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恭敬的樣子。
2.
形容詞
嚴正,認真。
3.
動詞
徹底清除(壞人、壞事、壞思想)。
4.
動詞
〈書〉引導;引入。
5.
名詞
(Sù)姓。
1.
亦作“粛”。
2.
莊重;嚴肅。
1.出自《禮記·玉藻》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
2.出自《息國夫人墓志銘》戡強以肅,成敏以和。
3.出自《春在堂隨筆》觀瞻既正,禮儀自肅。
3.
拜揖。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敢告不寧君命之辱,為事之故,敢肅使者。
4.
引進;引導。參見“肅客”。
1.出自《汴州東西水門記》越三月,辛巳朔,水門成。三日癸未,大合樂,設水嬉,會監軍軍司馬賓佐僚屬將校熊羆之士,肅四方之賓客以落之。
2.出自《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叟曰:“老夫流寓無所,暫借此安頓細小,既承寵降,有山茶可以當酒。”乃肅賓入。
3.出自《屈原》﹝楚懷王﹞肅張儀就右席。
5.
嚴峻;嚴格。
1.出自《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
2.出自《答法正書》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3.出自《福昌縣君傅氏墓志銘》其事關公正以從,其教子慈以肅。
4.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語有一定之字,字有一定之聲;對必同心,意難合掌,矩度不為不肅矣。
6.
萎縮;肅殺。
1.出自《呂氏春秋·季春》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2.出自《山行見孤桐》詩未霜葉已肅,不風條自吟。
3.出自《桂枝香·金陵懷古》詞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4.出自《巢林筆談》去年秋風漸肅,憐予擁破被,傴僂納殘絮。
7.
敏捷。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
8.
肅靜;幽靜。
1.出自《素問·診要經終論》刺針必肅。
2.出自《奉和杜相公長興新宅即事呈元相公》隱樹重檐肅,開園一逕斜。
3.出自《續博物志》違山十里,蟪蛄之聲,猶在于耳。政事惡嘩而善肅。
4.出自《緱山置酒》詩靈宮肅清曉,細柏含古春。
9.
猶儆戒。
1.出自《抱樸子·明本》不賞而勸,不罰而肅。
2.出自《史通·品藻》夫能申藻鏡,別流品,使小人君子,臭味得朋;上智中庸,等差有敘,則懲惡勸善,永肅將來;激濁揚清,郁為不朽者矣。
10.
整理;整飭。
1.出自《水上神女賦》女遂俯整玉軼,仰肅金鑣。
2.出自《推委臣下論》肅朝廷之儀,觸縉紳之邪,此御史府之職也。
3.出自《帝京歲時紀勝·元旦》士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
11.
清除;平靖。
1.出自《送裴中丞出使》詩《龍韜》何必陳《三略》,虎旅由來肅萬方。
2.出自蒲劇《薛剛反朝》薛家為國肅邊患,南征北戰保江山。
3.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我們的方針是:“有反必肅,有錯必糾。”
12.
恭敬。
1.出自《書·洪范》恭作肅,從作乂,明作晢,聰作謀,睿作圣。
2.出自《莊子·則陽》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為靈公也。
3.出自《東觀漢記·桓礹傳》每當危亡之急,其志彌固,賓客從者皆肅其行也。
4.出自《叔孫通》詩草具一王儀,群豪果知肅。
13.
姓。周卿士成肅公之后。以謚為姓。或謂為肅慎氏之后。見《通志·氏族四》。
1.出自《廣韻?屋韻》肅,姓。出姓苑。
14.
