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開始的;最初的。
2.
名詞
開始的一段時間。
3.
前綴
附在某些名詞或基數詞前,表示第一個。
4.
副詞
第一次;剛開始。
5.
形容詞
最低的(等級)。
6.
形容詞
原來的。
7.
名詞
本初;原先的狀況。
8.
名詞
(Chū)姓。
1.
起始;開端。
1.出自《書·伊訓》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
2.出自《史記·樂書》佚能思初,安能惟始。
3.出自《貞符序》惟人之初,總總而生,林林而群。
4.出自《壬午元日》詩舊歲昨宵盡,新年此日初。
5.出自《我的學生時代》我在初,認真是想學一點醫。
2.
表示序次居第一。
1.出自《易·乾》初九: 潛龍,勿用。
2.出自《兒女英雄傳》姐姐,看著我饒他個初次罷。
3.出自《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我凝視過許多初會面的孩子,他們都不曾向我抗議。
3.
用于農歷每月開頭十天之前,表示它是該月中的第一個一、二……十日,以別于十一、十二……二十日。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2.出自《兒女們》不然的話到下月初八就來接新娘子。
4.
本原。
1.出自《莊子·繕性》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2.出自《淮南子·倜真訓》圣人之學也,欲以反性於初,而游心於虛也。
3.出自《符讀書城南》詩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4.出自《救亡決論》夫中國以學為明善復初,而西人以學為修身事帝,意本同也。
5.
本,本來。
1.出自《詩·豳風·東山》勿士行枚
2.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桓玄詣殷荊州,殷在妾房晝眠,左右辭,不之通?;负笱约按耸拢笤?,初不眠,縱有此,豈不以“賢賢易色”也。
3.出自《與吳秀才書》夫南方雖號為瘴癘地,然死生有命,初不由南北也。
4.出自《子房山》詩助漢以誅秦,初非好功業。
6.
全;始終。
1.出自《后漢書·獨行傳·彭修》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廢命不忠,豈非過邪?
2.出自《談藪·王勃》唐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而臥,忽起,一筆書之,初不點竄,時人謂之腹稾。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六·化鶴》每日粥飯外,即面壁不語,或竟夕不臥,亦不誦經參禪,如是六七年,初不解衣。
7.
往昔;從前。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遂為母子如初。
2.出自《太玄·養》星如歲如,復繼之初。
3.出自《王公墓志銘》婺州大旱,人餓死,戶口亡十七八。公居五年,完富如初。
4.出自《臨江仙》詞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
8.
故事;成規。
1.出自《禮記·檀弓下》夫魯有初,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
9.
方才,剛剛。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
2.出自《說苑·談叢》初沐者必拭冠,新浴者必振衣。
3.出自《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憶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稱。
4.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兩個初煨黃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
5.出自《銅墻鐵壁》石得富跑出一身大汗,初進來不覺得,漸漸地感到身上發冷。
10.
最低程度。參見“初級”、“初等”。
1.出自《圍城》這是德國十五六世紀的民歌,我到德國去以前,跟人補習德文,在初級讀本里又念過它。
2.出自《熱風·隨感錄二十五》卻不知中國現在,正須父范學堂;這位先生便須編入初等第一年級。
11.
舒緩,從容。
1.出自《寄李十四員外布二十韻》試待盤渦歇,方期解纜初。
12.
姓。宋有初暐。
1.出自《正字通?刀部》初,姓。宋,初暐;明,初顥。
13.
用作追敘往事之詞,用于句首。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2.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初,馮歡聞孟嘗君好客,躡??而見之。
3.出自《謝小娥傳》初,父之死也,小娥夢父謂曰:“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p>
1.奔走的牛。
1.猶美女。
1.指疾駛的馬車。
1.散逸的篇章。
1.猶高飛。
1.謂技藝或藝術品達到超眾脫俗的品第。
2.指散失的物品。
1.不為人知的美玉。
1.指有遁世隱居之志的妻室。
1.奔跑的馬。
1.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
1.超逸不俗的交情。
1.超逸峻峭。
1.指鴻雁﹑野鴨等。
2.指逃逸之鳥。
1.猶逸勞。
1.迅捷強勁。
1.超脫世俗的感情。
2.猶閑情。
1.亦作"逸虬"。
2.奔逸的虬龍。
1.超逸的歌曲。
1.猶逃走。
1.超逸不俗的情趣。
1.謂超逸不俗的情趣洋溢而出。
1.亦作"逸群"。
2.超群;出眾。
1.見"逸羣"。
1.超出世人和同輩。
1.猶逸民。
1.猶美貌。
2.安逸的儀容。
1.安然。
1.猶散失。
2.釋放,散發。
1.游方僧。云游四方之僧。
1.超逸豐贍。
1.美少年。
1.典出《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性愛鵝……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后以"逸少白鵝"﹑"逸少鵝"為羲之愛鵝的典實。
1.見"逸少白鵝"。
1.使身體安閑舒適。猶養身。
1.淫聲。
2.高聲。
1.散失;失落。
1.指《詩經》未收的古代詩歌。見于先秦經傳諸子中的約有數十處,多為零篇殘句。
2.謂詩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經收入專集中,由后人發現而輯出者。
1.指散失﹑隱沒的史籍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1.節行高逸之士,隱逸者。
1.指太平盛世。
2.超世,出眾。
史書未載、世人不太知曉的事掇其逸事,貽我青年|《左忠毅公逸事》。
1.奔騰或飛翔的勢頭。
1.漏收(債款)。
1.奔跑的猛獸。
2.靈異之獸。
1.特指古文《尚書》。因西漢時出自孔子舊宅壁中,未立博士傳之,故名。
2.泛指散佚失傳的書籍。
1.超逸高爽。
1.猶洪水。
1.超逸的思想。
1.奔跑的犀牛。
1.指同駕一輛車飛奔前進的四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