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事兒)事情,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一切現象和活動。
2.
名詞
事故。
3.
名詞
職業,工作。
4.
名詞
關系或責任。
5.
動詞
做;從事。
6.
〈書〉侍奉。
7.
量詞
〈書〉器物一件叫一事。
1.
亦作“亊”。“叓”的今字。
2.
事情,指人類生活中的一切活動和所遇到的一切現象。
1.出自《書·益稷》股肱惰哉,萬事墮哉!
2.出自《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3.出自《河滿子》詞緬想舊歡多少事,轉添春思難平。
4.出自《兒女英雄傳》這正叫作事屬偶然,無關大體。
5.出自《小二黑結婚》青年小伙子們,有事沒事,總想跟小芹說句話。
3.
指天子、諸侯的國家大事,如祭祀、盟會、兵戎等。
1.出自《周禮·天官·宮正》邦之事,蹕。
2.出自《儀禮·聘禮》久無事則聘焉。
3.出自《谷梁傳·隱公十一年》天子無事。
4.出自《會稽縣志諸論·形勝》無事則耕食而鑿飲,有事則荷戈帶甲以壁於四郊。
5.出自《金甌缺》卿無論今日赍旨西馳,無論異日有事疆埸,都省不掉一匹好腳力。
4.
事業;功業。
1.出自《荀子·正名》正利而為謂之事,正義而為謂之行。
2.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
3.出自《送楊支使序》儀之智足以造謀,材足以立事,忠足以勤上,惠足以存下。
5.
才能。
1.出自《墨子·親士》吳起之裂,其事也。
2.出自《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王孫駱〕對曰:“臣智淺能薄,無方術之事,不能占大王夢?!?/p>
6.
變故;事故。
1.出自《新書·過秦下》天下多事,吏不能紀。
2.出自《徐州上皇帝書》今臣於無事之時,屢以盜賊為言……不然,事至而圖之,則已晚矣。
3.出自《北京人》別哭,奶媽,老太爺再經不住事了。快去!
4.出自《跟著老馬轉》萬一出了事,后悔可就來不及了!
7.
術;法術。
1.出自《抱樸子·對俗》幻化之事,九百有余,按而行之,無不皆效,何為獨不肯信仙之可得乎?
2.出自《搜神記》葛玄,字孝先,從左元放受《九丹液仙經》。與客對食,言及變化之事,客曰:“事畢,先生作一事特戲者。”
3.出自《太平廣記》樊夫人者,劉綱妻也。綱仕為上虞令,有道術,能檄召鬼神、禁制變化之事,亦潛修密證,人莫能知。
8.
物件;東西。
1.出自《百喻經·水火喻》火及冷水二事俱失。
2.出自《鐵圍山叢談》元豐、大觀二藏,雖研墨,蓋何事不俱,乃豐盛異常爾。
3.出自《金錢記》待要與他些什么東西為信物,身邊諸事皆無,只有“開元通寶”金錢五十文。
4.出自《屈原》楚宮內廷……右翼為總章內室之右房,亦有階有柱有簾有壁畫等事,與正面同。
9.
典故。
1.出自《南史·任昉傳》晚節轉好著詩……用事過多,屬辭不得流便。
2.出自《新唐書·李百藥傳》父友陸乂等共讀徐陵文,有“刈瑯琊之稻”之語,嘆不得其事。
3.出自《珍珠船》南陽葦杖,用劉寬蒲鞭事。《韓詩外傳》:“老蒲為葦也?!?/p>
4.出自《經典常談·文》〔《文選》〕所選的只是“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笆隆笔恰笆骂悺保褪堑涔?。
10.
景物;景致。
1.出自《北征》詩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悅。
2.出自《春暮游小園》詩開到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
3.出自《詠軒》詩臨楹一流睇,幽事忽滿前。池草方依微,庭柯正蔥芊。
11.
侍奉;供奉。
1.出自《易·蠱》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3.出自《漢書·外戚傳下·丁姬》孝子事亡如事存。
4.出自《代升天行》從師入遠岳,結友事仙靈。
5.出自《珍珠船》顏峴家僮名銀鹿,后事魯公終身。
6.出自《中國劇壇的驕傲——序〈田漢話劇選〉》田漢同志事母至孝。
12.
謂從師求學。
1.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2.出自《進學解》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
3.出自《長溪修學記》往年迎蜀人師先生于金臺寺,事之如古游夏之儔,其言論風指皆世守之。
13.
謂出嫁。參見“事人”。
1.出自《玉臺新詠·無名氏〈為焦仲卿妻作〉》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
2.出自《雜歌》十三女兒事他家,顏色如花終索莫。
3.出自《節婦賦》予敢辱先人之教兮,以一身而事二姓?
14.
實踐;從事。
1.出自《論語·顏回》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出自《鎮陽讀書》詩平生事筆硯,自可娛文章。
3.出自《哀時古調》朋友,朋友,努力事耕耰。
15.
