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兒)刀剪等的鋒利部分;刀口。
2.
名詞
借指刀。
3.
動詞
用刀殺。
1.
亦作“刄”。
2.
指刀劍一類利器。
1.出自《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2.出自《義魚招張功曹》詩刃下那能脫?波閑或自跳。
3.出自《戒庵老人漫筆·王孝子》〔王生〕購一刃,自勒報仇刀三字于上,母與妻不知也。
4.出自《集外集·斯巴達之魂》露刃枕戈,以待天曙。
3.
用刀劍殺、割。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請自刃於廟。
2.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與人刃我,寧自刃。
3.出自《舊唐書·裴延齡傳》譬猶操兵以刃人,天下不委罪於兵而委罪於所操之主。
4.出自《清史稿·太祖紀》太祖返騎迎敵,訥申刃斷太祖鞭。
5.出自《我的童年》我們的外祖父因為城池失守便自己殉了節(jié),同時還手刃了一位四歲的四姨。
4.
同“紉”。謂制作。
1.出自《唐摭言·海敘不遇》虬請紅兒歌而贈之繒彩。孝恭以副車所貯,不令受所貺。虬怒,拂衣而起,詰旦,手刃絕句百篇,號《比紅詩》,大行於時。
5.
通“韌”。柔韌而堅固。
1.出自《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命澤人納材葦
6.
通“仞”。古長度單位。
1.出自《鹽鐵論·詔圣》嚴墻三刃,樓季難之。
2.出自《隋書·禮儀志五》旌杠,皇帝六刃,諸侯五刃,大夫四刃,士三刃。
7.
刀鋒,刀口。
1.出自《書·費誓》礪乃鋒刃。
2.出自《北史·叔孫俊傳》俊覺悅舉動有異,乃於悅懷中得兩刃匕首,遂執(zhí)悅殺之。
3.出自《兒女英雄傳》他把那尖刀,背兒朝上,刃兒朝下,按定了分中,一刀到底的只一割。
4.出自《前進,鋼鐵的大軍》刺刀閃著寒光,刺刀刃上曾在平型關前染過日寇的黑血。
1.流淌。多指流淚。
1.滴露,降露。
2.滴落的露水。
1.使眼流淚。謂引起悲傷。
1.流淚。
1.流淚貌。亦指流淚。
2.露水滴落貌。
3.水流動貌。
1.流淚貌。
1.流淚嘆息,傷嘆。
1.水流動貌。
2.水下滴貌。
3.露珠晶瑩貌。
1.欺惑世人。
1.光彩奪目。
2.惑亂;迷惑。
1.夸耀博學。
1.閃耀光彩。
1.炫耀辭藻。
1.自我夸耀。
1.華艷的衣服。
1.光耀貌。
2.顯赫。
1.猶鮮紅。
1.亦作"炫熿"。亦作"炫熀"。亦作"炫晃"。
2.顯耀;閃耀。
1.見"炫煌"。
1.見"炫煌"。
1.見"炫煌"。
1.迷亂;困惑。
1.水沸貌。
1.以金飾物。
1.鮮艷華美。
1.夸示;顯揚外露。
1.華麗。
1.惑于聲名。
2.夸耀聲名。炫,通"衒"。
1.光彩奪目;炫人眼目。
1.炫耀賣弄。
1.炫耀奇特。
1.展示珍奇物品以供觀覽的集會。猶今之展覽會。
1.猶賣乖弄巧。
1.夸奇競妙。
1.安撫賜予;撫恤賞賜。
1.憂勞。
1.舊時一種救濟貧苦寡婦的慈善機構。
1.春秋時,諸侯之間一國遭受戰(zhàn)亂,他國遣使表示慰問,謂之"恤禮"。
1.謂憐憫而治理之。
1.皇帝賜給功臣的吏員。
1.謂予以撫恤,并記其功。
1.謂憂慮人民的疾苦。
1.憐憫。
1.驚恐貌。
1.謹慎。
1.謂考慮問題。
1.猶恤典。
1.《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謂寡婦不憂其織事,而憂國家之危亡◇因以"恤緯"指憂慮國事。
1.撫恤慰問。
1.搔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