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甘蔗,草本植物,莖圓柱形,有節,含甜汁很多,可以吃,也用來制糖。
1.
甘蔗。
1.出自《楚辭·招魂》有柘漿些
2.出自《祭古冢文》蔗傳馀節,瓜表遺犀。
2.
比喻甜美。參見“蔗境”、“蔗尾”。
1.出自《雙調望江南·壽謝壽朋》詞欲語會稽仍小待,不知文舉更堪憐。蔗境在頑堅。
2.出自《水調歌頭·壽梁多竹八十》詞百歲人有幾?七十世間稀。何況先生八十,蔗境美如飴。
3.出自《琴心記·花朝舉觴》門闌多喜重到,更兼蔗境逍遙。不妨綠酒醉花朝,人共青山老。
4.出自《游青蓮》詩漸佳如蔗尾,薄險似羊腸。
5.出自《早秋雜興次江位初韻》佳境誰能全蔗尾,危涂且無上竿頭。
1.一種可作印章和工藝品的石料。俗稱蠟石。其質地細密滑潤,透明如凍,故稱。
1.謂寒霜凝結在樹木上,包裹住枝條。
1.冬末早春出生的竹筍。
1.時癥名。即傷寒病。
1.凍結的土壤。
2.今按凍結的持續時間分為暫時性凍土﹑季節性凍土和多年凍土。
1.凍餒。
1.猶冰雪。
1.凍硯。
1.結冰的硯臺。
1.謂冰雪融化成的水。
1.亦作"凍?"。
2.冰凍的酒或飲料。
1.指芋艿。因成熟較晩,常于冬天食用,故稱。
1.清涼的樹蔭。
1.嚴冬的陰云。
1.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方〉凍瘡。
1.經冬的草根。
1.長大。
1.長大貌。
侗族戲曲劇種,流行于貴州、廣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區。
侗族戲曲劇種。流行于貴州、廣西、湖南等地侗族聚居地區。清嘉慶、道光年間已有演出。基本唱腔吟誦調由嘎錦”(侗族敘事歌)發展而來。劇目有《珠郎娘美》、《美道》、《芒遂》等。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貴州、湖南和廣西。
1.侗族民歌的一種。侗語稱"噏老"或"噏瑪",多在節日或招待賓客時演唱。有齊唱和多聲部合唱兩種形式。演唱時,一領眾和。起頭帶有朗誦或戲劇性詠嘆風格,中間樂句隨歌詞的吟誦進行,曲調悠揚婉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1.宋鄉兵之一。以峒人壯丁編組而成。
1.峒人。
2.峒兵。
1.峒人人家。
1.舊稱西南地區聚居于山區的少數民族。
1.在礦井下,專為安裝各種機械設備或存放材料﹑礦石和供其他輔助作業及辦公用的巷道。
1.病痛,疾苦。
1.見"恫瘝"。
1.恐嚇;嚇唬。
1.恐嚇。
1.痛悔。
1.見"恫瘝"。
1.恐懼。
1.恐懼。
1.動亂。
威嚇;嚇(xià)唬不怕武力~。
1.恐嚇威脅。
1.痛心。
1.疑懼。
2.見"恫疑虛喝"。
1.謂虛張聲勢,恐嚇威脅∪,亦寫作"猲"。
1.見"恫疑虛喝"。
1.悲痛憂傷。
1.哀痛怨恨。
1.震驚。
1.即挏馬酒。
1.漢官名。主取馬乳制酒。
1.馬酪。因取馬奶制成,故稱"挏馬";因馬酪味如酒,故稱"酒"。
1.取馬奶制酪。亦指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