治理;任事。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上十一》盡智導民而不伐焉,勞力事民而不責焉。
2.出自《淮南子·原道訓》萬物固以自然,圣人又何事焉?
3.出自《三國演義》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
16.
使用;役使。
1.出自《國語·魯語下》大夫有貳車,備承事也。
2.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
3.出自《漢書·高帝紀下》令吏卒從軍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復終身勿事。
17.
勤勞;勞苦。
1.出自《論語·顏淵》先事后得,非崇德與?
18.
猶止,僅。
1.出自《漢書·古今人表》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19.
量詞。件。
1.出自《張常侍池涼夜閑?贈諸公》詩對月五六人,管弦三兩事。
2.出自《唐語林·豪爽》器物一千事。
3.出自《聊齋志異·毛大福》毛拾視,則布裹金飾數事。
4.出自《李清照》〔李清照〕身邊只剩下了……三代鼎鼐數十事。
20.
通“士”。
1.出自《荀子·非相》故事不揣長,不揳大,不權輕重,亦將志乎爾。
2.出自《韓非子·八說》為人見其難,因釋其業,是無術之事也。
3.出自《雙劍??諸子新證·韓非子四》按,事、士古字通,不應改作。金文卿事即卿士,是其證。
21.
引申為職守、職權、責任。
1.出自《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下》左中郎將劉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將軍事。
3.出自《茶館》你也走一趟,到堂上實話實說,沒你的事。
22.
特指對外族進行戰爭。
1.出自《鹽鐵論·西域》當此之時,將卒方赤面而事四夷,師旅相望,郡國并發。
2.出自《代張方平諫用兵書》隋文帝既下江南,繼事夷狄。
3.出自《東夷》詩窮兵事北狄,三載熸其師。
23.
指養育。
1.出自《集異記·阿足師》〔張臻〕止有一男,年可十七,生而愚??……父母鐘愛,盡力事之。
24.
官職。
1.出自《書·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
2.出自《詩·小雅·雨無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25.
職業。
1.出自《莊子·逍遙游》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纊為事。
2.出自《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
3.出自《集異記·崔韜》妾父兄以畋獵為事,家貧。
26.
術;法術。
1.出自《抱樸子·對俗》幻化之事,九百有余,按而行之,無不皆效,何為獨不肯信仙之可得乎?
2.出自《搜神記》葛玄,字孝先,從左元 放受《九丹液仙經》。與客對食,言及變化之事,客曰:“事畢,先生作一事特戲者。”
3.出自《太平廣記》樊夫人者,劉綱妻也。綱仕為上虞令,有道術,能檄召鬼神、禁制變化之事,亦潛修密證,人莫能知。
1.見"浮玉山"。
1.猶虛名。
多余的人員裁汰~。
1.即湯圓。煮熟即上浮,故名。又名湯團﹑粉果。
1.浮在水面的月影。
1.浮現,閃躍。
飄浮的云彩~蔽日。
1.語本《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蓋之。"后喻佞奸之徒蔽君上之明。
1.多而雜。
1.驟來的災禍。
1.浮華的辭藻。
2.浮在水面上的藻類植物。
1.隨波逐流。
2.喻升降﹑盛衰﹑得失。
3.猶沉溺;沉淪。
1.超額征收。
1.氣向上蒸發。
1.謂斟酒滿杯。
水腫的通稱。
1.行船。
2.漂在水上的船。
1.沙漠中的小洲。
2.浮在水邊。謂投水自盡。
1.梁上柱。
1.指露出土外的枯根。喻殘年。
魚漂。
1.見"浮蹤"。
1.見"浮跡浪蹤"。
1.游移不定。
1.猶萌芽。
1.謙詞。言居于親戚之末。
1.猶錢貫。緡﹐穿錢的繩。
1.即青蚨?!豆砉茸樱畠葥b》"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若蚨母之從其子也。"傳說用青蚨血涂錢,可以引錢使歸。因用以代稱錢。
1.蚰蜒的別稱。
1.指錢幣。
2.指新生的荷葉。
1.伏地;趴伏。
1.猶恭候。
1.木筏。亦指乘木筏。
1.棟梁。比喻事物的支柱。
1.見"桴筏"。
1.亦作"桴栰"。
2.渡水用的竹﹑木筏。
1.鼓槌與戰甲。猶兵革。桴,通"枹"。
1.鼓槌與鼓。比喻相應迅速。
2.指戰鼓。
3.指警鼓。用于報警告急。
4.樂鼓的一種。
用鼓槌打鼓,鼓就響起來。比喻相互應和,配合得很緊密。
1.船與槳。泛指舟船。
1.古代高麗人對家中小倉庫之稱。
1.木筏。
1.船夫。
1.即罘羜。設于門外的屏風。桴,通"罘"。
1.輕而易燃的木炭。
1.植物名。一說即芣苡。桴,通"芣"。
1.猶響應。
1.孵育。桴,通"孚"。
①〈方〉小筏子。②桴芒凇
1.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