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儌倖”。亦作“儌幸”。謂希求獲得意外的成功。
1.出自《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幸於封侯富貴者也。
2.出自《能改齋漫錄·記事一》當劉太后時,人多儌幸,以希大用,公乃中立不倚。
3.出自《霞外捃屑·說稗·文武解元》上曰:“改考實系佳事,但恐武生記文數篇,希圖儌幸者多。”
2.
見“儌倖”。亦作“儌幸”。謂以不正當的手段取得成功或因偶然的原因免于災難。
1.出自《明史·四川土司傳二·永寧宣撫司》而都御史汪浩儌幸邊功,誣殺所保土官及寨主二百余人。
2.出自《在黑夜里》詩你也是這一天應被犧牲的一個啊,但你只挨幾個老拳,總算儌幸。
3.
求取。
1.出自《后漢書·王霸傳》蘇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數挑戰,以儌一切之勝。
4.
通“徼”。邊界。參見“儌外”。
1.出自《隸釋·漢武都太守李翕西頌》儌外來庭,面縛二千余人。
2.出自《楊娥傳》明年,流寇孫可望入滇,天波奔滇西儌外。
5.
通“邀”。參見“儌遮”。
1.出自《后漢書·西羌傳》群羌懼遠屯不還,行到酒泉,多有散叛。諸郡各發兵儌遮,或覆其廬落。
1.謂抄近路。
1.攙雜,混雜。
1.放肆自恣貌。
1.輕賤貌;不莊重貌。
2.引申為放縱恣肆貌。
3.不安寧貌。
4.輕率,不慎重。
1.謂別人說話未完便插話,打亂別人的話題。
2.饒舌。
1.參差不齊。
1.越次插入。
1.一種砍削桑枝的短刀。
1.刻鑿。
2.峭拔。
1.謂陡峭如削。
1.見"劖言訕語"。
1.亦作"劖言劖語"。
2.刻薄嘲諷玩笑之言。
1.謂收割。
1.茶葉名。
1.月色;月光。
1.亦作"蟾衑"。亦作"蟾諸"。
2.兩棲動物。俗稱癩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綠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膚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藥。
3.《后漢書.天文志上》"言其時星辰之變"南朝梁劉昭注"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衑。"后用為月亮的代稱。
4.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風地動儀上的部件。《后漢書.張衡傳》"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銜之。"(2)古建筑的承溜裝置。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洧水》"舊引綏水南入塋域而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3)硯滴或硯臺。《西京雜記》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唐常袞《晩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詩"綴簾金翡翠,賜硯玉蟾蜍。"清趙翼《汪水云硯歌》"想當搦管濡墨時,蟾蜍滴淚和墨硯淋漓。"(4)舊俗點綴端陽節景的五毒制品之一。清陳維崧《虞美人.端午閨詞》詞"靈符飐上香云膩。繡虎釵頭睡,守宮蜥蜴粉蟾蜍,還剩玄綃半捻裹蜘蛛。"
1.月宮。
1.廣東端溪硯石產區之一﹐在蟾蜍巖下。所產硯石質細﹐色青紫﹐但多朱砂釘﹐多水線。參閱清吳蘭修《端溪硯史》卷一。
1.月色;月光。
1.指月宮中嫦娥。
1.鏡名。相傳為有祇國所獻﹐藏于望蟾閣﹐故名。
1.月宮;月亮。
2.唐以來稱科舉及第為蟾宮折桂﹐因以指科舉考試。
1.見"蟾宮折桂"。
1.科舉時代對新進士的美稱。
1.《晉書.郄詵傳》"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相傳蟾宮中有桂樹﹐唐以來竅兩事﹐遂以"蟾宮折桂"謂科舉應試及第。
1.月牙。喻女子的弓鞋。
1.月色;月光。
1.神話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
2."蟾宮折桂"的略語。
1.古代計時器。一種蟾蜍形的漏壺。
1.月宮。
1.月光。
1.月的代稱。
1.喻指圓月。
1.猶蟾宮。
1.見"蟾蜍"。
1.豕首草的別名。可入藥。
1.喻圓月。
1.喻圓月。
1.月亮的別名。亦指月色。
1.猶蟾宮。
1.大蟾蜍等耳后腺及皮膚腺的白色分泌物。有毒。干燥后供藥用﹐主治癰毒疔瘡﹑咽喉腫痛等癥。
1.刮取蟾酥后用面粉和成的塊﹐可供藥用。
1.謂月蝕。
1.蟾蜍與玉兔。舊說兩物為月中之精﹐因作月的代稱。
2.月中玉兔。
1.蟾蜍口『張衡所制地動儀的部件。
1.刻有蟾蜍形的硯臺。宋范成大有《復以蟾硯歸龔養正》詩曰"渴水雙蟾窺海闊﹐出云孤月照星稀。"
1.月影;月光。
1.月亮。
1.《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踷烏﹐而月中有蟾蜍。"后因以"蟾踷"指代日月。
1.指桂枝。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多借指科舉及第。
2.猶蟾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