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迷信的人以為人死之后有靈魂,叫鬼。
2.
名詞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當。
3.
形容詞
〈口〉機靈(多指小孩兒或動物)。
4.
名詞
對人的憎稱或蔑稱。
5.
形容詞
躲躲閃閃,不光明正大。
6.
形容詞
屬性詞。惡劣的;糟糕的。
7.
名詞
對人(多指聰明的孩子)的愛稱。
8.
名詞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二宿。參見“二十八宿”。
9.
名詞
(Guǐ))姓。
1.
迷信者以為人死后魂靈不滅,稱之為鬼。
1.出自《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2.出自《論衡·死偽》二者,死人為鬼之驗,鬼之有知,能害人之效也。無之,奈何?
3.出自《行路難》詩非故敗他卻成此,蘇張終作多言鬼。
4.出自《山菊花》孔秀才兄弟咱不是親眼見著當鬼的嗎?
2.
祖先。
1.出自《論語·為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3.
萬物的精靈;鬼怪。
1.出自《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靦面目,視人罔極。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
3.出自《斷酒肉文》在家雖復飲酒啖肉,門行井灶,各安其鬼。
4.出自《稽神錄·楊邁》遙見草中一兔跳躍……命大芟草以求之,得兔骨一具,蓋兔之鬼也。
5.出自《一個女性》她的天真的心靈上并沒有懷疑到李芳,然而她不能不感到自己四面都是陰森森的惡鬼。
4.
對人的蔑稱。
1.出自《感歸》詩鄉人笑我窮寒鬼,還似襄陽孟浩然。
2.出自《儒林外史》六哥,你就是個討債鬼,纏死了人!
3.出自《表明態度》可恨是自從有了一碗飯吃,就變成了自私自利鬼。
5.
對人的昵稱。
1.出自《五月端陽》小小年紀伶俐鬼。
6.
形容惡劣,糟糕。多用為詈辭。
1.出自《龍須溝》這個鬼地方,一陰天,我心里就堵上個大疙疸!
7.
謂迷信鬼神。
1.出自《逸周書·命訓》極禍則民鬼,民鬼則祭淫。
2.出自《淮南子·人間》荊人鬼,越人??,人莫之利也。
3.出自《永州龍興寺息壤記》永州居楚越間,其人鬼且??。
8.
狡黠;機靈。
1.出自《方言》虔、儇,慧也。自關而西,趙魏之閑謂之黠,或謂之鬼。
2.出自《帝王所尚問》救野莫如敬,救鬼莫如文,救僿莫如忠。
3.出自《鐵路工地的深夜》他鬼的很,捉摸到總指揮在工地活動的規律了。
9.
神秘莫測。
1.出自《韓非子·八經》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
2.出自《勢成篇》造端以鬼其事,謂之長惑。
10.
遠;絕遠。參見“鬼區”。
1.出自《集韻?尾韻》鬼,遠也。
11.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參見“二十八宿”。
1.出自《通志·天文一》鬼四星,冊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積尸氣,鬼上四星是爟位。
2.出自《牡丹亭·言懷》論星宿,連張帶鬼。
12.
姓。上古有鬼臾區。見《史記·封禪書》。
1.出自《正字通?鬼部》鬼,姓。
13.
指為鬼,死亡。
1.出自《容齋五筆·李彥仙守陜》仙叱曰:“吾寧鬼于宋,安用汝富貴為!”
14.
特指天子諸侯貴族已不在廟、壇、墠中享祭的遠祖。參閱《禮記·祭法》。
15.
引申為不光明的事;不正當的心計。
1.出自《少年心》詞天生你要憔悴我,把心頭從前鬼,著手摩挲。
2.出自《紅樓夢》你別瞞。你干的鬼兒,你打量我都不知道呢!
