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較量,比本領。
1.出自《老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
2.出自《權書下·六國》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3.出自《游梁瑣記·劍術》女戒眾勿喧,登樓跡之,出劍相較。
4.出自《秋色賦·傲霜篇》好像它們決意要和秋風較個長短,要與寒霜見個高低。
2.
明顯,顯著。
1.出自《法言·吾子》孔子之道其較且易也。
2.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較面朝之煥炳,次后庭之猗靡。
3.出自《顏氏家訓·書證》夫虎豹穴居,事之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3.
概略;大旨。參見“較約”、“較略”。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此其大較也。
4.
計量;比較。
1.出自《北齊書·斛律金傳》羨及光并少工騎射,其父每日令其出畋,還即較所獲禽獸。
2.出自《吳沖卿示和韓持國詩一卷輒以為謝》詩長懷但驚顧,得與前事較。
3.出自《桂枝香·春閨怨》曲較當初,瘦比東陽守,今來恐不如。
4.出自《書信集·致許廣平》天氣仍暖和,但靜極,與上海較,真如兩個世界。
5.
計較。
1.出自《唐才子傳·劉希夷》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所較者輕,所失者重。
2.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本婦如鳥出籠,似魚漏網,其余服飾,亦不較也。
6.
相差。
1.出自《汴河懷古》詩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2.出自《論時政狀》比之未悟,所較幾何?
3.出自《論詩》詩無人說與天隨子,春草輸贏較幾多。
4.出自《寨兒令·戒嫖蕩》曲雙蟳蝎,兩頭蛇,比虔婆狠毒猶較些。
7.
痊愈。
1.出自《與王懿恪公書》某自過年,兒女多病,小女子患目,殆今未較,日頗憂煎。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小詩便是得效藥,讀罷頓然痊較。
3.出自《牡丹亭·拾畫》日來病患較些,悶坐不過。
8.
數學上舊指用減法求得的馀數。
1.出自《算法統宗·凡例》先征君作論六卷,立法詳備,約其法不過四端:曰和,曰較,曰和較兼用,曰和較交變,已盡方程之用。
9.
副詞。表程度,約相當于“略”、“稍”。
1.出自《人日》詩冰雪鶯難至,春寒花較遲。
2.出自《掃花游》詞杜郎老去。算尋芳較晚,倦懷難賦。
3.出自《紀念孫中山先生》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10.
介詞。用于兩種事物的比較,相當于“比”。
1.出自《喬侍讀一峰草堂看花歌》今年春較去年晚,花信十猶余二三。
2.出自《水車十百戽田水入河》詩絕似貧人還宿債,羊羔利較本錢多。
11.
用同“?!???己耍粰z驗。
1.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大車不較,不能載其常任;琴瑟不較,不能成其五音。
2.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一》其考法,凡百司之長,歲較其屬功過,差以九等,大合眾而讀之。
3.出自《玉壺清話》郭忠恕畫殿閣重復之狀,梓人較之,毫厘無差。
4.出自《野獲編·督撫·許中丞》至於閱操先令繆詣教場較技,繼乃親往覆核。
12.
用同“校”。計算;計數。
1.出自《開天傳信記》左右藏庫,財物山積,不可勝較。
13.
用同“?!薄P??,校訂。
1.出自《已山枉過西軒得又昭蓼齋書漫賦時東田先至》詩門徑為誰淹宿雨,山堂還共較殘書。
14.
用同“?!薄P9?。參見“較尉”。
1.出自《寄獻石齋先生》詩虎須較尉紅錦裘,峨舸大艑下江州。
1.燒柴祭天。
1.了解透徹。
1.謂燒柴而祭。
1.猶燔告。
1.烘烤。
1.開墾前縱火焚燒雜草。
1.謂燃炬以照之。
1.延燒著的火。
2.篝火。
1.古代祭祀儀式之一。把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燒祭天。
1.燎泡。
1.見"燎漿"。
1.火把。
1.明亮貌。
1.猶明白。
1.明顯貌。
1.夜獵。
1.亦作"燎爐"。
2.供烘烤或取暖用的爐子。
1.猶言火燒眉毛。比喻情況急迫。
1.燎泡。
1.見"燎若觀火"。
1.謂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1.燎祭天神的高臺。
1.明了,領悟。
1.謂燒牲玉使煙氣上騰以祭天。
1.謂燒為煙燼。
1.放火燒田。火燒原野。
1.猶燎祭。
(大火)延燒原野~烈火ㄧ星火~。
1.漢光武帝劉秀為破虜大將軍時,曾率部自薊馳往饒陽,饑寒疲乏,及至南宮,遇大風雨,乃避之道旁空舍,馮異抱薪,鄧禹生火,劉秀自"對灶燎衣"。見《后漢書.馮異傳》◇遂以"燎灶"為帝王困難時臣子效忠之典故。
1.映照。
1.一種烹飪法。將肉類等食品放在火上燒烤。
2.烘烤。
1.通稱爆竹。古時指以火燃竹,畢剝有聲,用以驅鬼。
1.燭炬。
1.俚語。男子生殖器。
1.白銀制的酒壇。
1.古代佩刀鞘上近口處銀制的裝飾物。
1.精美的銀子。
1.亦作"鐐?"。
2.即鐐銬。
1.系帶腳鐐的鐵鏈。
1.見"鐐鈕"。
1.亦作"鐐杻"。
2.鐐銬。腳鐐和手銬。
1.鐐銬和鎖鏈。喻指奴役和束縛。
1.即銅鈸。
1.指純美有光澤的金屬。
1.金屬環子。
1.有孔的爐灶。
1.白銀鑄造的人像身軀。
1.鳥名。又叫秦吉了。為留鳥或夏候鳥。通體羽毛黑色而具光澤,前額及頭頂紫色,部分翼羽有白斑。常成群樹棲,以昆蟲和果實為食。善效鳴,其聲多變化,常作觀賞鳥。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鸚?》。
1.寥廓,空闊?!墩f文.廣部》"廫﹐空虛也。"段玉裁注"此今之寥字。"見"廫廓"。
1.怵惕不安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