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出賃;出借。
2.
動詞
〈書〉賒欠。
3.
動詞
〈書〉寬縱;赦免。
4.
名詞
(Shì)姓。
1.
借貸。
1.出自《鹽鐵論·水旱》民相與市買,得以財貨五谷新幣易貨,或時貰民,不棄作業。
2.出自《上五事札子》今以百萬緡之錢,權物價之輕重,以通商而貰之,令民以歲入數萬緡息。
3.出自《國子監生周君墓表》為社倉于云路門,至今貧者得貰其谷。
2.
賒欠。
1.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2.出自《睽車志》嘗從旗亭貰酒,久不歸直。
3.出自《塔·萬引》你是貰的帳嗎?
3.
租賃。
1.出自《聊齋志異·晚霞》客因代貰扁舟,送諸其家。
2.出自《且介亭雜文·說“面子”》滬西有業木匠大包作頭之羅立鴻,為其母出殯,邀開“貰器店之王樹寶夫婦幫忙”。
4.
典押;交換。
1.出自《西京雜記》〔司馬相如〕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貰酒。
2.出自《萊宣遺酒》詩儻有佳客過,未免貰袍笏。
3.出自《豕蹄·漆園吏游梁》他便挨著餓,提了幾雙草鞋想去向他貰兩升小米。
5.
買。多用于買酒。
1.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余乃就火炙衣,貰燒酒飲四五杯乃行。
2.出自《聊齋志異·胡四姐》即以一貫授生,曰:“先持歸,貰良醞,我即攜小肴饌來。”
3.出自《滬寧道中》詩車行細雨斜風際,酒貰橫林洛社間。
6.
赦免;寬縱。
1.出自《國語·吳語》吾先君闔廬,不貰不忍。被甲帶劍,挺鈹搢鐸,以與楚昭王毒逐於中原柏舉。
2.出自《漢書·車千秋傳》武帝以為辱命,欲下之吏。良久,乃貰之。
3.出自《書戒》詩有過尚當貰,況可使煩冤。
4.出自《續郡志記兵》戈登請學啟貰紹洸死。
人上架人,重疊成各種形式,是體操、雜技表演項目之一。
1.重疊而秀出。
電影、電視片中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不同的畫面重疊印在一起,用于表現劇中人的回憶、幻想,或構成并列形象。
兩個字或幾個字的韻母相同叫疊韻,例如‘闌干’、‘千年’。
重疊的山峰重巒~。
1.碟子。
1.公文。
1.行文通報。
1.以文書征聘。
1.下呈上的文書。
2.清制,凡官文書,上行下行平行,各別其制"府佐貳行知府,州縣佐貳行州縣,各用牒呈;直隸州知州行知府,用牒呈;兩司首領行知府,用牒呈;府廳于提督用牒呈;司道于司道用牒呈;州縣于副將用牒呈。"參閱《清會典.禮部.儀制清吏司四》。
1.迭迭﹐頻頻。
1.公文。
1.猶典籍。
1.上書陳述。
1.猶名冊。
1.即譜牒。家譜。
1.猶奏札。
1.謂書于簡牒。
1.訟辭﹐訴狀。
1.公文;文書。
1.正式任用。
1.復姓。北齊有牒云樂。見《通志.氏族五》。
1.訴訟文書。
2.官府的文書﹑證件。
1.高峻貌。
1.高峻。
2.高峻的山。
1.三十年代從歐洲傳入中國的一種類似扶乩的迷信活動。其法將一瓷碟覆于雜寫文字之紙上,碟底畫一箭頭以為標志。三人各以一指按碟使之轉動。轉動停止,視箭頭所指之文字以臆測其意。起初在廣東流行,一九三三年時傳至上海。
1.酒菜;酒席。
1.小船。
1.五代后唐宰相李愚居室名。題名寓意用莊子"夢蝶"典故。
1.指婦女的雙眉。
1.亦作"蝖粉"。
2.蝶翅上的天生粉屑。
3.唐人宮妝。
1.唐人宮妝。宋周邦彥《滿江紅》詞"蝶粉蜂黃都褪了,枕痕一線紅生肉。"一說蝶翅上的粉屑和蜂身上的黃粉﹐在交尾后退去。
頭骨之一,形狀像蝴蝶,在腦顱的底部,枕骨之前。
1.比喻做夢。
2.指物化﹐死去。
1.比喻事物的虛幻無常。
1.見"蝶化莊生"。
1.猶蝶魄。
1.形如蝴蝶的案幾。
1.指花叢中的小路。
1.謂留戀繁花似錦的春光。
①詞牌名。初名《鵲踏枝》。雙調,六十字,押仄聲韻。②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字句格律與詞牌的半闋相同,用于套曲中。
1.蝶翅。
1.《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后因以"蝶夢"喻迷離惝恍的夢境。
2.指超然物外的玄想心境。
1.喻檀板。
1.比喻夢中超脫飄逸的心境。
1.指蝴蝶的交尾期。
1.繡有簇蝶的裙。
1.比喻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
1.比喻傳遞信息者或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
1.比喻蕩子之流嫖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