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舊指地位高的人或長輩把財物送給地位低的人或晚輩。
2.
動詞
敬辭,用于別人對自己的指示、光顧、答復等。
3.
名詞
〈敬〉〈書〉指受到的禮物或恩惠。
1.
賞賜,給予。
1.出自《禮記·少儀》其以乘壺酒、束修、一犬賜人。
2.出自《漢書·蘇武傳》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
3.出自《水滸傳》量這等一個罪人,怎地有許多財物?卻不是從天降下,賜與我的?
4.出自《莎菲女士的日記·三月二十一夜》神把什么好的,都慨然賜給他了,但神為什么不再給他一點聰明呢。
2.
用作敬辭。敬稱對方的給予。
1.出自《書信集·致蔣抑卮》秋氣蕭蕭,至祈攝衛,倘有余晷,乞時賜教言,幸甚,幸甚!
2.出自《大波》有便茶嗎?先賜我一杯,口渴極啦!
3.
給人的恩惠或財物。
1.出自《國語·晉語七》報生以死,報賜以力,人之道也。
2.出自《送陸歙州詩》序陸君之道行乎朝廷,則天下望其賜;刺一州,則專而不能咸。
3.出自《宋史·李綱傳上》主上聰明仁恕,公言萬一能行,將見金人悔禍,宗社底寧,天下受其賜。
4.出自《墳·文化偏至論》久食其賜,信乃彌堅,漸而奉為圭臬。
4.
對帝王下達旨意的敬稱。
1.出自《周禮·春官·小宗伯》賜卿、大夫、士爵則儐。
2.出自《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家駒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難,君不忍加之以鈇锧,賜之以死。”
3.出自《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帝惑偏語,賜倓死,俄悔悟。
5.
蠲免。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上》上復從其言,乃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
2.出自《新唐書辨中》《張巡傳》:“睢陽、雍丘賜徭稅三年。”“賜”字便當得蠲免之意否?
6.
窮盡。后多作“儩”。
1.出自《鹖冠子·天則》若礱磨不用賜,物雖詘,有不效者矣。
2.出自《讀書叢錄·用賜》《方言》:“賜,盡也。”言若礱磨不盡,則物有不效者矣。
3.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超長懷以遐念,若循環之無賜。
7.
通“私”。偏私。
1.出自《莊子·則陽》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成歲。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
8.
姓。
1.出自《世本·氏姓》賜氏,齊大夫簡子賜之后。
1.參加科舉考試中式。
原謂中間人得到好處,后指經手錢財時,以欺詐手段從中取利貪污中飽|中飽私囊。
1.居中作保之人。
2.謂居中作保。
1.古代朝廷的官報。
2.向朝廷呈報。
1.猶中懷。
1.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間部分的一段。
指比例尺小于1∶10萬至大于1∶100萬的地圖。根據大比例尺地圖編繪而成。
1.中等的貨幣。
1.十一至二十歲的婢女。
1.《四十二章經》"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佛家因以"中邊"指中觀與邊見(包括空﹑假等)。天臺宗認為,"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見隋智顗《摩訶止觀》卷五。
2.內外,表里。
1.中等的變化。
2.中途變化。
1.指與祖父﹑父親的姐妹的子女的親戚關系,或與祖母﹑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親戚關系。
2.里和外。
3.立于中央的標志。
1.魏置中兵曹掌畿內之兵,后因稱京畿部隊為"中兵"。
1.擊中時弊。
指波長從100米到1000米(相應的頻率從3兆赫到300千赫)的無線電波段。中波通信主要依靠天波和地波傳播。一般用于導航、固定和移動通信業務及近距離廣播等。
1.古代地支記時法中的正申時。相當于下午四點鐘。
1.中等。
1.漢代貨幣"布貨十品"之一。長二寸,重二十銖,值六百錢。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2.布名。
1.居中的部分。
1.中等才能。
2.指中等才能的人。
1.晉代六宮位號之一。
1.中等才能。亦指中等才能的人。
1.買彩票中獎。亦泛指賭博押注獲勝。
1.指古代貴族婦女進宮參見。
1.中央倉庫。
2.艙中。
1.內臟。
2.指內心情感或腹中才學。
3.喻詩文內容。
4.中藏府的省稱。
1.亦作"中臧府"。
2.漢內庫名。有令﹑丞,主金銀貨物之事。
1.中曲。
1.指我國傳統使用的植物性﹑動物性和礦物性的藥物,其中以植物性的為最多。
1.中等的計策。
1.中間階層,與上層﹑下層相對而言。
2.猶中級。
1.中等財產。
2.中等財產的人家。
1.指相當于一般人的身高。
也稱中長距離賽跑”。田徑運動中,800米以上距離賽跑項目的通稱。中距離賽跑項目包括男女的800米和1500米以及男子3000米;長距離賽跑項目包括男子5000米、10000米以及女子3000米、5000米、10000米。中長跑比賽不分道,可在規則允許下搶里圈。一般采用站立式起跑。
即中國長春鐵路”。
全稱中長型短纖維”。化學短纖維的一種。纖維細度為18~27分特,長度為51~76毫米,介于人造棉與人造毛之間,故名。主要用于混紡,常見的有滌綸/黏膠纖維、滌綸/腈綸等;也可純紡。其織物接近毛織物,具有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免燙和成本低廉等特點。
1.獨占。
1.片面地判斷。
2.獨自決斷。
1.專固君寵而擅權。
1.報刊以某項內容為中心而編輯的一欄或一期。亦用以稱有特定內容的單冊著作。
專修科”的簡稱。大學或專門學院的組成部分。中國專科學生的學習年限為一至二年,招收高級中學及同等學校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
1.匯集或解釋某一門類學科或某個領域的專業詞語﹑專名和術語的辭典。如《法學詞典》﹑《簡明中醫辭典》﹑《土木建筑工程辭典》﹑《計算機軟件詞典》等。
大學的一種類型。整個學校只設某一類專業,如師范大學、財經大學、紡織大學。
1.指定只能用于某項事務的款項。
1.專主京城以外的權事。語本《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裴髎集解引韋昭曰"此郭門之閫也。門中橛曰閫。"后稱將帥在外統軍為"專閫"。
1.宋代征收商稅的處所。
2.報刊上專載某類稿件的欄目。
在一段時間里固定為某一報刊的專門欄目撰稿的作家。
1.把力量或精神集中于某事。
1.一味激勵。
1.專權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