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解釋;說明。
2.
名詞
〈書〉事理;真理。
1.
詳盡解釋;闡明。
1.出自《淮南子·要略》差擇微言之眇,詮以至理之文。
2.出自《解秋》詩我懷有時極,此意何由詮?
3.出自《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詩予敢對客曰,事有難其詮。
2.
道理,事物的規律。
1.出自《淮南子·兵略訓》發必中詮,言必合數。
2.出自《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詮。
3.
通“銓”。猶衡量,考慮。
1.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吾故求同憂之士,欲與之并力,惟夫子詮斯義也。
2.出自《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詩會取君臣合,寧詮品命殊。
4.
用同“跧”。低下。參見“詮才末學”。
1.出自《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某以詮才末學,年未弱冠,出應科舉之試。
5.
全。太平天囯避洪秀全名諱,凡用“全”字的地方,均以“銓”、“詮”等字替代。
1.出自《軍次實錄》凡欲脫滿洲韃子妖魔之軛,投誠天朝,仍為中國花民者,必須留發,以詮父母鞠育之恩。
6.
文體名。史傳論贊的別稱。
1.出自《史通·論贊》既而班固曰贊,荀悅曰論,《東觀》曰序,謝承曰詮,陳壽曰評,王隱曰議,何法盛曰述,揚雄曰撰,劉昞曰奏,袁宏、裴子野自顯姓名,皇甫謐、葛洪列其所號。
7.
通“銓”。銓選,選擇。參見“詮次”、“詮擇”。
1.出自《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史官沈傳師等采事得於傳聞,詮次不精,致有差誤。
2.出自《甌北詩話·〈陸放翁年譜〉小引》昔王宗稷作《蘇文忠公年譜》,悉本《東坡大全集》詮次之。
3.出自《中國通史》佛經目錄由朝廷敕修,目次不僅在于詮次甲乙、提供檢尋,而且“別真偽、明是非”,“摭拾遺漏、刪夷駢贅”。
4.出自《金陀粹編·行實編年·遺事》先臣詮擇人物,以能安集百姓為先。
5.出自《初寮王先生摘稿序》遂相與贊成之,而并書所謂詮擇之意如左。
6.出自《〈慎言〉序》故擬議過貪,則援取必廣;性靈弗神,則詮擇失精。
1.古代的一種輕便車。
1.蘭和玉。
2.芝蘭玉樹。比喻佳子弟。
1.指農歷七月。
1.長蘭草的沼澤。
2.用蘭浸制的潤發香油。
1.生男孩的預兆。
1.蘭舟。
1.蘭草與靈芝。
2.比喻高雅的情趣。
3.喻佳子弟。
1.蘭草與白芷。皆香草。
1.蘭與蕙。皆香草。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氣質。
中國的綜合性大學。校址在蘭州。創辦于1909年,初名法政學堂◇校名幾經變更,1946年改現名。設有中國語言文學、哲學、數學、力學、物理學、生物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等系。
1.木蘭舟。亦用為小舟的美稱。
1.渚的美稱。
2.渚名。在浙江省紹興市西南。《明一統志》謂,蘭渚在紹興府南二十五里,即晉王羲之曲水賦詩處。《蘭亭集序》所謂"清流激湍,映帶左右",至今猶然。
1.線香的美稱。
1.以技妄游者。即指走江湖的人。蘭,通"闌",妄。
1.猶嵐光。
1.蒼翠色的山霧。
1.山間云霧。
1.霧氣繚繞的山峰。
1.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1.山名。
1.山中霧氣。
2.指瘴氣。
1.山中霧氣。
1.猶嵐峰。
山間霧氣。
1.山林間的瘴氣。
1.插入其他情由﹐把原來的事情岔開。
2.呈請官府準許自行調解案件的狀子。
1.攔阻。
攔擋行人、車輛等的橫桿或橫木,多設在與鐵路交叉的公路口。
1.謂撤回訴狀。
1.方言。猶言扛長工。
1.當關。極言膂力無窮。
2.指雙臂。
攔截河水的建筑物,多筑在河身狹窄、地基堅實的地方。
1.中途阻攔。
1.攔截洪水。
1.遮攔保護。
攔住并襲擊~敵人。
1.遮攔皇帝的鑾駕。
1.擁塞街道。
中途阻擋,不讓通過~洪水 ㄧ~歹徒。
1.阻止。
1.宋代婚俗。
1.攔門時喝的棕之酒。
1.勸阻。
1.攔截水流的堤壩。
1.于途中設卡征稅。
1.攔路索取。
1.宋代以后承管稅務等事的役吏。
2.當頭﹐迎頭。
3.看守船頭的人。
排球隊員攔阻球網上方對方打過來的球。
1.放羊﹐牧羊。
從半中腰(截住、切斷等)~抱住ㄧ大壩把黃河~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