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心意)真實。
2.
副詞
文言副詞,實在,的確。
3.
連詞
〈書〉如果;果真。
4.
名詞
(Chéng)姓。
1.
誠實;真誠;忠誠。
1.出自《易·乾》閑邪存其誠。
2.出自《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
3.出自《水經注·漸江水》文種誠於越,而伏劍於山陰。越人哀之,葬於重山。
4.出自《為裴相公讓官表》陛下知其孤立,賞其微誠,獨斷不謀,獎待逾量。
5.出自《論中國的法西斯主義——新專制主義》他強調誠,但他是最不誠的。
2.
真實。
1.出自《韓非子·顯學》皆自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
3.
實情;真情。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今齊王以毀廢之,其心怨,必背齊;背齊入秦,則齊國之情,人事之誠,盡委之秦,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
2.出自《晉書·戴若思傳》﹝王敦﹞曰:“吾此舉動,天下以為如何?”若思曰:“見形者謂之逆,體誠者謂之忠。”
3.出自《多麗》詞細追思,深誠密意,黯然一晌銷魂。
4.
心志專一;專一的心志。
1.出自《呂氏春秋·精通》伯樂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馬也。
2.出自《新書·道術》志操精果謂之誠,反之為殆。
3.出自《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詩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難見,區區命已輕。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5.
真正;確實。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2.出自《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3.出自《朝議大夫蔣公墓志銘》以臣所見,誠有窘迫之縣,曾無窘迫之州。
4.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語堂為提倡語錄體,在此幾成眾矢之的,然此公亦誠太淺陋也。
5.出自《猛虎行》當今貴人誠險嚱,食祿受爵忌恩私。
6.
假如。
1.出自《管子·幼官》舉機誠要,則敵不量。
2.出自《代空城雀》誠不及青鳥,遠食玉山禾;猶勝吳宮燕,無罪得焚窠。
3.出自《上皇帝萬言書》陛下有恭儉之德,有聰明睿智之才,有仁民愛物之意,誠加之意,則何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
7.
通“請”。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上二四》嬰聞之,省行者不引其過,察實者不譏其辭,嬰可以辭而無棄乎!嬰誠革之。
2.出自《戰國策·趙策三》王曰:“誠聽子割矣。子能必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
3.出自《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子貢曰〕:且夫畏越如此,臣誠東見越王,使出師以從下吏。
8.
謂使之專誠;使之真誠。
1.出自《孔子家語·哀公問政》誠之者,人之道也。
2.出自《大學首章約義》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1.華美的樓閣。
1.泛指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
2.指穿著綺羅的人。多為貴婦﹑美女之代稱。
3.形容詩風華麗柔靡。
4.指華美的帷帳。
5.指繁華的生活。
1.富貴者叢集之處。亦指繁華浮艷的生活環境。
1.指富貴中人。
1.即綺筵。華美豐盛的筵席。
1.華美的帳幕。
1.猶華麗。
1.美麗可愛。
1.美夢。
1.美好;艷麗。
2.侈麗;浮華。
3.指風格浮艷柔弱。
1.繁華的街道。亦指風景美麗的郊野道路。
1.美麗的帷帳。
1.溫柔細膩。
1.華年;少年。
1.錢形圖案之窗戶雕飾。
2.指刻鏤有錢形圖案的窗戶。
3.青苔的美稱。青苔形似錢,故稱。
1.美妙的情致。
1.見"綺襦紈绔"。
1.綾綢衣褲。綾綢之類古代為顯貴者所服,因用以指富貴子弟。多含貶義。
1.見"綺襦紈绔"。
1.綺褥。華麗的茵褥。
2.華麗。
1.形容文辭富麗多采。
1.美麗的絲綢衣帶。
1.指描寫男女愛情的香艷詩。
1.美盛的食品。
1.華麗的妝飾。
1.華麗的居室。
1.見"綺疏"。
1.美麗茂盛的樹木。
1.美妙的文思。
1.青春;少年。
1.形容文風浮艷繁瑣。
1.美麗的姿態。
1.美艷的言辭。
1.華麗的絲織品。亦指綺紈所制之衣。
2.猶紈裦。指富貴之家或其子弟,含貶意。
1.猶言綺紈子。
1.猶言紈裦子弟。指富貴人家子弟,含鄙薄意。
1.華麗的宮室。
1.刀幣的一種。戰國時齊國的錢幣,狀如刀形。按幣面文字的數目可分為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等,其中第一字均為"齊"字,指齊城,即齊首都臨淄,故名。
1.謂與某人的德行齊等。
1.平等;同等。
1.指齊東野人。
1.《孟子.萬章上》載孟子弟子咸丘蒙(齊人)問及舜為天子,堯率諸侯北面稱臣之說是否屬實,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后以"齊東野語"比喻道聽途說﹑不足為憑之言。
1.猶果斷。
1.亦作"齊暾果"。
2.齊暾樹的果實。
1.漢朱博對齊郡右曹掾史的蔑稱。
1.齋戒的居室。
2.漢郊祀歌名。《漢書.禮樂志》載郊祀歌十九章﹐其十三名"齊房"﹐謂"元封二年芝生甘泉齊房作"。
1.把鋒芒同時指向某一方向。
1.齋戒時穿的衣服。
1.利斧。齊,通"資"。
2.借指象征帝王權力的黃鉞。
1.平均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