猶遠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