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詞
〈書〉同“十”(多用于分數或倍數)。
2.
名詞
指詩篇,《詩經》中的雅、頌以十篇為一卷,所以稱詩篇為篇什。
3.
形容詞
各種的,雜樣的。
4.
名詞
(Shí)姓。
1.
古代兵制,五人為伍,兩伍為什。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崇卒也,將戰。魏舒曰:“彼徒我車,所遇又阨,以什共車,必克。”
2.出自《云麓漫鈔》田制八家為井起算,兵制十人為什起算,各從其宜,非有損益也。
2.
古代戶籍編制,十家為“什”。
1.出自《管子·立政》分國以為五鄉,鄉為之師;分鄉以為五州,州為之長;分州以為十里,里為之尉;分里以為十游,游為之宗;十家為什,五家為伍。
2.出自《役法》且京師有諸道,諸道有諸州,諸州有諸縣,自縣而后親及於民也。其勢宜使什、伍、比、閭、里、黨而后達於縣令,則擇其人而為保正副者。
3.
《詩經》中《雅》、《頌》部分多以十篇為一組,稱之為“什”。后用以泛指詩篇、文卷,猶言篇什。
1.出自《奉答敕示七夕詩啟》竊惟帝跡多緒,俯同不一,托情風什,希世罕工。
2.出自《故大理評事柳君墓志》其嗣曰寬,字存諒,讀其世書,揚于文辭,南方之人多諷其什。
3.出自《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詞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
4.出自《墳·摩羅詩力說》故心弦之動,自與天籟合調,發為抒情之什。
5.出自如:《鹿鳴之什》、《清廟之什》等。
4.
十。
1.出自《墨子·尚賢中》夫不能治千人者,使處乎萬人之官,則此官什倍也。
2.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什事九成,公獨以為有禍無福,何也?
3.出自《過秦論上》嘗以什倍之地,百萬之眾,仰關而攻秦。
5.
雜。參見“什件”、“什具”、“什物”、“什器”、“什錦”。
1.出自《顏氏家訓·風操》若尋常墳典,為生什物,安可悉廢之乎?
2.出自《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
3.出自《玉壺清話》奏請修河北諸城,計木五百萬條,備?什具七百萬事。
6.
見“什面”。世面。指社會上各方面的情況。
1.出自《文明小史》幸虧他從東洋回來,見過什面,幾句面子上的話,還可敷衍,沒有出岔。
7.
指十倍或十成。
1.出自《上書重諫吳王》此其與秦地相什而民相百。
2.出自《鹽鐵論·水旱》器便與不便,其功相什而倍也。
3.出自《周書·文帝紀下》齊神武攻圍六旬不能下,其士卒死者什二三。
1.極言女子容態之美麗動人。
1.佛教語。指曠遠的時間與無數的生滅成壞。劫,梵語kalpa的音譯。
2.現多指無數災難。
1.千斤頂的簡稱。參見"千斤頂"。
2.機器中防止齒輪倒轉的裝置,是由安置在軸上的有齒零件和彈簧組成的。
1.喻指重任。
1.千斤之犗牛,比喻難得的人才。
1.軍中隱語,代稱盔甲。
1.極重的閘門。
1.萵苣的別名。
1.價值極高。
1.極貴重的劍。
1.漢武帝陳皇后的故事『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詞。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幸。"
1.花費千金,買得一笑。謂不惜代價,博取美人歡心。語本南朝宋鮑照《代白纻曲》之二"齊謳秦吹廬女弦,千金顧笑買芳年。"
1.極言身體之寶貴。
1.舊時敬稱富家的女孩兒。今多用作對別人女孩兒的美稱。
1.見"千金一笑"。
1.即千金堨。
1.比喻物雖輕賤,關鍵時得其所用,卻十分珍貴。
1.形容時間寶貴。
1.謂守信用,不輕易許諾。語出《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1.珍貴的情意。
1.極言用兵時離間對方的重要。
1.指富豪之家。
1.富貴人家的子弟;家累千金的人。
1.千金一字,形容文字價值極高。語本《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1.形容兵馬眾多聲勢浩大。
1.三十斤為一鈞,千鈞即三萬斤。常用來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1.也稱大卡。熱量的實用單位,是一卡路里的一千倍。亦即一公斤水溫度升高攝氏一度所需的熱量。
1.公制計量單位,一千克等于一公斤,合我國二市斤。
1.指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
1.遠別。
1.方言。指鞋底上刮下的塵土。
1.比喻情深義重的微小禮品。
1.千里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氣質。
1.見"千里急"。
1.藥草名。亦稱"千里及"﹑"千里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千里及》﹝集解﹞引蘇頌曰"千里急﹐生天臺山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花葉入服藥。又筠州有千里光……蓋一物也。"明馮夢龍《智囊補.千里急》"問諸左右曰'吾鄉有草﹐可作傷色者﹐爾泉地云何?'答曰'此名千里急。'余令取搗碎﹐別涂兩人如其處﹐少焉成黑﹐以示兩兵﹐兩兵愕然﹐遂得奸狀。"
1.猶千里馬。喻良才。
1.謂與遠方朋友相約之言。
1.秦末楚漢相爭,酈食其勸劉邦立六國后代,共同攻楚。邦方食,張良入見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意謂借劉邦吃飯用的筷子,以指畫當時形勢。事見《史記.留侯世家》。藉,《漢書.張良傳》作"借"◇以"千里借籌"比喻不遠千里而來替人謀劃。
1.酒名。
1.猶千里馬。少壯的良馬。
2.喻指能力極強的少年人才。
1.遠方的客人。
1.謂遠糧不解近饑。
1.謂遠望之目。
1.指懷念遠方之情。
1.形容路途遙遠。
1.客套語。謂不辭路遠,慕名前來投靠。
1.古傳黃河源出昆侖山,河水九曲,一曲千里,流入渤海。見《初學記》卷六引《河圖》。《公羊傳.文公十二年》"曷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后用以比喻舉止隨便﹐不拘小節。
1.謂日行千里,傳送緊急公文。
1.猶千里情。
1.見"千里姻緣一線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