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在戰(zhàn)爭或競賽中失?。ǜ皠佟毕鄬Γ?。
2.
動詞
打敗,使失敗。
3.
動詞
(事業(yè)上、工作上)失??;不成功(跟“成”相對)。
4.
動詞
敗壞,毀壞。
5.
動詞
解除;消除。
6.
形容詞
破舊;腐爛。
7.
動詞
衰落,使衰落;凋謝。
1.
亦作“贁”。
2.
打敗。
1.出自《春秋·隱公十年》公敗宋師于菅。
2.出自《水經(jīng)注·河水三》衛(wèi)青將十萬人,敗右賢王於高闕,即此處也。
3.出自《資治通鑒·唐僖宗乾符二年》天平節(jié)度使薛崇出兵擊之,為仙芝所敗。
3.
失??;失利。
1.出自《孫子·形》故善戰(zhàn)者,立于不敗之地。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戰(zhàn)勝而將驕卒惰者敗。
3.出自《唐故檢校尚書劉公墓志銘》韓全義敗,引軍走陳州。
4.出自《斷袖篇·木工子》約一食頃,擲劍呼此子曰:“爾幾敗,吾亦幾敗,今幸俱免矣!”
5.出自《〈散文特寫選〉代序》希特勒敗于把寶押在那兩件“秘密武器”上。
4.
廢棄;廢黜。
1.出自《韓非子·定法》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敗也。
2.出自《漢書·江充傳》臣愿選從趙國勇敢士,從軍擊匈奴,極盡死力,以贖丹罪。上不許,竟敗趙太子。
5.
腐爛;變質(zhì)。
1.出自《論語·鄉(xiāng)黨》魚餒而肉敗,不食。
2.出自《文子·道原》鳥卵不敗,獸胎不?。
3.出自《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
4.出自《水經(jīng)注·汾水》物在水,故能持久而不敗也。
6.
破爛;破舊。
1.出自《荊楚歲時記》平原孟氏恒不信,嘗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自爾,廁中著以敗衣,蓋為此也。
2.出自《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婁道者……所借席,非甚敗,不輒易。
3.出自《安國寺訪心持上人》詩寺敗閑留三片石,風清當有一株松。
7.
衰落;衰弱。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天地之理,至則反,盈則敗。
2.出自《國語·晉語四》齊國之政敗矣……敗不可處。
3.出自《詩》自笑老夫筋力敗,偏戀松巖愛獨游。
4.出自《清明時節(jié)》人家多精明,每年收了千把擔租……如今他們到底也敗下來了。
8.
凋殘;萎敗。
1.出自《秋晚云陽驛西亭蓮池》詩心憶蓮池秉燭游,葉殘花敗尚維舟。
2.出自《酒泉子》詞秋雨聯(lián)綿,聲散敗荷叢里,那堪深夜枕前聽。
3.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游錄》老蘚緣墻,敗槁布地。
9.
消除。參見“敗火”、“敗色”。
1.出自《銅墻鐵壁》綠豆是敗火的,你大驚小怪做甚?
2.出自《日出》他骨瘦如柴,只穿著一條夾褲和一條敗色的舊薄棉袍。
10.
擾亂。
1.出自《荀子·解蔽》其為人也善射以好思,耳目之欲接則敗其思;蚊蟲之聲聞則挫其精。
11.
害;危害。
1.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樓啎約秦魏,魏太子為質(zhì),紛強欲敗之。
2.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爽聞,即使所善白嬴之長安上書,言孝作輣車鏃矢,與王御者奸,欲以敗孝。
12.
禍害;禍亂。
1.出自《書·微子》商今其有災(zāi),我興受其敗。
2.出自《鹽鐵論·誅秦》今匈奴蠶食內(nèi)侵,遠者不離其苦,獨邊境蒙其敗。
3.出自《女拿壙銘》愈之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亂治,梁武事之,卒有侯景之敗。
4.出自《本朝政要策·黃河》至周定王之時,禹跡遂改,故河之為敗自此始。
13.
潰決。
1.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八年》近歲海口壅閼,淖不可浚,是以去年河敗德博間者凡二十一。
14.
敗露。
1.出自《漢紀·昭帝紀》會蓋主舍人父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nóng)楊敞……燕王聞之,謂相平曰:“事已敗,遂發(fā)兵乎?”
2.出自《夢溪筆談·異事》有司詰其行止來歷,藝不可隱,乃通隨州,而大洪殺人之罪遂敗。
15.
過失;弊病。
1.出自《韓非子·難一》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舜之救敗也,則是堯有失也。
2.出自《史記·蘇秦列傳》夫列在萬乘而寄質(zhì)于齊,名卑而權(quán)輕;奉萬乘助齊伐宋,民勞而實費;夫破宋,殘楚淮北,肥大齊,讎強而國害:此三者皆國之大敗也。
3.出自《乙丙之際箸議第七》抑思我祖所以興,豈非革前代之敗耶?