多用于饋贈或書信,表示尊敬。
1.出自《答陳松谷相公書》往者,肅幣奉祝,殊愧不虔,乃辱臺翰遠貽,深用為歉。
1.梵語的意譯。過去世諸佛之一。佛經說他生時周身光明如燈,故名。
1.點燃,引火使燃燒。
2.化學術語。使某一物質開始燃燒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或發火點。
1.以香火燒灼頭頂,表示虔誠。一種假借或誤解佛教的"無義苦行"。
1.謂燒鍋做飯。
1.點燃鞭炮等使其爆發。
1.死灰復燃。比喻失勢或失位者重新得勢﹑得官。
1.燃燒著的火。
2.點火。
1.燒糠代燭以照明。用以指勤苦用功。典出《南齊書.高逸傳.顧歡》"﹝歡﹞躬耕誦書,夜則燃糠自照。"
化學分支學科。研究各種燃料的成因、結構、組成、性質、應用,以及加工和合成過程中有關的化學問題。現代燃料化學除研究原有的固體燃料、液體燃料和氣體燃料外,還研究特種燃料(如火箭燃料、高能燃料、核燃料等)。
由燃料與空氣中的氧混合而成的炸藥。常用的燃料有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將燃料分散于空氣中,形成云霧狀分散體,經二次引爆,使云霧爆炸,以殺傷和破壞目標。其威力比梯恩梯大25~7倍。
鍋爐用液體燃料。由直餾重油和裂化殘油或加入適量裂化輕油調合而成。質量由黏度、閃點、凝點、灰分等指標而定。黏度影響燃料的噴霧狀況,其牌號以80°c黏度來劃分。用作鍋爐、冶金爐和其他工業爐的燃料。
1.見"燃眉之急"。
燃眉火燒眉毛。比喻事情非常急迫望速發援兵,以救我燃眉之急。
1.《后漢書.董卓傳》"乃尸卓于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臍中,光明達曙,如是積日。"后遂以"燃臍"指元兇伏法。
1.同"煮豆燃萁"。
2.比喻骨肉相殘。
1.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因以"燃萁之敏"喻文思敏捷。
1.同"煮豆燃萁"。
工作流體是燃氣的透平。重量輕,體積小,啟動快,潤滑油耗量低,幾乎不消耗冷卻水,但熱效率不高,壽命短,造價高。用于航空發動機、潛艇等方面。
以燃氣輪機產生動力的內燃機車。可燃用低質柴油,但負荷不足時熱效率很低,且需采用昂貴的耐高溫材料,故發展落后于柴油機車。
1.用鐵鉤鉤皮膚,鉤上遍掛燈盞,貯油燃點。一種假借或誤解佛教的"無義苦行"。
彈丸內裝有燃燒劑,用于引燃或燒毀目標的彈藥。按燃燒劑的作用性質,可分為集中性燃燒彈和分散性燃燒彈。前者用于不易燃目標,后者用于易燃的大面積目標〗空炸彈、炮彈、手榴彈等均有燃燒彈。引信藥包彈體燃燒劑盒拋射藥燃燒彈
1.傳說中一種石頭,灌水則發熱。
《晉書·溫嶠傳》載傳說溫嶠曾至水深而多靈怪的牛渚磯,他點燃犀牛角照向水面,看到了很多水中怪物◇因以燃犀”指洞察奸邪。
1.自燒手指,以示虔誠。一種假借或誤解佛教的"無義苦行"。
1.燃燒。喻鮮明紅艷。
2.點燃。
3.燒灼。
1.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論語.雍也》"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邢昺疏"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行而遇惡疾也。"后作為賢者患惡疾之典。
1.春秋時冉求和仲由的合稱。冉求,字子有,亦稱冉有。仲由,字季路,一字子路。二人皆孔子弟子,長于政事。古代認為他們是為政者的楷模。
1.漢代西南的兩個少數民族,亦指其國名。冉,亦作"冄"。
2.泛指我國古代邊境少數民族。
①緩慢地香氣冉冉飄來|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②柔軟的樣子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
1.猶慢慢騰騰。
1.《玉臺新詠.日出東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后以"冉冉趨"指仕宦為政。
1.行動飄忽貌。
1.荏弱。
1.春秋時冉耕和顏回的合稱。二人皆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稱。
1.古代傳說中的魚名。
1.細長柔弱貌。
1.柔美貌。
1.輕柔貌。
1.草盛貌。
2.柔弱貌;柔和貌。
3.幽蔚貌。
4.猶漸漸。
1.裊裊升騰貌。
1.指時間逐漸逝去。
1.繁盛貌。
1.亦作"苒蒻"。柔弱貌。
2.猶苒若。盛貌。
1.見"苒弱"。
1.謂貪愛女色。
1.蘸墨揮筆。
1.患病。
1.指將織物染成彩色。
1.可作染料的草本植物。
1.沾染紅塵。指僧人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