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盛酒器或飲酒器,起初用獸角制成,后來也用木或青銅制作,橢圓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蓋,蓋做成帶角的獸頭形,或做成長鼻的象頭形。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1.
亦作“觵”。
2.
盛酒或飲酒器。古代用獸角制,后也用木或青銅制。腹橢圓形或方形,底為圈足或四足。有流,有把手。蓋作成帶角的獸頭形或長鼻上卷的象頭形。也有整體作獸形的。有的觥內附有酌酒用的勺。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1.出自《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下永傷。
2.出自《說文·角部》觥,兕牛角可以飲者也。從角,黃聲。其狀觥觥,故謂之觥。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汪秀才納頭便拜道:“若得知一個下落,百觥也不敢辭。”
4.出自《雨后訪吳平露汪西京不值》詩如此春光偷背我,來朝須罰酒盈觥。
5.出自《觚剩·物觚》坐於沙上,列置熟雞五只,濁酒十瓶,舉觥獨酌。
3.
大,豐盛。參見“觥羊”、“觥飯”。
1.出自《太玄·毅》次七,觥羊之毅,鳴不類。測曰:觥羊之毅,言不法也。
2.出自《國語·越語下》王召范蠡而問焉,曰:“諺有之,曰:觥飯不及壺飱。今歲晚矣,子將奈何?”
4.
剛直貌。參見“觥觥”。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上·郭憲》帝曰:“常聞‘關東觥觥郭子橫’,竟不虛也。”
2.出自《贈郭君碑》觥觥將軍,雄略冠群。
3.出自《聊齋志異·泥鬼》蓋以玉堂之貴,而且至性觥觥,觀其上書北闕,拂袖南山,神且憚之,而況鬼乎。
5.
壯健貌。參見“觥觥”。
1.出自《題王子梅盜詩圖》詩君狀亦觥觥,可啖健牛百。
6.
象聲詞。
1.出自《記夢》詩側身上視溪谷盲,杖撞玉版聲彭觥。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