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結婚,男女結為夫婦。
2.
名詞
婚姻,因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1.
男女結為夫婦。
1.出自《國語·晉語四》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2.出自《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也。
3.出自《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與君為新婚,免絲附女蘿。
2.
特指男子娶婦。
1.出自《漢書·敘傳下》不疑(巂不疑)膚敏,應變當理。辭霍不婚,逡遁致仕。
2.出自《搜神記》君所道,正是仆兒。年少時,與家中婢通,誓約不再婚。
3.出自《圣武記》既而娶巴布勒國王之女,又婚唐太宗之文成公主。
3.
指女子出嫁。
1.出自《墳·摩羅詩力說》次為女子蘇黎加愛舍林,而其父將以婚他人,女偕舍林出奔,已而被獲,舍林斗死,女亦終盡。
4.
妻父。
1.出自《荀子·富國》婚姻娉內送逆無禮。
2.出自《后漢書·順帝紀》其閻顯、江京等知識婚姻禁錮,一原除之。
1.井壁。
2.指磚壁。
1.以磚石等砌壘的井壁。
1.砌石;壘石為壁。
1.田間溝渠。
1.指溪流,河川。
1.泛指田野。
1.亦作"甽澮"。
2.田間水溝。泛指溪流﹑溝渠。
3.疏浚。
4.喻平庸。
1.田界。
1.亦作"甽壟"。
2.田間壟溝。借指鄉野,民間。
1.亦作"甽壟"。
2.見"畎隴"。
1.亦作"甽畝"。亦作"?畝"。
2.田地;田野。
3.引申指民間。
4.指農民。
1.亦作"?畆"。同"畎畝"。
1.亦作"畎畝"。
1.同"畎畝"。
1.即犬戎。
1.亦作"甽遂"。
2.田中小水溝。
1.亦作"甽田"。
2.在田中開小溝。
1.即犬戎。又稱混夷﹑昆夷。古戎人的一支,在殷周時居于我國西北部。
1.猶繾綣。謂情意纏綿。
1.猶眷戀。愛戀不舍。
1.猶今之翻領。將皮衣反褶以為領。
1.懇切思慕。
1.繾綣。謂感情深切,難舍難分。
1.猶拳拳。懇切貌。
1.《漢書.司馬相如傳贊》"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顏師古注"奢靡之辭多,而節儉之言蛔]。"言相如之賦雖意在諷諫,但終因奢靡之辭多而掩其意◇以"勸尪堣@"指文章意在使人警戒,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1.亦作"勸杯"。
2.酒杯名。專用于敬酒或勸酒,體積較大而制作精美。
1.獎懲?!蹲髠鳎晒哪辍?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后言勸懲本此。
1.勉勵告戒。
1.亦作"勸酬"。
2.謂互相勸酒,敬酒。
1.獎懲。
1.奮勉跟從。
1.鼓勵引導;規勸開導。
1.勸勉督促。
1.古喪禮中用六紼引導靈柩。勸,謂倡帥前引者;防,謂執披備傾虧。
1.勸導人們有無相濟。
1.以婉言相勸說。
1.謂因受勸勉而樂于遵從教化。
1.拿道理勸人。
2.指勸人的話。
1.猶勸農。鼓勵農民努力耕作。
2.努力耕種。
1.謂努力建功立業。
1.勸借的一種。
1.勸人和解。
1.連勸帶哄。
1.佛教語。宣傳教義,使人感悟向善。
2.常用指勸教,勸勉。
3.猶募化。勸人施舍財物。
1.勉勵教誨;規勸教誨。
1.激勵。
1.《漢書·高帝紀下》"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顏師古注引文穎曰"有賢者,郡守身自往勸勉,令至京師,駕車遣之。"后以"勸駕"稱勸人任職或作某事。
1.勸人停止爭吵或打架。
1.猶勸農。
1.勸勉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