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
2.
斷;鑿。
1.出自《酬四門盧四大夫院長望秋作》詩若使乘酣騁雄怪,造化何以當鐫劖?
2.出自《洞仙歌》劖疊嶂,卷飛泉,洞府凄涼。
3.出自《換骨巖》詩千丈丹梯萬丈巖,天開地辟鬼神劖。
4.出自《小螺庵病榻憶語題詞·用十五咸全韻》蘭言得集少長咸,壽以手民紛鐫劖。
3.
削。
1.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下·南平獠》赤口濮,裸身而折齒,劖其唇使赤。
2.出自《農書》中嵌鐮刀前向,仍左右加以斜杖,謂之蛾眉杖,以聚所劖之物。
4.
諷刺。
1.出自《新水令·秋懷》套曲青樓集喬科范,難甘,白頭吟冷句劖。
2.出自《蕭淑蘭》恐梅香冷句劖,怕奶娘閑話兒簽。
3.出自《蕭淑蘭》俺那崔氏女正紅愁綠慘,你個張君瑞待面北眉南,著我老紅娘將兩下里做一擔擔,請先生省言劖。
4.出自《鎖南枝·風情戲嘲》閑言來嗑,野話兒劖,偷嘴的貓兒分外饞。
5.
鏟具名。參見“劖刀”。
1.出自《子侯芳園王瓜駢秀傳聞遠邇快睹詠歌附驥非才續(xù)貂聊漫》詩脫帽當茶灶,持劖掘筍鞭。
6.
砍殺;殺死。
1.出自《投梭記·交戰(zhàn)》把奸雄斬,鼠狐劖,管玉輅重寧,金甌無陷。
2.出自《蜃中樓·抗婚》便劖做粉蒸肉醬也甘心,剖腹刳腸再休題偷生,今夜偕鴛帳,遺萬載臭名揚。
7.
折磨。
1.出自《明珠記·投計》為君受了多磨劖。尋師去覓丹方好,戀世空勞白發(fā)添。
8.
猶破除。消除。
1.出自《長生殿·罵賊》任胡行堪不堪?縱將他寢皮食肉也恨難劖。
2.出自《癸巳類稿·駐札大臣原始》我軍新舊合,士皆喜而奮也。盡劖其圍。
9.
刺;砭刺。
1.出自《太平御覽》又設大針於座端,客有酒輒劖之,驗醉醒也。
2.出自《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字義同源于語源同例證·釋镵》《說文》四篇下《刀部》云:“劖,斷也,一曰剽也。”按剽下云:“砭刺也。”《西京賦》云:“叉簇之所攙角。”注云:“攙角,貫刺之。”蓋銳謂之劖,石針謂之镵,砭刺謂之劖,貫刺謂之镵,以言傷人謂之镵,其義一也。
3.出自《新唐書·西域傳下·大食》海中有撥拔力種,無所附屬……多象牙及阿末香,波斯賈人欲往市,必數千人納?劖血誓,乃交易。
1.后人和前人的詩。閩徐夤有《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
1.追溯往事而悔恨。
1.追趕呼喊。
2.謂吏胥到門號叫催租,逼服徭役。
1.回憶;追念。
1.亦作"追髈"。
2.猶尋歡。
1.追求歡樂。多指狎妓飲酒之類。
1.見"追歡賣笑"。
1.猶言尋歡作樂。
1.見"追歡取樂"。
1.追趕使返回。
2.追索而歸還。
事后追想,覺得懊悔追悔莫及|我一點兒也不追悔。
1.追查,查處。
1.迷信指奪取人的魂魄。
1.奪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極大。
1.見"追魂攝魄"。
1.迷信指攝取魂魄,致人死命。
1.猶追捕。
1.跟蹤攻擊。
1.亦作"追跡"。
2.追蹤;考察。
3.跟隨;效法。
1.猶追捕。
1.召集,征募。
1.盤算思索以往的人或事。
1.補記。
2.追憶;回憶。
1.舊指對死者給予封賜或貶削。
2.在原定的數額以外再增加。
1.猶趕上。
1.追擊而殲滅。
1.謂減輕已確定的罪刑。
1.猶追查。
1.追送餞行。
請僧道誦經祭奠,超度死者一面治喪,一面就在觀中追薦父母|隨你追薦陰功,也無用處。
1.以往事為借鑒。
1.亦作"追剿"。
2.追擊圍剿。
1.追還收繳。
1.指接觸交往。
1.指節(jié)日游覽。
2.舊俗定親后,男方逢節(jié)送禮于女方。
1.指舊時官員逢節(jié)向下屬索賄。
1.追問詰難。
2.猶追查。
1.追趕堵截。
1.謂解送官府追查。
追問根由;事后追查推究原因、責任等追究責任|這樣的事,應該好好追究一下|追究事故發(fā)生的原因。
1.猶餞行。
1.謂追念舊事或故人。
1.追究責怪。
1.猶內心。
一般;中等成績中常|中常之主|生活中常|中常水平。
1.舊時鄉(xiāng)試共分三場,第二場又稱中場。
2.足球場中線兩側附近的地區(qū),為前衛(wèi)所在位置。
1.清代稱票面五十貫與百貫的貨幣為"中鈔"。
1.臨朝之時。
2.漢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員。
5.偏安江左的東晉﹑南宋分別稱建都中原時的西晉﹑北宋為"中朝"。南北朝時﹐亦稱南朝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時亦指中國。
1.中流。
1.德行中等的臣子。
2.內臣,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