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賠償。
2.
動詞
向受損害或受傷害的一方理賠道歉或認錯。
3.
動詞
做買賣損失本錢(跟“賺”相對)。
1.
賠償,償還。
1.出自《裴度還帶》圣人方知前因。圣人可憐,將老夫賠過贓三千貫盡給還老夫。
2.出自《琵琶記·義倉賑濟》[丑]社長哥,今日官司給散義倉,倉中又無稻子,如何是好?我和你不免合賠些子。[凈]“呀!倉中稻子都是你搬去吃了,怎的叫我和你合賠!"
3.出自《殘冬》那時就有錢賠他么?有錢,也不該我們來賠!
2.
陪嫁。
1.出自《醒世姻緣傳》他窮的飯也沒得吃,那有一頃地賠女兒?
3.
虧蝕;耗損。
1.出自《兒女英雄傳》自從父親出去這趟,不曾成得名,不曾立得業,倒吃了許多辛苦,賠了若干銀錢。
2.出自《秋收》他又想起本年“蠶花”那樣熟,卻反而賠了一塊桑地。
3.出自《最后一次的講演》李先生賠上了這條性命,我們要換來一個代價。
1.猶馀黨。
1.馀裕的力量。
2.殘存的力量。
1.謂歷書上馀下的日期。
1.指雨后天晴。
1.猶盈利﹑利潤。
1.剩酒。
2.比喻他人所剩馀的一點利益。
1.謂殘存未盡的禍害。
1.微賤隸卒。官宦子弟謙稱其做官父親之詞。
1.事后還有的害怕。栗,通"栗"。
1.殘剩的米粒。
1.充裕的涼蔭。
1.指吃和用以外馀下的糧食。
1.指邊緣之火;未盡之火。
1.馀寒;殘寒。
1.猶馀歲,馀年。
1.流風遺俗。
2.猶末流。
1.殘存,遺留。
1.富馀的俸祿;馀財。
1.剩馀的時令節氣。指歲末。
1.猶過慮。
1.識見廣博之論;宏論。
2.前人傳留下的言論。
3.指一言半語。
4.指閑言碎語。
1.指水的支流。
1.猶遺民。甿,同"氓"。民眾。
1.指較一般晩發芽的草木。
1.猶馀威。
1.猶后裔。
2.各種禾苗。
1.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遠留在人們耳邊。
1.遺民;亡國之民。
1.死后的空名;無用的虛名。
1.猶馀光。
2.比喻惠而不費的照顧。
1.保命。
2.幸存的性命。
3.殘年;未盡的性命。
1.非根本的,非主要的。
1.吃不完的飼料。粖,通"秣"。
1.殘留的墨汁。
2.遺留下來的或殘存的書畫。
3.詩書之馀,指不費主要精力而寫成的文字。
1.猶言小謀略。
涂料”的俗稱。見涂料”(573頁)。
1.微弱的氣息。
2.油水。
3.伴隨石油從油井中出來的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等。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1.舊指布施給廟宇道觀的香火錢。
1.見"油腔滑調"。
1.形容說話或行文浮滑不實。
1.圍裙。系在身前用以防止油污,故稱。
①形容云氣聚合的樣子天油然作云。②很自然產生的,多用于情感油然產生敬仰之情。
1.寬和貌。
1.形容光亮潤澤。
1.見"油傘"。
1.即油衣。
1.即杉樹。
1.油料作物種子榨油后的渣滓。
1.方言。即麻花。
1.用油﹑漆涂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