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泛指精神或情緒。
2.
名詞
特指崇高的精神。
3.
名詞
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
4.
名詞
迷信的人指能離開肉體而存在的精神。
5.
名詞
(Hún)姓。
1.
魂魄;魂靈。
1.出自《易·系辭上》精氣為物,游魂為變。
2.出自《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
3.出自《馬汧督誄》死而有靈,庶慰冤魂。
4.出自《夷堅丙志·魏秀才》少焉僧盡歸,呼語其故,乃三日前民家叢一柩于此,今所見蓋其魂云。
5.出自《游梁瑣記·易內奇案》戴夫婦喜女還魂,并不責怪。
6.出自《雷雨》真好像我的魂來過這兒似的。
2.
精神;情緒;意念。
1.出自《楚辭·遠游》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
2.出自《謝敕書表》引領天庭,望丹霄而結戀;馳魂魏闕,懼黃落而長違。
3.出自《水滴石穿》她當然知道打鐵火配婚姻的傳說,早已三魂不定呢?
3.
事物的精靈。
1.出自《春江花月夜詞》千里涵空澄水魂,萬枝破鼻飄香雪。
2.出自《再用松風亭下韻》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3.出自《一枝花·孤悶》套曲花梢消杜宇魂,藕絲系鴛鴦足。
4.出自《紅樓夢》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5.出自《廣詩中八賢歌》海枯石爛詩魂哀,吁嗟吾國其無雷。
4.
見“魂魂”。盛貌。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
2.出自《游仙》詩樓臺似霄漢,金碧氣魂魂。
3.出自《集外集·斯巴達之魂》頸血上薄,其氣魂魂,人或疑長夜之曙光云。
5.
見“魂魂”。眾多貌。
1.出自《太玄·玄告》魂魂萬物。
6.
見“魂魂”。動貌。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昆小蟲,抵?。昆者,眾也,由魂魂也。魂魂也者,動也。小蟲動也。
見金剛石”(1039頁)。
1.鑲著鉆石的飾物。
1.見"坐觀成敗"。
1.因是之故,因此。
1.因連坐而收監入獄。
2.謂輕易而獲。
1.坐收漁人之利。比喻利用別人之間的矛盾,輕易地從中取利。語本《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1.猶固守;死守。
2.安坐守護。
1.謂首席。
1.白白地承受。
1.指充軍,流放。
1.見"坐樹不言"。
1.《后漢書.馮異傳》"異為人謙退不伐……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后因以"坐樹不言"﹑"坐樹無言"謂功高而不自矜。
1.見"坐樹不言"。
1.坐著思念。
2.猶言因而想到。
1.謂坐罪被處死。
2.徒然而死。
1.守候索取。
2.守候催促。
1.猶空談。
1.缺乏實際能力的清談客。
專門在某地刺探、收集情報的人聽說他是個坐探,你得提防點。
1.謂在溫泉洗浴。
坐在大堂上。舊指官吏在公堂上處理公務或審理案件這位縣太爺上任以來,很少坐堂|公一日正在坐堂,見一老婦人直入廳前,痛哭不止。
1.方言。猶積水。
1.《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后因以"坐堂子"稱富家子弟。
1.傳說周武王時,召伯巡行南國,曾憩甘棠樹下,聽訟決獄,百姓各得其所,賦詩以懷其德。見《詩.召南.甘棠》﹑漢應劭《風俗通.皇霸.六國》◇以"坐棠"為稱頌官吏德政之典。
1.等待提解(案犯﹑證人等)。
1.首座;首席。
1.坐脫;坐化。
1.坐化。
1.坐化。
2.坐忘。亡,通"忘"。
1.道家謂物我兩忘﹑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1.位置;座次。
2.供人坐的地方(多用于公共場所)。
3.泛指椅子凳子等可以坐的東西。
1.方言。壓根兒。
1.方言。謂就地不動。
1.坐和臥;坐或臥。常指日常起居。
1.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常形容心緒煩亂。
1.謂時刻相隨。
1.同"坐臥不安"。
1.猶言如坐針氈。形容很不安寧。
1.謂以誣告罪被究辦。
1.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1.猶言作威作福。
1.犯誤判罪。
2.坐失(時機)。
1.坐著休息。
2.輕易地平息。
1.座位;席位。
2.坐上宴席。多指舉行或參加宴會。
1.指婦女懷孕。
1.身體失控,臀部著地,狀如蹲坐的傾跌姿勢。
1.獲罪入獄。
1.佛教語。僧人于夏季三個月中安居不出,坐禪靜修,稱坐夏。其時正當雨季,亦稱"坐雨安居"。具體日期因地而異。
1.舊時北方的一些曲種如京韻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單弦﹑天津時調等演出時,常有一名三弦樂師在后臺等候,稱"坐弦"。遇演員無弦師或固定弦師未到場時,便由坐弦頂替。
1.不出力,只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