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賴】的拼音、怎么讀

賴

拼音: lái

繁體:賴

筆畫:13

部首:貝

五筆:gkim

結構:左右

五行:火

基本釋義

1.

動詞

依賴,仗恃,倚靠。

2.

形容詞

不講道理,刁鉆撒潑。

3.

動詞

留在某處不肯離開。

4.

動詞

推卸責任;不承認自己有過的言行。

5.

動詞

把不是別人的錯誤強加給別人;誣賴。

6.

動詞

怪罪,責備。

7.

名詞

(Lài)姓。

8.

形容詞

〈口〉壞;差。

詳細釋義

1.

亦作“頼”。

2.

利益;好處。

1.出自《國語·晉語一》倉稟盈,四鄰服,封疆信,君得其賴。

2.出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公之攻蒲,為秦乎?為魏乎?為魏則善矣,為秦則不為賴矣。

3.出自《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我李公以神明之化,大賴于虞人。

4.出自《岳王并施全》垂之典冊,何嫌今古之同辭;賴及子孫,將山河而并久。

3.

得益,受益。

1.出自《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4.

依靠;憑借。

1.出自《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2.出自《贈羊長史》詩得知千載外,正賴古人書。

3.出自《兒女英雄傳》為什么人家說“靠天吃飯,賴天穿衣”呢?

4.出自《過太行山書懷》詩決策賴延安,太行天下脊。

5.

取;獲取。

1.出自《莊子·讓王》若伯夷叔齊者,其於富貴也,茍可得已,則必不賴。

2.出自《〈齊民要術〉序》令種纻麻,數年之間,大賴其利,衣履溫暖。

3.出自《太平廣記》明日,果有大魚,長七八丈,逕來沖網。其人即賴殺之。

6.

騙取。

1.出自《薛仁貴》父親,您孩兒跨海征遼,曾立下五十四件功勞,爭些兒被總管張士貴白賴去了。

2.出自《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其向來欺心,換人珠寶,賴人質物。

7.

抵賴;不認賬。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尸》王酒酒道:“大娘子,你不要賴!瞞了別人,不要瞞我。”

2.出自《官場現形記》又聽太太說道:“你做了事你還想賴!我有憑有據,還他見證。”

3.出自《春》等一會兒一定讓我來劃,不許賴呀!

8.

誣枉;誣賴。

1.出自《紅樓夢》薛姨媽道:“連你妹妹都知道是你說的,難道他也賴你不成?”

2.出自《鏡花緣》你要賴人做賊,也把謊兒撒的完全些!

9.

耍賴。亦指無賴的作風和行為。

1.出自《牡丹亭·鬧宴》本院自有禁約,何處寒酸,敢來胡賴?

2.出自《故事新編·采薇》絕了食撒賴,可是撒賴只落得一個自己死。

10.

責怪。

1.出自《紅樓夢》前日你到底燒了什么紙?叫我姨媽看見了,要告你沒告成,倒被寶玉賴了他好些不是。

2.出自《爬在旗桿上的人》您說這話不公平,耿社長!天要下雨能賴我嗎?

11.

留在某處不肯離開。

1.出自《多收了三五斗》小孩給賽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紅紅綠綠的洋鐵銅鼓、洋鐵喇叭勾引住了,賴在那里不肯走開。

2.出自《家》三哥,你說走,為什么又賴在這兒?

12.

壞;差。

1.出自《儒林外史》其風俗惡賴如此。

2.出自《茶館》大茶館,老裕泰,生意興隆真不賴。

3.出自《永定河紀行》我干活比誰賴?

13.

幸而;幸虧。

1.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2.出自《晚春》詩賴指清和櫻筍熟,不然愁殺暮春天。

3.出自《類說》賴是五百年間生一個,若是一年生一個,教朝廷怎生奈何?

14.

通“懶”。懶惰。

1.出自《孟子·告子上》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

2.出自《與楊彥明書》吾既常羸,閑來體中亦恒少賴。

3.出自《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但得倉箱盈,子弟或多賴。

15.

通“厲”。禍患,有害于。

1.出自《鹽鐵論·毀學》故舜受堯之天下,太公不避周之三公,茍非其人,簞食豆羹猶為賴民也。

16.

通“厲”。惡瘡病。

1.出自《史記·刺客列傳》癘音賴。賴,惡瘡病也。凡漆有毒,近之多患瘡腫,若賴病然,故豫讓以漆涂身,令其若癩耳。然厲賴聲相近,古多假“厲”為“賴”,今之“癩”字從“疒”,故楚有賴鄉,亦作“厲”字。

17.

通“藾”。植物名。通稱藾蒿。

1.出自馬王堆漢墓一號墓遣策賴種三斗布?(包)一。

18.

古國名。在今湖北省隨州市。

1.出自《左傳·桓公十三年》楚子使賴人追之,不及。

19.

