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在別人面前說陷害某人的壞話。
2.
名詞
陷害別人的話。
3.
名詞
說別人壞話的人。
1.
說別人的壞話,說陷害人的話。
1.出自《莊子·漁父》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人之惡,謂之讒。
2.出自《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3.出自《湯媼傳》公子奇其效,欲留侍終身,諸姬患之,相與讒于公子。
4.出自《銅墻鐵壁》他在仔細玩味著他們讒胡匪排長的話,發現敵人的官兵中間的確有矛盾。
2.
指說壞話的人。
1.出自《管子·君臣下》中外不通,讒匿不生。
2.出自《論衡·答佞》讒與佞,俱小人也。
3.
奸邪,奸詐。
1.出自《左傳·襄公四年》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
4.
指奸邪之人。
1.出自《國語·晉語四》管仲歿矣,多讒在側。
5.
陷害別人的壞話;毀謗的話。
1.出自《詩·小雅·小弁》君子信讒,如或酬之。
2.出自《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公聽并觀而不蔽於讒。
1.亦作"犁涂"。亦作"犁湖"。亦作"犂途"。
2.水鳥。即鵜鶘。
安裝在犁的下端,用來翻土的鐵器,略呈三角形。也叫鏵。
〈方〉耕牛。
1.見"犁生髐角"。
1.亦作"犁掃"。
2.見"犁庭掃穴"。
1.亦作"犁舌獄"。
2.佛教語。謂犯惡口﹑大妄語等作口業者死后所入的地獄。
1.謂雜色牛生純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賢明的兒女。語出《論語.雍也》"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髐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邢昺疏"雜文曰犁。髐﹐純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棄也。諸﹐之也。仲弓父賤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稱謂仲弓﹐曰'譬若雜文之犁牛生純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犧牲﹐雖欲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山川寧肯舍棄之乎?'言仲弓父雖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語出《漢書·匈奴傳下》。本指犁平其庭為田,掃蕩其閭為墟。喻指徹底摧毀敵對勢力犁庭掃穴縛元兇。
1.見"犁鶘"。
1.見"犁鏡"。
1.猶區分。犂,通"離"。
1.黎明。犂,通"黎"。
1.即犁鏡。
1.見"犁軛"。
1.亦作"犁耕"。
2.用犁耕田;耕田。
1.亦作"犁錧"。
2.即犁鏵。
1.黧黑,黑色。犂,通"黧"。
1.見"犁鶘"。
1.亦作"犁花"。
2.指犁翻的土塊。似浪花狀,故稱。
1.亦作"犁犋"。
2.牽引犁的畜力單位。能拉動一張犁的畜力叫一犁犋。
1.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稱。犂,通"黧"。
1.良馬名。毛黃色,眉黑。犂,通"黧"。
1.用刀割臉。犂,通"剺"。
1.黎民百姓。犂,通"黎"。
1.亦作"犁明"。
2.黎明。犂,通"黎"。
1.雜色牛。
2.比喻劣父。
3.耕牛。
1.掃蕩平定。
1.亦作"犁祁"。
2.方言。豆腐。
1.亦作"犁然"。
2.猶釋然。自得貌。
3.明察,明辨貌。
1.亦作"犁舌"。
2.謂入犁舌獄割舌。
1.亦作"?鼠"。
2.鼴鼠。
1.黎明。犂,通"黎"。
1.亦作"犁庭"。
2.見"犁庭掃穴"。
1.亦作"犁庭掃穴"。
2.謂徹底摧毀敵對勢力。語本《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1.見"犁鶘"。
1.見"犁鋤"。
1.黎民百姓。犂,通"黎"。
1.見"犁軛"。
1.猶言犁牛之子。
1.神名。
1.黃鶯的別名。
1.黃鸝,黃鶯。
1.鳥名。即黃鸝。
1.黃鶯的別名。
1.割耳流血。表示心誠。
1.分別節制貌。
1.以刀劃面。古代匈奴﹑回鶻等族遇大憂大喪,則劃面以表示悲戚。亦用以表示誠心和決心。
1.謂酒不濃。
2.浮薄。
1.車飾下垂貌。
1.浮薄狡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