3.出自《上海的早晨》徐義德早不要這筆墊款,晚不要這筆墊款,偏偏現在要這筆墊款,這里面一定有鬼。
1.審查核實。
1.審查評議。
1.辨別音調。
2.通曉詩的音韻。
3.審定字的讀音。
4.謂識別清議之聲﹑輿論之聲。
1.傳說北魏夏陽人盧汾與友人夜飲,聞槐樹空中有笑語絲竹之音,俄見衣青黑衣女子出槐,與相問答,引其入穴,見宮宇豁開,數十人立屋之中,其額號為"審雨堂"。正歌宴間,聞大風至,堂梁傾折。醒后見庭中古槐為風折大枝,中有一大蟻穴。見《太平廣記》卷四七四引《妖異記.盧汾》◇以"審雨堂"喻指虛幻之事。
1.審判結論。
1.指太子的師傅對太子的明白開導。語本《禮記.文王世子》"大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喻,通"諭"。
1.明白地告知。
1.審查閱讀。
1.審察選擇。
1.明確責任。
2.猶審問。
1.明察正直。
2.精審而正確。
3.猶審定。
1.由審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確知。
1.審問。
1.拱形石或拱形石橋。
1.石砌的水溝。
1.石山之間的谷道。
1.堅硬的巖石。
1.東周初秦國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個,上刻籀文四言詩,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2.鼓形大石。
原址在湖南衡陽縣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間李寬在山頂建屋讀書。宋至道年間李士真在此創建書院,景棠曇淙首詿兔石鼓書院。《文獻通考·學校》列為宋初四大書院之一。南宋末書院毀于戰火,元明時興時廢。清代重建。抗日戰爭中被毀,現已辟為公園。
戰國秦的刻石文字。因刻在鼓形的碣石上,故稱。共十塊石,每塊刻四言詩一首,體制與《詩經》相近,詠秦國國君游獵情形,因也稱獵碣”。所刻字體為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即籀文”)。結構嚴謹,歷來受到書法評論家的高度評價。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1.漢宮觀名。在甘泉宮中。
2.石門。
1.石制的棺。
1.見"石館"。
1.石級;石臺階。
1.即石撞。
1.謂仙女居住的巖洞。
1.即莽草。
1.亦作"石磙"。
2.石制滾壓農具。
1.見"石滾"。
1.石筑的外城。亦喻堅固如石。
2.見"石槨"。
1.亦作"石槨"。亦作"石郭"。
2.石制的外棺。
1.方言。淺石洞。石洞形似人張口呵欠,故稱。
1.亦作"石圅"。
2.石制的匣子。
1.見"石函"。
1.石砌的蓄水池。
1.因空氣濕度大而凝聚在石上的水珠。
1.兩岸砌石的河道。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中段北麓、瑪納斯河西岸。1976年設市。人口553萬(1995年)。為瑪納斯農墾區工農結合的新型城市,有紡織、電力、化學、機械、制糖、造紙等工業。被譽為戈壁灘上的明珠”。
1.山間石谷。
1.凹石積水而成的小潭。
2.硯的別稱。
1.即孫悟空。因系仙石所產石卵化成,故稱。
1.路旁記里的石堆。亦泛指用作表識的石堆。
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多節,綠褐色,開白花,花瓣的頂端呈淡紫色。莖可入藥。
1.湖名。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吳縣與吳江縣之間,西南通太湖,風景優勝。相傳為范蠡入五湖之口。宋范成大晩年居此,孝宗書"石湖"二字以賜,因自號石湖居士。
1.宋詩人范成大的號。參見"石湖"。
1.詞牌名。宋姜夔為范成大慶壽的自度曲。范號石湖居士,因名。也指范成大本人。
1.后趙石虎營建的宮殿。
1.上古傳說中的地名。
2.見"石戶農"。
3.石門。
1.《莊子.讓王》"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石戶之農……以舜之德為未至也,于是夫負妻戴,攜子以入于海,終身不返也。"后因以指稱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