古地名。春秋齊邑。在今山東聊城西。

1.出自《左傳·哀公十年》毀高唐之郭,侵及賴而還。

2.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晉趙鞅伐齊,至賴而去。

20.

姓。

1.出自《廣韻·泰韻》賴,姓。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眠輿

1.供臥息的轎子。


眠云臥石

1.比喻山居生活。


綿曖

1.亦作"綿曖"。亦作"綿薭"。

2.悠久;悠悠。


綿薭

1.見"綿曖"。


綿憊

1.亦作"綿憊"。

2.軟弱疲乏貌。


綿帛

1.亦作"綿帛"。

2.絲綿絹帛的總稱。


綿薄

謙稱自己的能力很薄弱稍盡綿薄|愿效綿薄。


綿布

1.亦作"綿布"。

2.絲織物和麻布。


綿側理

1.紙名。即側理紙。舊時南人用海苔制紙,其紋理縱橫斜側,因以為名。見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


綿纏

1.猶纏綿。謂久病不愈。


綿褫

1.亦作"綿褫"。

2.謂年久脫失。


綿綢

1.亦作"綿緄"。

2.用殘次繭絲經過加工處理紡成綢絲所織的平紋綢。織物表面不光整,但厚實堅牢。


綿惙

1.亦作"綿綴"。亦作"綿惙"。

2.謂病情沉重,氣息僅存。


綿代

1.亦作"綿代"。

2.猶言世世代代。


綿瓞

1.見"綿綿瓜瓞"。


綿篤

1.亦作"綿篤"。

2.謂病勢垂危。


綿頓

1.亦作"綿頓"。

2.纏綿困頓。久病貌。


綿隔

1.遠隔。


綿亙

延續不斷;延伸綿亙千里|綿亙不絕|峰巒綿亙。


綿痼

1.亦作"綿痼"。

2.謂疾病嚴重,久治不愈。


綿緄

1.見"綿綢"。


綿花

1.亦作"綿花"。

2.即棉花。綿,通"棉"。


綿甲

1.清代軍校所穿的綿制護身鎧甲。白緞面﹑藍綢里,中襯絲綿,外布黃銅釘。上衣下裳,左右袖﹑護肩﹑護腋﹑前襠﹑左襠具全。


綿繭

1.吳俗稱囊頭。指質量較差的繭子。


綿矩

1.加工絲綿的工具。


綿劇

1.亦作"綿劇"。

2.謂病勢纏綿加劇。


綿蕝

1.亦作"綿蕝"。

2.見"綿蕞"。


綿纊

1.亦作"綿纊"。

2.絲綿。

3.借指絮絲棉的衣服。


內視

1.以心為眼。謂憑主觀想象來認識事物。

2.內心反省。

3.閉目不視外物,專心一意,氣沉丹田。古代養生術之一。亦為道家修煉內丹功夫之一。


內試

1.指科考中的殿試。


內室

1.里屋。


內噬

1.內部攻訐相殘。


內手

1.猶斂手。謂不敢與爭高低。


內守

1.謂對內守衛本土。

2.本身的操守。


內首

1.謂臣服,歸附。


內書

1.指方術及釋道諸書。

2.皇宮府庫中的圖書。


內書生

1.在宮中擔任抄寫工作的書吏。


內書堂

1.宮廷內的學堂。


內樞

1.內樞密的省稱。為軍國重任。

2.中書省的別稱。


內署

1.掌內府衣物的官署。

2.指翰林院。因院設宮禁之內,故稱。


內豎

1.見"內豎"。


內恕

1.謂存心寬厚。


內水

1.即涪江。四川省主要河流之一。


內司

1.北朝魏孝文帝所置宮中女官名。

2.宋代內侍省所屬內東門司﹑合同憑由司﹑軍頭引見司等的統稱。

3.諸王府的屬官。


內寺

1.設在宮中的寺院。

2.指宦官。


內訟

1.內心自責。


內闥

1.宮禁內的小門。


內胎

1.輪胎的一部分,用薄橡膠制成,環形,中空,有氣門,裝在外胎里邊,不和地面直接接觸,壓入空氣后產生彈性。通稱里帶。


內臺

1.尚書省。

2.指御史臺。


內太師

1.五代時南漢宦官龔澄樞掌軍國要務,因加"內太師"銜。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成安县| 仙居县| 威海市| 萨嘎县| 东海县| 新安县| 工布江达县| 泰来县| 筠连县| 日喀则市| 临江市| 乌拉特前旗| 沾化县| 浦东新区| 九江市| 湘阴县| 定结县| 定襄县| 鲁甸县| 民乐县| 留坝县| 郁南县| 柳州市| 衡水市| 讷河市| 泰兴市| 林口县| 新密市| 通江县| 彭阳县| 那曲县| 磴口县| 达孜县| 类乌齐县| 东丰县| 申扎县| 呼玛县| 巫溪县| 满城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