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粛”。
2.
恭敬。
1.出自《書·洪范》恭作肅,從作乂,明作晢,聰作謀,睿作圣。
2.出自《莊子·則陽》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為靈公也。
3.出自《東觀漢記·桓礹傳》每當危亡之急,其志彌固,賓客從者皆肅其行也。
4.出自《叔孫通》詩草具一王儀,群豪果知肅。
3.
莊重;嚴肅。
1.出自《禮記·玉藻》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
2.出自《息國夫人墓志銘》戡強以肅,成敏以和。
3.出自《春在堂隨筆》觀瞻既正,禮儀自肅。
4.
拜揖。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敢告不寧君命之辱,為事之故,敢肅使者。
5.
多用于饋贈或書信,表示尊敬。
1.出自《答陳松谷相公書》往者,肅幣奉祝,殊愧不虔,乃辱臺翰遠貽,深用為歉。
6.
引進;引導。參見“肅客”。
1.出自《汴州東西水門記》序越三月,辛巳朔,水門成。三日癸未,大合樂,設水嬉,會監軍軍司馬賓佐僚屬將校熊羆之士,肅四方之賓客以落之。
2.出自《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叟曰:“老夫流寓無所,暫借此安頓細小,既承寵降,有山茶可以當酒。”乃肅賓入。
3.出自《屈原》﹝楚懷王﹞肅張儀就右席。
7.
嚴峻;嚴格。
1.出自《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
2.出自《答法正書》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3.出自《福昌縣君傅氏墓志銘》其事關公正以從,其教子慈以肅。
4.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語有一定之字,字有一定之聲;對必同心,意難合掌,矩度不為不肅矣。
8.
萎縮;肅殺。
1.出自《呂氏春秋·季春》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2.出自《山行見孤桐》詩未霜葉已肅,不風條自吟。
3.出自《桂枝香·金陵懷古》詞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4.出自《巢林筆談》去年秋風漸肅,憐予擁破被,傴僂納殘絮。
9.
敏捷。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
10.
肅靜;幽靜。
1.出自《素問·診要經終論》刺針必肅。
2.出自《奉和杜相公長興新宅即事呈元相公》隱樹重檐肅,開園一逕斜。
3.出自《續博物志》違山十里,蟪蛄之聲,猶在於耳。政事惡嘩而善肅。
4.出自《緱山置酒》詩靈宮肅清曉,細柏含古春。
11.
猶儆戒。
1.出自《抱樸子·明本》不賞而勸,不罰而肅。
2.出自《史通·品藻》夫能申藻鏡,別流品,使小人君子,臭味得朋;上智中庸,等差有敘,則懲惡勸善,永肅將來;激濁揚清,郁為不朽者矣。
12.
整理;整飭。
1.出自《水上神女賦》女遂俯整玉軼,仰肅金鑣。
2.出自《推委臣下論》肅朝廷之儀,觸縉紳之邪,此御史府之職也。
3.出自《帝京歲時紀勝·元旦》士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
13.
清除;平靖。
1.出自《送裴中丞出使》詩《龍韜》何必陳《三略》,虎旅由來肅萬方。
2.出自蒲劇《薛剛反朝》薛家為國肅邊患,南征北戰保江山。
3.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我們的方針是:“有反必肅,有錯必糾。”
14.
