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頭)屈指卷握起來的手。
2.
名詞
拳術,一種徒手的武術。
3.
形容詞
拳曲。
4.
名詞
〈書〉力氣。
1.
亦作“搼”。
2.
手;卷手。
1.出自《說文·手部》拳,手也。
2.出自《呂氏春秋·贊能》魯君許諾,乃使吏鞟其拳。
3.出自《謫居感事》詩空拳入場屋,拭目看京師。
3.
拳頭。
1.出自《夢賦》乃揮手振拳,雷發電舒。
2.出自《后漢書·皇甫嵩傳》雖僮兒可使奮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
3.出自《晉書·石勒載記下》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4.出自《戲廓然》詩要看呵佛祖,瘦拳捉藜杖。
5.出自《蜜蜂·路》一雙紅眼釘著我們。兩手抓著拳。
4.
指鳥獸的趾爪。
1.出自《和吳處士題村叟壁》睡島鳧藏足,攀藤狖凍拳。
2.出自《普凈佛閣孤鶻》詩寺僧不敢施彈射,忽有蒼鶻張毒拳。
3.出自《解連環》詞伴閑漁露頂,宿鷺聯拳,一般頭白。
5.
搏擊;拳擊。
1.出自《有鳥》詩俊鶻無由拳狡兔,金雕不得擒魅狐。
2.出自《少室山房筆叢·二酉綴遺上》﹝鄧弼﹞能以力雄人,鄰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撲地。
3.出自《聊齋志異·黃將軍》黃拳之臂斷,搜橐而歸孝廉。
6.
力氣;勇力。
1.出自《詩·小雅·巧言》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2.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初平三年》卓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
7.
拳術。一種徒手的武術。
1.出自《北齊書·神武帝紀下》元子干攘臂擊之,謂騰曰:“語爾高王,元家兒拳正如此。”
2.出自《紀效新書·拳經》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
3.出自《花月痕》這日又是兩下酣戰,都脫了鍪甲,去了兵器,下馬較起拳來。
8.
真摯。參見“拳拳”。
1.出自《再生緣》侍父官游游且壯,蒙親垂愛愛偏拳。
2.出自《集韻·平??》拳,一曰愛也。
9.
卷曲;彎曲。
1.出自《儀禮·鄉射禮》楅髹橫而拳之。
2.出自《漢書·外戚傳上·孝武鉤弋趙唼妤》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
3.出自《蕭朝散惠石本韓干馬圖馬亡后足》詩君不見太宗戰馬拳腹毛,身騎此馬縛群豪。
4.出自《醒世姻緣傳》若遇著硬去處,略略觸他觸兒,不覺就拳成一塊了。
10.
見“拳母”。謂少小即生兒為母。
1.出自《聊齋志異·真定女》有孤女,方六七歲……未幾,生男。母嘆曰:“不圖拳母,竟生錐兒!”
11.
量詞。用于以拳擊人的動作。
1.出自《魏書·孝靜帝紀》文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2.出自《還牢末》只一拳將人打死。
3.出自《水滸傳》早被那大漢一拳一個,都打的東倒西歪。
12.
量詞。塊。
1.出自《桃花扇·傳歌》一拳宣石墨花碎,幾點蒼苔亂染砌。
2.出自《歸夢》案上幾拳不變的奇石,何如天空善變的浮云?
13.
量詞。樁;注。
1.出自《合汗衫》我這一去,不得一拳兒好買賣不回來。
2.出自《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聞知師父入東京去,得拳道路。
14.
通“弮”。弩弓。
1.出自《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沫血飲泣,更張空拳。
跟隨在身邊的侍衛兵以親兵五十人持挺衛之。
1.古禮。謂季春之月皇后躬親蠶事的典禮。
1.謂親自料理家務。
1.皇帝親自主持策問。
1.指父母尊長。
1.親信的臣子。
1.有一年喪服的親屬。指伯﹑叔﹑兄﹑弟等。
1.親愛龐幸。
1.親人與仇敵。
1.親狎的人。
2.親戚。
1.見"親姻"。
1.謂帝王親自致祭。
1.親愛。
2.指父母雙親。
1.猶親族。
2.親隨,隨從。
3.親自跟從。
1.產生后一代生物的生物,對后一代生物來說是親代,所產生的后一代叫子代。
1.親近優待。
1.謂將帥親臨作戰前線。
1.親信黨與。
1.嫡親。
1.親信的家丁。
2.親族,親屬。
1.見"親睹"。
1.指帝王宗室親屬被分封者。
1.家族的近支。
1.見"親夫主"。
1.指合法的丈夫。
1.親附,歸服。
1.親近依附。
1.天子親自祭告。
2.被害人親自提出控訴。
1.古禮。天子于每年正月親自到田間耕作,表示重農。
1.見"親家公"。
1.親自書寫的履歷。
2.指訴訟當事人親自陳述事實的供狀。
1.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統最接近的人。
1.指親生的子女。
1.親戚故舊。
1.親近貴幸。
2.指帝王的近親或親信的人。
1.親朋好友。
2.親密友好。
1.親愛和睦。
1.關系親密,感情深厚。
2.指關系親密,感情深厚者。
3.親愛厚待。
1.親近而歡樂。
1.親筆,手跡。
1.親族與寄居的客臣。語本《左傳.昭公七年》"單獻公棄親用羈。"杜預注"羈,寄客也。"
1.親近倚重。
兒女婚姻的兩家親戚關系親家翁|親家母|兩親家見了面,自有一番話說。
1.指親家公。
1.對兒子的丈人或女兒的公公的稱呼。
1.對兒子的丈母或女兒的婆婆的稱呼。
1.指親家公。
1.親自帶兵。
2.親信的將領。
1.親戚舊交。
2.親近之友,知交。
1.帝王親出郊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