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樓房的一層。
2.
名詞
某些建筑物上加蓋的房子,用于瞭望、守衛等。
3.
名詞
用于某些店鋪的名稱。
4.
名詞
(Lóu)姓。
5.
名詞
兩層以上的房屋。
1.
兩層及兩層以上的房屋。
1.出自《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2.出自《史記·孝武本紀》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於執期,命曰迎年。”
3.出自《相見歡》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4.出自《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須尋個人兒通信與他,怎生設法上得樓去方好。
5.出自《自嘲》詩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6.出自《寒夜》我下午在二樓方經理那里分到一斤肉,煮了一碗紅燒肉。
7.出自《人民日報》這座大樓位于南京渡江紀念碑旁,三樓為歌舞廳,一樓、二樓為鍋巴城大酒店、小吃部、下關圖書館等單位。
2.
城墻或土臺上的建筑物。
1.出自《墨子·備城門》城上百步一樓,樓四植。
2.出自《墨子·備城門》三十步置坐候樓,樓出於堞四尺。
3.出自《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修曲曰樓。
4.出自《后漢書·鄧禹傳》光武舍城樓上,披輿地圖。
5.出自《和崔舍人詠月》郡樓何處望,隴笛此時聽。
3.
車、船有上層者,其上層稱樓。
1.出自《史記·南越列傳》今呂嘉、建德等反,自立晏如,令罪人及江淮以南樓船十萬師往討之。
2.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輕輿按轡以經隧,樓船舉帆而過肆。
4.
茶肆、酒店、歌舞廳及舊時妓院等場所也稱樓。
1.出自《萬山見采桑人詩》倡妾不勝愁,結束下青樓。
2.出自《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園即事得秋字》郁島藏深竹,前溪對舞樓。
3.出自《東京夢華錄·會仙酒樓》如州東仁和店、新門里會仙樓正店,常有百十分廳館動使,各各足備。
5.
形容層層疊疊。參見“樓松”“樓子”。
1.出自《水經注·汶水》千歲之松……又稱天陵,有偃蓋之松也,所謂樓松也。
2.出自《草木子·雜制》官民皆帶帽,其檐或圓或方,或前圓后方,或樓子,蓋兜鍪之遺制也。
3.出自《紅樓夢》翠縷道:“他們那邊有棵石榴,接連四五枝,真是樓子上起樓子,這也難為他長。”
4.出自《活人塘》﹝七月子﹞嘴唇紫里透白,干的血鍋巴翹得一層一層的起樓子。
6.
形容高大,華麗。參見“樓殿”“樓館”。
1.出自《南齊書·東南夷傳·林邑國》晉建興中,日南夷帥范稚奴文數商賈,見上國制度,教林邑王范逸起城池樓殿。
2.出自《三水小牘·王知古》樓殿轇轕,花木煥爛。
3.出自《和張彥輔落星寺之作》嵌空奇石戰驚濤,樓殿崢嶸勢自高。
4.出自《晉書·謝安傳》﹝謝安﹞又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
5.出自《故御史王楚鰲元戴為臨川王伯達三畫求題》詩樓館云晴空翠濕,汀洲花暗夕陽多。
6.出自《〈板橋雜記〉序》蒿藜滿眼,樓館劫灰。美人塵土,盛衰感慨。
7.出自《到廣州與婦書》邦人市海鮮,別為廚館……腥穢於市井,紛錯於樓館者,不可勝計。
8.出自《游了三個湖》回廊那一邊的種種好景致,亭臺樓館,花塢假山,游人全看過了。
7.
見“樓羅”。謂干練而善于辦事的人。
1.出自《宋史·張思鈞傳》思鈞起行伍,征討稍有功。質狀小而精悍,太宗嘗稱其‘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焉。
8.
見“樓樓”。稀疏貌。
1.出自《急就篇》簍者,疏目之籠,亦言其孔樓樓然也。
9.
姓。秦有樓緩;漢有樓護。
1.出自如:我們住在一幢樓里,他住四樓,我住二樓。
10.
指樓房的一層。
1.出自如:我們住在一幢樓里,他住四樓,我住二樓。
11.
指車的上部和車蓋。參見“樓車”、“樓桑里”。
1.出自《遼史·禮志五》賜公主……送終車一,車樓純錦,銀螭,懸鐸,后垂大氈。
12.
見“樓羅”。形容胡人說話聲。參閱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清沈濤《瑟榭叢談》卷下。
1.出自《北史·王昕傳》嘗有鮮卑聚語,崔昂戲問昕曰:“頗解此不?”昕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
1.猶承當。呈,用同"承"。
2.清代對行會頭目的別稱。
1.謂散發甘美的氣味。
1.顯露出文采。
2.舊時公文的一種,下對上用。
1.顯現。
顯露;表現湖光山色呈現在眼前|呈現出繽紛的色彩。
1.猶敬獻。
1.猶言書面呈報。詳,舊時對上陳報﹑請示的公文。
1.呈現祥瑞。
1.謂呈現形貌。
1.遞呈文詢問。
1.送上檢驗。
1.上送樣品。
1.獻技。
1.猶恣意。
1.猶支應,承應。
1.送上審閱。
敬詞。呈上請指正現將文稿呈正|本應及時呈正。
1.敬辭。猶言請指正;呈上請指正。政,同"正"。
1.即呈文。
1.呈現本體。
1.安置;安排。
1.即訴狀。
1.即呈文。
1.猶承平。
1.接受辦理。
生產資料所有者將企業或生產資料的經營權委托給承包人經營。在我國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項措施。一般通過招標選擇承包人,雙方權利義務在合同中予以規定。這種經營方式,不改變所有制性質。
1.承命輔佐。
1.承接衰世。
1.接待賓客。
1.佐儐。承,通"丞"。
1.稟告。
2.奉命。
1.即承局。
1.接受禪讓。
①承受塵土,也指古代承接塵土的帳子或小帳幕。②藻井,天花板默投金于承塵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彩飾承塵。
1.謂代代承繼。
1.承受恩寵。
1.聽從;順從。
1.亦作"承塌"。
2.應承。
1.對答。
1.擔負;擔當。
1.承擔,擔當。
1.托辭退避。
1.能言善辯。
2.巧妙的言辭。
3.言談﹐談吐。
1.分別﹔告別。
1.以身體有病為由推辭不就某種職務或不做某件事。
2.謂害怕生病而推辭做某種有損健康的行為。
1.富于文才﹐知識廣博。
1.說話寫文章不能確切地表達意思。語本《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1.見"辭不達義"。
1.謂辭謝而未獲允許。
1.謂市場上為錢物而引起的爭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