姓。周卿士成肅公之后。以謚為姓。或謂為肅慎氏之后。見《通志·氏族四》。
1.出自《廣韻?屋韻》肅,姓。出姓苑。
2.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屋韻》韻譜曰:“八元仲堪謚肅,后世為氏。或曰肅慎氏之后。”
1.指刻有誓文的契券。
1.臺階的美稱。
1.金屬制成的器具。
2.金質器物。
1.曲藝的一種。流行于四川和貴州一帶。一人或兩人演唱。以數板為主﹐但每唱一段略有拖腔。樂器為三塊竹板﹐其中一塊竹板嵌有活動的銅錢﹐以此得名。演唱者左手執兩塊﹐右手執一塊﹐邊打邊唱。曲目以短篇居多。
2.曲藝演員打拍子用的器具﹐竹板上系著銅錢之類的金屬片。
1.豹的一種。
1.舊時以錢幣占卜吉兇禍福的方法。其法不一﹐一般用六枚制錢置于竹筒中﹐祝禱后﹐連搖數次﹐使制錢在內翻動﹐然后倒出﹐排成長行﹐視六枚制錢的背和字的排列次序﹐以推斷吉兇禍福。
1.灌木狀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花紫色﹐莢果長圓形。枝和葉入中藥﹐有清熱﹑利尿等作用。
2.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莖方﹐細長。葉對生﹐有長柄﹐呈腎形或心臟形。花紫色﹐堅果長圓形。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作用。也叫活血丹。
3.指排錢草。常綠灌木。葉子略呈圓形﹐排列成成串的銅錢狀﹐花白色。全株入藥﹐有消腫﹑利水﹑祛風等作用。
4.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地面﹐葉對生﹐卵形或心臟形。花黃色。全草入藥﹐有利尿排石清涼解毒等作用。也稱過路黃﹑大葉金錢草。
1.草名。即旋覆花。
1.唐代宮中撒錢之游戲。
1.織有小團龍紋的錦緞。
落葉喬木,樹干通直高大,樹冠呈圓錐形,葉子條形,花單性,雌雄同株,球果卵形。木材耐腐蝕,供建筑和制器物等用。樹形優美,秋季葉呈金黃色,是著名的觀賞樹之一。
1.蟹的一種。
1.即體癬。發生在面﹑頸﹑軀干﹑四肢﹑手足背等部位的癬。常表現為環形或多環形損害。主要發生在夏季。一般外用癬藥水都能治愈。
1.亦作"金鎗"。
2.古兵器之一種。
3.宋代禁衛軍名。
1.醫治刀劍槍棒致傷的藥。
1.見"金槍"。
1.宋時儀衛軍名。
1.鑲嵌有金絲的碗。
1.黃色菊花卷曲的秀瓣。亦指黃色菊花。
2.金制的一種婦女首飾﹐形如鳥尾上的長羽。
1.裝飾華美的燈架。
1.黃金和美玉。比喻珍貴之物品。
1.指西方的田野。
指秋季~季節ㄧ~菊展。
1.見"金虬"。
1.見"金屈卮"。
1.亦作"金曲卮"。亦作"金屈巵"。
2.酒器。
3.指形類金屈卮的花。
1.見"金屈卮"。
1.猶金身。
1.謂蓮之美者。
1.對泉水的美稱。
2.即金錢。
1.堅固的井壁。
1.鐵券的美稱。帝王賜大臣的信物。
2.能直接兌換黃金的票證。
1.釵名。婦女首飾。
2.花名。
1.道家謂天上有黃金闕﹐為仙人或天帝所居。
2.指天子所居的宮闕。
1.指背面雕刻鵲形的銅鏡。
1.古代根據太歲星運行的方位來預測年成的豐歉。太歲星運行至酉宮(正西方)稱"歲在金"﹐預示農業豐收。語出《史記.天官書》﹕"然必察太歲所在﹕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此其大較也。"
1.銅鑄的人像。
2.指佛像。
3.指以金箔或彩紙刻剪成的人。
4.指金國。
1.謂慎言之戒。
1.詞牌名。又名《銅人捧露盤》。雙調﹐有七十九字﹑七十八字和八十一字等四體。
1.指人之慎言。語出《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1.指刀劍。
1.狨皮制成的鞍墊。狨毛長而金黃﹐故稱。
2.借指馬匹。
1.指金光明亮的佛像面容。
2.對神的尊稱。
也稱財務公司”。對企業提供長期資金的一種信用機構。它通過承受和收購企業發行的股票、債券等方式,從事長期資金的融通;同時自己也發行證券和代理其他企業的證券發行以進行資金的調度。
也稱財政資本”。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溶合或混合生長而成的資本。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占統治地位。帝國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之一。
1.金制的如意。
1.亦作"金蘥"。
2.金色花蕊。
3.菊的異名。
1.指五行中金德的祥瑞。
1.謂金﹑銀﹑銅。一說指銅之青白赤三色。
1.金飾或黃色的傘蓋。古代的一種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