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一物體處在另一物體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顯露。
2.
動詞
攔住。
3.
動詞
掩蓋;掩飾。
1.
亦作“摭”。
2.
謂一物體處在另一物體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顯露。
1.出自《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詩明月生長好,浮云薄漸遮。
2.出自《包颙叟挽詞》密竹元遮徑,崇蘭早映門。
3.出自《上海的早晨》周圍的窗戶全給黑布遮上,一絲陽光也透不進來。
3.
掩護;防護。
1.出自《齊民要術·種麻子》凡五谷地畔近道者,多為六畜所犯,宜種胡麻、麻子以遮之。
2.出自《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烏龜怯奸,怕寒縮頸,以殼自遮。
3.出自《智囊補·兵智·劉锜》諸將謂金不可敵,請以精銳遮老稚,順流還江南。
4.
掩蓋;掩飾。
1.出自《敦煌變文集·燕子賦》我且忝為主吏,豈受資賄相遮?
2.出自《紅樓夢》〔寶釵〕心中又好笑:“這件事算遮過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樣?”
3.出自《巧嘴媒婆兒》男的會解釋……女的也會遮。
5.
代詞。相當于“這”。
1.出自《敦煌變文集·韓擒虎話本》尀耐遮賊,臨陣交鋒,識認親情,壞卻阿奴社稷。
2.出自《揮麈馀話》張太尉道:“我遮人馬動,便是救他也。”
3.出自《寄云中東堂和尚》詩只遮些子難理會,革鞋包裹破袈裟。
4.出自《新方言·釋詞》《說文》:“者,別事詞也。”禪人語錄多作遮。
6.
通“斥”。古代進行偵察的士兵。
1.出自《墨子·號令》各立其表,城上應之。候出越陳表,遮坐郭門之外內。
7.
通“庶”。
1.出自《管子·侈靡》六畜遮育,五谷遮熟。
2.出自《說文·辶部》遮,遏也。從辵,庶聲。
8.
遏止;阻攔。
1.出自《呂氏春秋·應同》子不遮乎親,臣不遮乎君。
2.出自《史記·楚世家》楚懷王亡逃歸,秦覺之,遮楚道,懷王恐,乃從閑道走趙以求歸。
3.出自《古從軍行》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有夜過墟墓者,為群狐所遮,裸體反接,倒懸樹杪。
5.出自《五無論》人之不可強制者,非獨淫爾,雖殺亦不可強遮也。
9.
指軍隊偵察敵情。
1.出自《國語·晉語八》是行也,以藩為軍,攀輦即利而舍,候遮捍衛不行,楚人不敢謀,畏晉之信也。
1.猶言那堪,怎堪。
2.可以承受。
①可以信賴依靠他忠誠老實,為人很~。②真實可信這個消息~不~?
〈方〉恰巧;不遲不早,正好趕上我剛出門,~就遇著下雨。
1.令人慚愧。
1.驚顫貌。
1.卻,來,語助詞。
2.可曾,是否。來,語助詞。
古蘭經。
1.令人喜悅。
1.芍藥的別名。
(~的)形容可憐的樣子小姑娘又黃又瘦,~的ㄧ兒子眼里含著淚,~地瞅著他。
(~兒)值得憐憫這小孩子小小年紀就沒了爹娘,怪~的。
1.令人憂慮。
1.見"可愍"。
1.見"可愍"。
1.亦作"可憫"。亦作"可閔"。
2.令人憐憫。
1.怎奈;可恨。
1.可奈。
1.令人惱恨。
在一定條件下,既可向生成物方向進行,同時也可向反應物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在化學方程式中常用來表示。
1.可憐。
2.可愛。
1.使人害怕。
2.只怕。
1.形容心跳。
1.復姓。西魏恭帝元年,代人王雄賜姓為可頻氏。參閱《周書.王雄傳》。
1.形容心跳。
1.使人生氣。
1.見"可歌可泣"。
1.可以親近。
1.猶言意中人。
可以采納接受;值得學習或贊許他的意見確有~之處ㄧ我以為臨陣磨槍的做法不~。
1.惹人愛。憎,愛極的反語。
1.唐時突厥部落名。
1.見"可煞"。
1.亦作"可殺"﹑"可?"。表示疑問,猶可是,是否。
2.表示極甚之辭。猶言非常。
1.可悲;可憐。
〈方〉(~兒)可體這件大衣長短、肥瘦都合適,穿著真~。
1.可笑。
1.猶言可什么。
1.卻是。
1.豈能忍受。
1.見"可甚"。
1.正合式。
1.小事;尋常之事。
1.合手;稱手。
1.可以解說。
①固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并保持形變的性質,多指膠泥、塑料、大部分金屬等在常溫下或加熱后能改變形狀的特性。②生物體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影響下,某些性質能發生變化,逐漸形成新類型的特性。
1.須要。
1.象聲詞。
1.見"可嘆"。
1.可以聽從。
2.好聽。
1.比喻全部地。可,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