16.
指死亡。
1.出自《故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余不知服食說自何世起,殺人不可計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書所記,及耳聞相傳者不說,今直取目見、親與之游而以藥敗者六七公,以為世誡。
17.
謂揮霍,浪費。
1.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眾人曉得三官敗過三萬銀子是真,謀命的事未必。
18.
荒年;年成不好。
1.出自《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
2.出自《荀子·王制》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臧,以時決塞,歲雖兇敗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
3.出自《論衡·齊世》歲敗谷盡,不能兩活,餓殺其子,活兄之子。
19.
姓。五代有敗崇美。見《萬姓統(tǒng)譜·卦韻》。
1.出自《萬姓統(tǒng)譜·卦韻》敗,五代敗崇美,晉守澤潞州。
20.
毀壞。
1.出自《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四)》王必毋以豎之私怨敗齊之德。
3.出自《次柳氏舊聞》吾聞奇士至人,外物不能敗其中。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使者來往自有官路,何以橫經(jīng)民田敗人麥?
1.見"夜?jié)O"。
1.亦作"夜魚"。
2.《呂氏春秋.具備》"巫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觀化于亶父,見夜?jié)O者,得則舍之。巫馬旗問焉,曰'漁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對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魚也。所舍者小魚也。'巫馬旗歸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夜?jié)O,夜間捕魚◇用為地方官施德政的典實。
1.喻關(guān)系親密。本用于朋友會唔,后轉(zhuǎn)用于弟兄及親屬聚首。
1.夜間進行的戰(zhàn)斗。由于夜暗,技術(shù)兵器難以充分發(fā)揮威力,軍隊的指揮﹑聯(lián)絡(luò)﹑協(xié)同較困難。但利于秘密接近,近戰(zhàn)殲敵,出奇制勝。善于夜戰(zhàn)的軍隊常能戰(zhàn)勝裝備上占優(yōu)勢的敵人。
1.螢火蟲的別名。
2.夜間使用的護照。
1.漢宮中掌夜事之女官名。
1.官吏夜間值班。
1.夜半。
1.即夜明珠。
1.即夜壺。
1.夜間的行裝。
2.夜間整頓行裝。
1.城市中供人夜間吃喝娛樂的場所。
1.夜間工作。
2.夜工。
1.樂府雜曲歌辭。南朝宋鮑照作。首句有"冬夜沉沉夜坐吟"之句,因以為名。
1.猶抴掌。
1.見"抴頹"。
1.擊掌。表示奮激。
1.形容聲音繁多急促。
1.美盛貌。
2.光芒四射貌。
3.指才華外露。
1.聲之盛貌。
2.光耀貌。
1.輝煌顯赫。
1.光彩鮮明貌。
1.光輝閃爍。
1.明亮;燦爛;鮮明。
2.灼熱貌;顯赫貌。
1.光耀。
1.樂音繁盛貌。
2.光華閃爍貌。
1.謂身份低下卑微。
1.收藏。
1.宮中旁殿。貴妃所居。
1.即逢掖。寬袖儒服。
1.扶持推進。
1.宮殿正門兩旁的邊門。
2.星名。在太微垣。
1.唐代稱門下﹑中書兩省。
1.唐代指門下﹑中書兩省◇世亦指類似的中央部門。
1.見"掖庭"。
1.亦作"掖廷"。
2.宮中旁舍,妃嬪居住的地方。
3.宮中官署名。掌后宮貴人采女事,以宦官為令丞。秦代名永巷,漢武帝太初元年改為掖廷。東漢分為二,設(shè)掖庭令﹑永巷令。
1.漢代宮中的秘獄。
塞緊你來把我這邊的被掖掖罷。
1.皇宮的旁垣。
2.唐代稱門下﹑中書兩省。因分別在禁中左右掖,故稱◇世亦用以稱類似的中央部門。
1.指銀河。
1.即太液池『﹑唐﹑元等朝皆有開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太液池也稱蓬萊池,池中筑漸臺,高二十馀丈,起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像海中神仙﹑龜﹑魚之屬。
1.脂液流出。
2.指材質(zhì)庸劣。
1.猶浹洽。
1.物質(zhì)的液體狀態(tài)。物質(zhì)存在的一種形態(tài)。
1.中藥湯劑。
1.即掖庭。液,通"掖";廷,通"庭"?;蕦m中的房舍,妃嬪所居。
石油產(chǎn)品的一種。液壓傳動中,用以傳遞能量和進行控制的工作介質(zhì)。由精制的石油潤滑油餾分加入抗氧、防銹、抗泡等添加劑而成。在工作狀態(tài)下具有不可壓縮性,并能保持良好的流體狀態(tài)。根據(jù)使用要求分有抗磨、低凝、抗燃液壓油等。
1.融解貌;津潤貌。
1.舊俗以立冬后壬日為入液,至小雪為出液。此時之雨謂之"液雨"。又稱"藥雨"。
1.謁見禮拜。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